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干 《老年教育》2006,(11):34-34
夫妻间,不要小看一句问候,一声安慰,它会给人被牵挂的温暖与幸福,让婚姻之花永不凋零,家庭生活和谐甜美。[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两点:即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五个方面来理解和努力;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三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从儒道释的和谐思想谈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宝英  刘尧 《教育科学》2006,22(6):11-12
和谐教育,是指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将有效地促进人与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人—人”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天—人”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手段,“人—我”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和谐管理就是通过自主、平衡的管理手段使幼儿园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并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潜在能力,形成和谐的幼儿园文化,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以促进幼儿园的和谐发展。本文阐述了和谐管理在建设幼儿因和谐文化、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和谐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人生思想对人自身、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给出了精辟的论速。在我国倡导和谐教育的今天,联系和反思道教关于人生思想的内涵,对和谐教育的构建和定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在与重庆川九建设公司工友们谈论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服务和谐社会时,他们认为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人内心的和谐是基础,和谐应从“心”开始,我也有同感。  相似文献   

9.
和谐学校要实现"授者"与"受者"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德育与智育的和谐、"法制"与"德治"的和谐,通过公共教育资源平台,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时代的和谐,创造教育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素有“贵和”思想,崇尚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理念表达了人们对中庸、适度、匀称、对称和协调的期盼。不同事物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和谐既是系统和要素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也是事物发展的最佳途径。和谐哲学认为,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最佳状态就是和谐。文明不是一个无休止的征服过程,而是对和谐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实现过程。可见,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和谐是真善美的至高境界,真善美的本质就是和谐。和谐之真、和谐之善与和谐之美是和谐的三种雏度;求和谐之真、倡和谐之善、达和谐之美则是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永恒主题。在新世纪奏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和谐,是弘扬和再造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和谐旅游与和谐旅游城市的构建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两者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应该注重和谐旅游在和谐旅游城市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分析了和谐旅游与旅游城市构建的关系,并从和谐旅游的视角提出了旅游城市构建的途径,即通过和谐旅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和人与社会人文和谐来促进和谐旅游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体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追求人的心灵的圆满与统一,它是一种良好心态、专业能力和崇高境界。建设社会公众的内心和谐,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校园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机构,首先应当是和谐的。和谐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校园孕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从校园抓起。从学校发展看,和谐是一所学校赖以良性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最高理想,也是广大人民时至今日一直追求的理想。孔子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谐社会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孔子追求普遍和谐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框架和具体思路,通过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高等教育实际,阐发了高等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培养和谐的人的基本理念,并据此对高等学校培养和谐的人的机制、具体育人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和谐问题因人而产生,科学理解人的本质是和谐的首要问题;现实的人是和谐的理论和实践基点。自由的人是和谐的价值理想,人集和谐的创造主体、评价主体、享受主体于一身。因此,无人,无和谐;有人,要和谐;靠人,才和谐。从人入手理解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不仅是引导和谐的价值走向,更是实现和谐的真正路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主要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探讨道家传统和谐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高等教实育际,阐发了高等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培养和谐的人的基本理念,并据此对高等学校培养和谐的人的机制、具体育人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的终极追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实现和谐的可能性与途径,揭示了和谐的美学意义。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以人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改造所达到的物我统一与心物和谐的境界,是人类立足的依据并表征人自身发展的水平。马恩认为,人际和谐是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扬弃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并以此促进人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提高,实现人自身的优化与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