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章华明  张燕 《浙江档案》2023,(6):24-27+49
加强红色档案史料采集整理与研究,可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红色档案史料采集是关键环节,可采取线上线下“双循环”的采集整理模式。红色档案史料研究可循沿四重向度展开:方法向度上大历史观一以贯之;育人向度上“大思政课”善用之;叙事向度上强化共同体叙事;传播向度上共享数字记忆。  相似文献   

2.
有效推进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征编工作,并将之融入“大思政课”,是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实现其相关内容的民族性和大众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学术探究的机理所在。文章从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视角,挖掘、整理和征编红色资源内容元素;从全面规整和阐释红色资源的视角,寻求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路径,进而打造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基地;从红色资源共享的视角,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借助视听传达理论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程利用红色档案阐释好中国理论的能力。通过分析在视听传达理论观照下红色档案叙事活化思政课程的可行性,研究红色档案叙事活化思政课程须遵循的应用原则,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深耕教材、规范引导、搭建平台等三个层面探索红色档案叙事活化思政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2023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谋划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档案强国。红色档案的开发运用是建设档案强国和推进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和关键所在。深度探索档案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双融双促,实现红色档案与思政教育的互联互通,对于践行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发挥红色档案的铸魂育人价值,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学校”)高度重视构建“大思政”一体化体系,积极用红色档案开展思政教育,从挖掘育人资源、打造育人品牌、健全育人机制、拓展育人载体等方面形成红色档案育人场域,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培育出更多“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档案史料视角出发,阐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形势下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探索将红色基因叙事创设传承的实践路径,通过高校思政课创新整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相似文献   

6.
陈施施 《浙江档案》2023,(12):57-60
红色档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强化政治引领力,提高理论说服力,厚植爱国情怀等价值意蕴。当前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缺乏足够重视,学理阐释不充分;缺乏技术创新,教育方式常规化;缺乏长效机制,育人合力不明显等问题。通过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档案育人功能;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加强顶层规划,构建协同育人格局;顺应时代创新,守好“网络思政”阵地,实现红色档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郑世通  于瑜 《档案管理》2023,(5):99-101
红色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多元主体协作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研究基于协同论视角,聚焦高校思政课这一特殊教学场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梳理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多元主体协同的序参量、伺服量和自组织框架,提出了构建从搭建顶层设计、聚焦教学场域到凝聚多元主体的架构模式,为各主体凝聚共识,打造政府、高校、档案部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宝贵见证,是再现历史、保存记忆、启迪未来的原始记录,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红色档案和红色基因二者有机联结,红色档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史实载体,利用红色档案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既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以红色档案为载体能突显红色基因的精神命脉、文化涵育和政治底色。进而提出利用红色档案传承好红色基因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事业的全面领导,巩固档案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政治基础;发挥制度优势,为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增加思政元素;依托创新思维,为思政育人提供档案方案。  相似文献   

9.
姜素兰  王岩 《北京档案》2023,(10):41-42
<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大思政课”理念,引发了教育界的深入思考。如何在职能范围内贯穿思政元素,与学校同向同行做好“大思政课”建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为学校守护着拥有近14万卷件档案的记忆宝库,承担着档案(校史)馆运维和史志鉴编纂工作。挖掘、整理、运用具有育人价值和功能的档案校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服务“文化润校”发展战略,档案(校史)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肩负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从立德树人到三全育人,到“大思政课”建设,我们一直走在探索和实践的路上。  相似文献   

10.
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路径,是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档案学界在研究红色档案文化育人功能问题方面面临的新课题。红色档案文化搭乘课程思政的东风得以广泛、全面的传播,该文从内容、环境、机制三个方面探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推动红色档案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传播提供可借鉴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龙家庆 《档案管理》2023,(4):66-68+72
数字叙事为红色档案叙事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展现党史记忆、阐释中国精神。本文以数字叙事理论为指导框架,识别红色档案叙事开发场景,并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事技巧等四方面分析传统叙事开发的不足之处。同时,立足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从叙事源头、叙事组织、叙事呈现、叙事创新等四方面提出红色档案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关注红色档案内容本身、有效使用数字媒介、应用多维叙事技巧、借助叙事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12.
赵彦昌  宋雪婷 《兰台世界》2022,(9):21-25+29
高校在进行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时融入红色档案,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撑和行为依循,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发挥了红色档案本源性优质资源优势,又深化了档案学课程的专业性。除了现有的红色档案走进线下课程和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实践,还要针对学生需求和跟随时代脚步,坚持课堂育人,重视网络育人,加强实践育人,营造文化育人环境,以求红色档案更好地助力高校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3.
郑慧  杨秀翠  刘心怡 《档案》2022,(4):45-50
红色档案是“四史”教育的宝贵资源,将红色档案融入“四史”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红色档案开发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旅游领域,“四史”教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高校思政课堂,两者都存在开展不完善之处,且未充分结合。本文在剖析红色档案与“四史”教育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四史”教育的不同受众,提出红色档案助力“四史”教育的实现途径,即与党员领导干部思政教育、大学生三观教育、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以期为红色档案服务“四史”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档案部门开展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有利于保存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文章调研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后,发现当前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存在叙事素材孤立、叙事视角单一、叙事结构固化的问题,并从资源、技术和公众参与这几个要素分析了我国红色档案叙事现状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叙事外视角勾勒与内视角聚焦相结合、资源内容关联与聚合、突出沉浸式体验、以互动需求为叙事发展动力的实践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红色档案在线展览是档案叙事的具象形式,对其现状的明晰有助于明确在线展览的建设方向,发挥红色档案的应有价值。论文以46家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网站为调研对象,梳理红色档案在线展览基本情况,从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体验四个维度解析红色档案在线展览现状,进而从强化叙事连接、建构叙事内容、赋能叙事体验三个层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在诸多红色资源中,红色档案是原始、客观和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传播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载体和生动素材。随着红色档案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和各类技术手段的补充完善,发挥红色档案的思政育人功能、利用红色档案讲好中国故事,让收藏在档案馆里的红色档案“活”起来,是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共一大纪念馆(以下简称“一大馆”)是党的诞生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积累和保管了数量众多的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和上海城市革命史的重要史料库和红色基因资源库。近年来,围绕打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三个高地”的核心任务,“一大馆”从征集保管、研究阐释、传播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等方面探索活化馆藏红色档案的各类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安步赢  苗苗  杨育智 《山西档案》2022,(3):81-88+176
高校红色档案是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资源。党员身份认同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关系到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开发高校红色档案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有助于加强高校档案分类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档案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和拓展党员教育资源。通过对S大学红色档案促进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调查,发现高校红色档案存在资源还不够丰富、红色档案内容开发的普及和深入度还不够、叙事结构有待改进,基于红色档案的教育形式有待拓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加大协作、主动收集、强化管理三个方面丰富高校红色档案资源,提出了以课程化、专题化、时代化推进红色档案教育,开展基于红色档案的体验式、便携式、立体式党员教育模式,为高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和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探索“三化三式”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红色档案作为革命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加强高校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对高校育人工作有重要意义。高校档案工作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在过程中受教育。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红色档案工作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红色档案的收集、整理等环节。高校红色档案的开发以育人为主要利用目的,服务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借助叙事表达有助于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效能、讲述中国红色故事的能力。本文通过阐释将叙事表达融入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现实价值,并辅以案例分析梳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档案部门在叙事结构组织、叙事视角切换、叙事空间还原以及叙事体验优化中的现有行动。从树立核心理念精准把握表达层次、整合馆藏资源丰富表达内涵、融合时代元素创新表达形式三个层面入手探索优化策略,以弘扬社会正能量、扩大红色文化辐射范围与现实效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视觉感知角度出发,提出了视觉传达理念在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学的应用中应坚持多样性、情境性和交互性的原则,建立了运用视觉传达理念的思政教学的应用架构,并从教育逻辑、教学资源、教学师资和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应用路径,以期红色档案在思政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传承和育人功能,推动思政教育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