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松林 《新闻世界》2013,(10):111-112
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内容仍显单一,表现手法仍很僵硬。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与可读性,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如何增强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张炜 《新闻世界》2010,(7):22-23
新时期,党报的经济报道要不断探索新思路:一是要关注发展——强化党报经济报道的前瞻性;二是要关注民生——体现党报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和贴近性;三是要关注利益——加大党报经济报道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正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是地市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由于党报在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党报的经济报道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经济事件、分析经济趋势的首选。笔者认为,党报经济报道要顺应受众需求的改变,以民生视角和服务意识,加强服务性与实用性功能,实现与受众的零距离,以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5.
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内容,常常是读者不满意、经济主管部门也不满意。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解决之道就是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要报道内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报经济报道的基本准则。可以这样说,经济报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报的质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怎样才能使党报的经济报道出新出彩,强化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三明日报》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报道已成为党报新闻的一大主题,体裁已日臻丰富,领域也有相当大的拓展,同时还涌现出一批熟悉经济、善于报道的编辑记者。这些进步无疑使党报经济报道开始丰富多彩起来。然而,从总体上看,党报经济报道还没有走出平淡、平常、平庸的窘境,还没有真正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党报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切实做好经济报道,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党报经济报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提高党报经济报道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读者为本——试探经济报道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报道一直是党报新闻的弱项。这里说的弱不是说经济新闻在党报的整体地位,也不是说报道的数量和份量,而是说报道的方式方法比较枯燥、乏味,可读性弱。 经济报道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它的函盖面宽、报道面广,而且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本应丰富多采,引人入胜。但是翻开我们的党报所看到的经济报道,多是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工作安排、经  相似文献   

10.
浅阅读流行和深度介入,对党报经济报道造成了巨大冲击。置身于浅阅读时代,党报经济报道必须增强阅读兴趣,实现自我救赎。通过抢抓经济政策的唯一落点,做深经济现象的二次解读,细化经济信息的定向服务,提供经济走势的权威导航,不断强化党报经济报道有用性,提升读者阅读期待。同时,大量运用热点议题的主动设置、敏感话题的互动阐释、实践难题的及时解答,在主动参与和互动影响中,完成党报经济报道对浅阅读的借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各级党报对经济报道都作出了许多成功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但总体来说,党报经济报道受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仍十分明显,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报道内容仍显单一,表现手法仍很僵硬.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经济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广大人民的福祉密切相关,经济报道之于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党报的性质、地位、功能具有独特性,其经济报道亦有自身特点、品格和要求.党报经济报道要实现创新,增强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强化主流 1.要站住高远 党报经济报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及经济现象,党报要站位高远,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进行片面、表面的分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经济报道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已从衣食住行拓展到投资理财、消费、房产等诸多方面。为此,市州党报应加强经济报道力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增强经济报道的思想性、贴近性、说服力,以提高市州党报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历来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头戏。本应是精、气、神十足的报道种类。但现实却存在着“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等品相不佳的问题。让党报的可读性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其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才能提振党报经济新闻的精、气、神呢?我认为出路在于创新,即通过创新提升党报经济新闻的品质,发挥党报服从大局、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突飞猛进都对以纸质传播信息来满足受众需求的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宣传味浓厚的经济报道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党报的经济报道一方面要发挥宣传党和国家政令、法规的作用,又要成为报业竞争夺取强势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这种双重使命使党报的经济报道面临着极具挑战性的局面。然而,笔者剖析了《新华日报》的近期宣传报道,发现《新华日报》的经济报道在保持党报新闻宣传价值、发挥党报思想性、指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质量,笔者认为,要改变对经济新闻报道的认识,培养专业的地市党报经济新闻报道队伍,准确把握报道视角,创新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地方党报对经济报道都作了许多成功尝试和有益探索,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但相对于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党报经济报道仍显枯燥、单调、乏味、晦涩,让读者提不起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报道在传媒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经济报道在整个报道份额中占有很大比例,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迅速提高党报的经济报道策划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报道质量,已成为党报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定位,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必须体现“新常态”的要求,原来经济报道的模式、内容、文本呈现方式、话语体系等应该在此背景下做出改进、调整. 立足全局,做好经济报道的顶层设计 经济“新常态”是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作出的经济发展的战略判断,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特点.这是地方党报“新常态”报道的主要参考依据. 1.用全局的立场来看待“新常态”.报道本地的经济转型发展是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地方党报应以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方向、新理念为解读“新常态”的案例,帮助公众更新经济发展观念、立体把握“新常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