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与往年高考报道不同的是,今年的高考报道尤显热闹。媒体还未正式报道高考,网络上就相继出现了“高考新闻大预测”等话题,掀起了全民预测媒体高考报道的热潮。不过有趣的是,各大媒体的高考报道竟与网民预测的基本一致,除了考前的备战策略和考试当天各种相关报道之外,“全民吐槽作文题”以及“各地状元成就之路”等也成为各大媒体和公众热捧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应景新闻与常规报道》(1998年第十一期《新闻三昧》),对“应景”一词,人们常常认为不过是“遵命”或“应付一下”之作而已。而应景之作又是必登之作,往往看的人不多。但是,我  相似文献   

3.
七月,高考又成热门话题。而媒体关于高考的报道早已紧锣密鼓,报纸的高考专版、电视上的高考特别报道、广播里的高考热线,网上的“高考窗口”等等,哪怕与高考无关的人,也能从各媒体所设的高考倒计时牌上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与以往相比,近两年的高考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高考报道的新特点 1、介入期提前 “介入”是一个有计划的主动行为。以往随机性的高考报道是无所谓介入期的,考试期间有了新闻,媒体就加以报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5.
徐梅 《新闻窗》2008,(2):35-36
高考如同“四季歌”,媒体年年要唱。如何唱得响亮,需要沉下心仔细研究,以便在愈演愈烈的媒体大战中抢占先机,占据舆论市场更大的空间。为此,笔者对贵州过往高考报道得失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利更好地指导高考新闻实践,让2008年高考报道能出新出彩,面貌一新。  相似文献   

6.
王若松 《青年记者》2009,(18):24-25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公益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既要具备新闻价值,又要达到公益效果。好的公益新闻策划能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报道效果,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新闻和公益要真诚“拥抱”,而非“熊抱”。  相似文献   

8.
季节性的工作报道,在我们的媒体中具有突出地位。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指导性,难点是相似性。新闻追求的是一个“新”字,媒体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季节性工作中报道出“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闻来,犹如要把一首传统的《四季歌》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报道中,媒体的新闻选择标准强调的是“亲社会意识,”体现了对受众的“有用性”和“获益性”。导致新闻价值取向的这种转变,与当代社会对媒介的影响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有直接关系。此外,媒体在道德价值取向上为了保证真实、客观、公正,需要对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个体予以区别对待。同时,在报道中以正确的法律价值取向和劳动价值取向引导舆论,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徐敏 《新闻战线》2023,(17):80-82
做好地区政务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提升地区政务报道的新闻价值,需精耕内容,以“政务”为核心,通过深入一线、梳理提炼内容观点来拓展外延,推出有温度、深度、高度的佳作。要将“有意义”与“有意思”有机结合,打造地区政务新闻融媒体精品。  相似文献   

11.
媒体上有很多新闻实际上是应景新闻,比如每年春节前团拜会的新闻,一般都是党报头版、头条新闻,报纸上大约都是这样作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主标题),副题是“胡锦涛主持 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祝贺新春,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 温家宝讲话”.  相似文献   

12.
陈希琳 《青年记者》2009,(14):81-81
2008年年初,“艳照门”甚嚣尘上。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从力度到心态,一步步走向失衡,流于媚俗,使媒体自身走向触犯他人隐私的境地。本文不再探究在“艳照门”报道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仅从新闻图片的角度切入,探讨如何看待图片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农民兄弟照例是按四时八节过日子。于是有人便以此取笑新闻界,对新闻媒介那种“应时应景报道”啧有微词,讥“为新闻四季歌”,倡言废除。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新闻是座新闻富矿,但是当前的教育新闻报道却与此不相匹配,相对缺少创新,综观各媒体,春天写艺考,夏天写高考,秋天写开学,冬天写考研,这种流于形式的程式化报道,让本应出新出彩的教育新闻陷入唱“四季歌”的怪圈,落入俗套。如何让教育新闻走出平淡和肤浅,走出唱“教育考试四季歌”的怪圈,笔者以为教育新闻在日常报道之外应在服务性...  相似文献   

15.
创立现代新闻价值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将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价值的标准视作同一个对象,埋下了自我颠覆的祸根。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最令人欢迎的新闻是所谓“怎么办”的报道。因此,媒体需要增加解决社会问题的报道。所谓现代新闻价值,就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芬芬 《青年记者》2016,(27):37-38
新媒体事件触发新闻价值的“激活”
  今年上半年“魏则西事件”触发了媒体关于“莆田系”“百度”“免疫疗法”“部队医院”“医改”等诸多相关问题的报道,推动舆论持续发酵。此前的“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同样触发了媒体以“酒店”为中心向边缘扩散的大量相关报道,引起了较多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可以说,这些报道的“新闻价值”是被某个事件“激活”的。其实,这个现象以前也存在。2010年10月“我爸是李刚”事件曝出后,“我爸是××”就成了屡被报道的题材,如“我叔是金国友”“我爸就是国法”“我爸是村长”“我爸是市长”等。与“魏则西事件”和“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横向“激活”新闻价值不同的是,这属于纵向新闻价值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两会”是重大的时政主题,“两会”报道要出新出彩,创新突破是关键。今年的“两会”报道亮点频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得以体现和提升。媒体真实准确客观传播新闻信息有助于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更能促使媒体更好地履行使命,彰显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原体制下的报纸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有着比较稳定的新闻框架。自从传统媒体从“事业”开始向“产业”转变后,其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也开始寻求突破。网络媒体出现后,其特有的属性为商业嗅觉逐渐敏感的报纸提供了一种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在针对某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报纸媒体相对稳定的新闻框架可能会由于网络媒体的介入而重构。本文以“周久耕事件”为分析对象,以新浪网对有关周久耕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数据,以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网络舆论是如何介入并重构报纸媒体新闻框架的。  相似文献   

19.
季节性的工作报道,之于媒体具有突出地位。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指导性,难点是相似性。新闻追求的是一个“新”字,媒体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季节性工作中报道出“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闻来,犹如要把一首传统的《四季歌》反复传唱而不令人生厌一样,关键是要唱出新意来,能始终给人新鲜感。那么,工作报道  相似文献   

20.
王敏 《现代传播》2023,(12):10-19
尽管同样遭受全球化和互联网冲击,中国并没有出现西方地方新闻业衰落而导致的“新闻荒漠”,反而构建起了空前繁荣的地方性新闻渠道。但一个悖论现象是,许多地方媒体不同程度选择了“去地方化”的内容生产策略,形成追逐全国范围内热点新闻事件的“远程报道”常规,以及高度同质化的发展路径。省级媒体客户端“S新闻”作为田野个案,聚焦于“去地方化”如何成为都市类媒体融合转型的一种合法性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本立足于地方的新闻生产路径。随着融合的“进阶”,地方媒体新闻生产陷入“漂浮的地方性”与“脆弱的全国性”的双重困境,使得“再地方化”成为媒体重构合法性身份和专业价值规范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