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甜 《视听纵横》2008,(6):111-112
财经新闻正在成为各个媒体加大投入以期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领域。那么,如何定位财经新闻或者财经报道?如何使得较为专业的财经新闻通俗易懂又有用?“记录、解析和致用”,正是笔者从事财经节目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
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版面上报表、数字罗列,术语层出不穷,无疑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还往往招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诟病。如何增强报纸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笔者结合最近读过的几篇财经新闻谈一点采写财经新闻的体会和领悟。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有些财经新闻因专业性较强,语言较枯燥,文风生硬呆板,常常见事不见人,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局面。如何运用形式新颖、读者喜闻乐见的手法写财经新闻?怎样把财经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眼球和阅读欲望?笔者认为,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生硬的财经新闻写活,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用特殊来表现一般,从而易于传播,更收功效。  相似文献   

4.
玄泽钢 《视听界》2013,(3):101-102
“财经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的热词,但多数财经新闻栏目收视低迷,凸显出电视财经新闻节目的定位困境。如何兼顾节目收视、影响与营销,做好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博弈?1.财经新闻栏目的现状 目前,财经新闻栏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栏目定位模糊,风格游移。有些节目没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像是为官员、白领、社会精英人群量身打造,又似乎定位于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5.
提到财经新闻。人们马上会想到股市、金融、商业、投资、GDP……一连串专业化的词汇让不少普通百姓如陷云里雾里。而同样是这些内容,如果换一种说法就不一样了,比如股市是涨是跌?银行卡会不会收费?商场打折和送券哪样更划算?我们的年收入离小康还有多远?相信面对这样的财经新闻,听广播的会支楞起耳朵,看报纸的也会睁大双眼。这就是民生化的财经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领域,不可否认,财经新闻在采写上存在着专业化程度高、报道内容抽象及涉及内容广泛等问题。因此,有人说,写财经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记。财经新闻的写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变得内容枯燥、接近性差、没有可读性,出现“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那么,财经新闻如何写才能更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新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我国报业市场的格局,把财经新闻的读者分为三类,并从读者定位具体分析我国财经新闻三方面的写作缺陷,针对这些缺陷,讨论了经济新闻写作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今年7月10日河北日报改版以来,更加突出了财经新闻的服务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版面上报表、数字罗列,术语层出不穷,无疑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还往往招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诟病。如何增强报纸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笔者认为,学会用社会新闻的采写方法“制作”财经新闻,淡化其专业性,则可使新闻可读性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9.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8,(13):60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的30年,财经类媒体从极少的几家发展到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财经媒体今后的发展趋势会怎样?跨媒体的财经新闻整合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于财经新闻的需要日益迫切,增强财经新闻的去专业化对于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有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财经新闻从以下方面着手:在语言运用上使财经新闻更加通俗化;增强财经新闻与社会大众生活的相关度;不断增强财经新闻的简明性。  相似文献   

11.
周根红 《青年记者》2012,(18):103-104
随着近年来财经新闻的迅速发展,财经新闻专业教育也成为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兴增长点.不过,美国开办财经新闻教育的高校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几所学校在传统新闻教育之外开设有专门的财经新闻项目(研究方向),旨在为美国一流的财经媒体与大型综合媒体培养优秀财经新闻人才.虽然当前美国财经新闻教育并非我们国内通常意义上的本科教育,而是类似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但是,美国财经新闻教育的模式和特点,能够为国内开办财经新闻专业的高校提供一些借鉴,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财经新闻专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据是财经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从数据中提炼财经新闻,用数据解读财经新闻,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财经新闻,这是财经新闻业应对大数据时代必须做出的革新。财经记者作为财经新闻报道的主体,必须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和内涵,掌握更加先进的可视化呈现形式,充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财经记者培养的改进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财经新闻、经济资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财经新闻专业采编队伍的需求越来越大。真正素质好、专业技能过硬的财经新闻专门人才已成为国内各大媒体争相礼聘的稀缺资源。而财经新闻采编人才短缺及现有采编队伍素质不高,也已成为制约我国财经媒体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财经新闻的特殊性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其实,财经记者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财经新闻本身的专业性和财经新闻采编队伍成长的周期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财经新闻采编人员的短缺——有效供给不足和媒体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媒体对财经新闻报道的重视,特别是一批专业性的财经新闻媒体的崛起,出现了专业的财经新闻采编人员全面短缺的局面。很多财经新闻媒体的总编辑都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化的大潮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除了迅速崛起的专业财经媒体,不少市民类报纸也纷纷开辟和增加财经新闻版面。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因为专业性强,缺乏天然可读性,因此很难吸引普通读者。如何让相对生硬的财经新闻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就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对财经专业问题加以诠释,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联姻",以提高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只有让财经新闻"软着陆",才能吸引并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16.
财经新闻娱乐化是近些年新闻娱乐化在财经信息领域的扩展,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在分析了当前财经新闻娱乐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财经新闻与娱乐化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总结出财经新闻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也使财经新闻需求出现了较大的扩张。选择百姓化财经新闻报道路径和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报道理念是提升财经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转型方向。本文则从财经新闻报道现状为切入点,探究分析财经新闻报道百姓化应遵循原则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望进一步拉近读者和受众之间距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对财经新闻的需求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经新闻的可读性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本文将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文本角度出发,通过对财经新闻文本的分析,提出财经新闻可读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淑芳 《东南传播》2010,(11):111-113
财经新闻往往因为专业性强、术语晦涩而疏远了许多本该阅读财经新闻的读者,因此,有必要将财经新闻中的专业知识术语进行“去专业化”处理,使之贴近读者、走进公众。通俗化、相关化、简明化是对财经新闻进行“去专业化”处理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20.
<正>财经新闻的专业性极强,其内容包含大量的经济学专业术语,也由于财经新闻的专业性决定了财经新闻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特殊的技能。同时,财经新闻的读者文化层次高低不同,既有精通消费和投资的专业人士,也有普通的百姓大众,由于大部分人对于经济学的专业术语知之甚少,这就要求财经新闻必须通俗易懂。培养财经新闻人员实际上面临很多困难,培养一个财经记者往往要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