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常会出现一种“似是而非”的现象: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从字面上去理解,似乎一目了然,言必有中。然而,只因或增加、或减少、或调换了某个“小”词,整句话的含义就变得面目全非了,正所谓“差之毫离,失之千里”。若我们对这类“小”词视而不见,就可能言不达意,甚至造成误解,闹出笑话。一、介词不同,句义迥异  相似文献   

2.
语域与交际     
语言的学习受一定的语言研究及语言学习理论的影响。过去的语言研究 ,无论是传统语法、结构语法还是转换生成语法 ,都停留在语言系统内部。自然 ,语言的学习就局限于语法的正确、词汇的记忆、发音的准确程度等。事实上 ,一个考试成绩优异的人在交际中却不尽如人意 ,往往会把课文中学到的词或句型结构不分场合、不顾交际对象而生搬硬套出来 ,结果意义表达不清甚至会造成误解。语言的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 ,它与社会大系统紧密相关。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言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出…  相似文献   

3.
语域与交际     
语言的学习受一定的语言研究及语言学习理论的影响。过去的语言研究,无论是传统语法、结构语法还是转换生成语法,都停留在语言系统内部。自然。语言的学习就局限于语法的正确、词汇的记忆、发音的准确程度等。事实上,一个考试成绩优异的人在交际中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把课文中学到的词或句型结构不分场合、不顾交际对象而生搬硬套出来,结果意义表达不清甚至会造成误解。语言的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它与社会大系统紧密相关。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言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出发来研究语言,提出了“语域”这一理论。把语言使用者与社会联系起来。因此,要使外语交际成功,发展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即语域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波兰哲学家沙夫 ( Adam Schaff)在其《语义学引论》一书中写到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是随着它所在的那个论域而不同的。这是由于 :语言表达式是极其含混的 ,它容许人们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这里所谓“论域”即指语境。实际交际过程中的任何语言形式 ,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是交际的双方都不可忽视的确定话语的语义值并完成交际的重要因素。如果交际双方或一方忽略语境因素 ,信息传递就会出现失真甚至中断的情况 ,交际就不能顺利进行。一句话 ,语境对于交际双方的言语表达和理解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不准备全面讨论这一问题 ,只想从听话…  相似文献   

5.
一、对语用含义的理解1、什么是语用含义,在交际中,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用句子本身的意义可能有相当大的距离,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在话语的实际意义和句子意义之间有区别的情况下,前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从后者推断出来,这种从句子意义中推断出来的实际话语的意义,称为语用含义(或“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implicature)例如: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根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的观点,交际必须以语法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导致像洋泾浜英语那样混杂的语言。“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表明,真正学习一门外语,主要的途径还是通过阅读。”阅读本身实际上是对语言知识的实践,当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理解某个复杂句子的意思时,往往分析句子结构、句子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期达到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的输入 ,教师不仅要教语音、语法、词汇 ,还应该教语言的文化 ,把文化放在与语法或语音同样重要的位置 ,否则就失去了语言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中 ,导入文化的方式主要有 :1 加强交际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含义极广 ,可概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来看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常会涉及两种文化因素 :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 ,即正式文化 ,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等 ;而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称为交际文化即普通文化。文化教学应包括这两种…  相似文献   

8.
正"衔句达意"即结合章法控制句子,同时整合句子理解文意。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要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但仅仅一个句子是不能满足一次交际需要的,它既不能把作者在一次交际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整地体现出来,也不能使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一句话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所表达的确切含义,只  相似文献   

9.
一、言语形式与言语理解 在交际过程中,可以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叙说事件,说明道理,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一句话(或一段话)可以说得清楚明白,也可能出现失误,如发音不准、用词不当、条理紊乱、表达不清。因此,我们可以把言语形式分为常规言语形式、超常言语形式、失误言语形式等等。 常规言语形式是指没有特殊言外之意的言语形式,它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超常言语形式是具有特殊的言外之意的言语形式,它的字面意义不完全是甚至完全不是所要表达的意思,听话人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失误言语形式包括常规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与超常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失误言语形式是与非失误言语形式很对的。常规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与非失误形式的区别是明显的,超常言语形式的失误形式与非失误形式则不易区分。 从对言语形式的理解的角度看,可以有对言语形式的简单重建、字面意义的理解,也有对深层含义、特殊含义的理解。交际过程中的误解、不理解、曲解等都可能发生不同言语形式的不同理解层次上,其中所谓对特殊含义的理解不仅是对超常言形式的特殊的言外之意的理解,而且包括对常规言语形式带上听话人个人色彩、听话人赋予特殊含义的理解。后一种理解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而非正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辨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比如常作句子主语、宾语和定语的名词,进入叙述句后有时却作丁谓语,表示一种动作或行为;有时却占据状语位置,承担起修饰动词的任务。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有时也处在它本词性不刻处的语法位置上,有的表示动作行为,有的包含了未出现的中心词的含义。语法上把这种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些词进入句子后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的用法叫做“词类的活用”。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往往把句意搞错,有时还会影响到对整段意义的理解。 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它的规律,使之化繁为简,辨析词类活用同样也有其规律可循。 汉语作为全民交际的工具必须具有稳定性,否则语言就会失去它的表达作用和交际作用,整个社会都将陷入混乱之中。这个稳定性突出体现在语法结构上。汉语结构的基本规律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状语,定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这个基本规律自古至今都是这样。它一直完整地传承到现代。按照心理学上的迁移理论,一个初步懂得现代汉语知识的人,就已经基本具备了寻找和掌握这个规律的基本条件。不妨先看看两个例句:  相似文献   

11.
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词汇跟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中出现了新事物、新观念,语言中就立刻会有相应的新词来记载它;旧事物、旧观念一旦消失,反映它的词语也会消失或隐退。不同时期的词语常常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它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流行一时,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当前各种流行的英语教学流派和方法的时候,在谈到英语教学和国际接轨的时候,仿佛一提到语法教学,就会被人们视为异教徒或下里巴人,登不上大雅之堂。特别是当交际法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时候,不少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实际交际的语言刺激,对交际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学生就会自然习得。他们认为只要交际双方能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发展,对于异国文化地尊重、了解就愈发显得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若不能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会产生矛盾。若说话人产生语法错误,听者很容易辨别出,但语用失误却与语法失误不同。如果一个人能说出流利的外语,而出现了语用失误,会被认为粗鲁,甚至产生敌意。为此,英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强调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目的综合多样,从言语交际角度区分教师言行目的,大致有:(1)给予型,教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2)索取型,教师要求学生反馈信息。(3)交流型,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个教学问题展开对话。在课堂中它们往往综合运用,对教师的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的运用产生影响,为了实现某个目的,教师选择遵守或故意违反相关准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他认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人们在会话中必须遵守:A.量的准则,B.质的准则,C.相关准则,D.方式准则。如果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需要听话人进行语用推导才能理解本意。一、…  相似文献   

15.
1、跨文化交际的产生。不同的人们在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大多是源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有的情况下这一差异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如西方文化之间);但有的情况下这一差异就很明显(如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同文化在生活方式、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交际障碍,产生的后果比语法使用不当严重得多。语法错误往往是可以被原谅的,而文化失误会引起文化的碰撞,有时甚至看成是一种冒犯,所以绝不可轻视。如果我们能够多注意和多比较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不仅能增进中西方文化的彼此了解,而且有助于交流时消除误解,准确深刻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从英语的字面意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形式差别很大,而语言又是交际的媒介因此,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文化:际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说话人给出模糊信息 ,也是一种语用策略。我们把这称作言语交际语用功能。虽然与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有偏差或相违背 ,但又是符合目的———意图原则的 ,因而是可以理解的。人的心理千差万别 ,交流中说话人不总是给出明晰的信息 ,从而就会产生模糊信息现象 ,让受话者在交际活动中运用语用策略和认知心理来推知说话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一种交际行为,这是和Halliday的语言的人际功能一说是一致的。系统功能语法从它开始出现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被应用到不同的教学领域。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从语篇功能理论方面探讨它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对交际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某一种语言进行交际总避免不了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信息的交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会造成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而语用失误又是形成翻译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产生的后果要比语法翻译不当造成的错误严重得多。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有时受话者会将其归咎于对方的人格问题,甚至看成是一种冒犯。因此,在英语翻译中,只有正确把握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并对其具体的语境进行合理的语用对比,即通过语用翻译才能使语言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修辞与文化现象密切相关,把某一门语言作为外语的修辞具有“跨文化性。”在第二语言习得或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学习者只从母语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调整或修饰目的语的文辞,就会出现修辞上的“文化冲突”,阻碍信息的有效接收和传递。本文就谐音、比喻、委婉语和禁忌语等常见修辞格探讨了修辞与文化的关系,并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除了掌握好目的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外,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只有具备比较广泛的母语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目的语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