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郑宇 《今传媒》2013,(11):20-22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他们在各个方面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很大差别。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评价与主观印象。本文运用量化统计法,并将数据进行编码后,输入 SPSS 软件对该群体报道的有效样本月份分布、报道篇幅、话语类型、话语主题、消息来源、报道涉及对象类型、话语立场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描摹出大众媒体关于该群体的报道图景,并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也呈现出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鲜明特点.本文意在探讨大众媒介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建构中的行为特征,并对媒介在塑造新生代农民工形象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为大众媒介、受众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认识、交流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3.
"80后"农民工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明显的不同。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他们的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看法。因此,分析媒体对"80后"农民工所建构的媒介形象以及媒体建构该形象的原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超 《东南传播》2011,(8):49-5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进城打工已经成为中国农民的一大潮流,也是社会的一大现象。本研究从2001至2010年近十年间的中国电影文本中,摘选出20部有关农民工题材的电影,并且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时于农民工形象的再现。研究结果发现,有关...  相似文献   

5.
金妹  李蓉 《今传媒》2012,(2):155-15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信息传播日益便捷,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代的大众媒介的传播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的形象是怎样被建构的,同时分析在媒介传播中这种农民工形象构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传媒所建构的农民工形象影响着城市居民对该群体的文化认同和接纳,京沪穗六家报纸的文本分析表明,六种再现类型易于使农民工被他者化、边缘化,易于强化城市居民的刻板印象,促生群体歧视反应。  相似文献   

7.
都市类媒体对农民工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他们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网络新闻报道的抽样调查和内容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对女记者的媒介形象存在的误读和消费主义偏向。特别是在以娱乐和消费为主导的网络时代,女记者该如何定位自身的职业身份,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形象错位与媒介的城市视角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媒体中农民工的活动一直是传播的盲区①,即使报道他们,也总是以弱者形象出现。事实上,农民工的社会处境并非这么简单,我们对他们的认识还存在某种偏狭和错位。  相似文献   

10.
高涵  胡道宁 《新闻世界》2011,(8):240-241
课题组以江苏省淮安市和江苏省宜兴市为主要调查地,对当地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通过调查,了解与总结江苏省农民工对于自身在媒体中的形象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农民工对于自身在媒体中形象的认识与农民工实际媒介形象之间的差异及差异存在的原因,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30多年里,媒介塑造的农民工形象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变化。本研究拟在再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变迁,揭示媒介在农民工与整个社会互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剖析媒介在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其客观公正地反映农民工形象提供实践范式,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这是党和政府关爱进城农民工的政策指南,也是新闻媒体塑造健康的农民工媒介形象的重要准则。正是由于明确了这样的定位,各级党报党刊加大了农民工问题的报道力度,及时反映这一庞大群体的意愿和呼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透过相当一部分都市媒体的日常报道,我们遗憾地注意到,农民工群体依然处于一个淡漠和歧视并存的尴尬境地。在受众定位上,农民工群体往往被冷落在被遗忘的角落。都市媒体很少刊载农民工急需的就业信息、生活信息和知识信息,很少刊载与农民工切身利益密…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政治学研究范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在中国当前的弱势群体中,农民工所占比重最大。本文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农民工的媒介形象上,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农民工的媒介形象日益污名化。大众传媒中的农民工形象,不是他们自主表达与建构起来的,而是由城市主流人群形塑出来的,只是需要帮助、拯救的对象,而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4.
第三者的媒介形象建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现代快报》、《北京青年报》、《华西都市报》在2008-2010年中以"第三者"为主要内容所涉及的54篇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所呈现出的"第三者"媒介形象。结果表明,对于第三者的负面报道占绝大多数,多以声讨者的角度报道事件,对于第三者自身心理探寻,精神需求,人身权益保障以及造成第三者现象的根本原因等问题涉及不多。进而引发笔者思考,媒介关于第三者的报道对于受众对第三者的看法以及应对第三者现象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媒介素养是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信息社会六大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传播权、讨论时政权、保护个人隐私权、接近于使用媒体的权、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刘鸿宇 《今传媒》2013,(2):66-67
第三者是当前人们感情生活中提及频率很高的词汇,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由第三者参与的感情纠纷、民事纠纷、刑事案件层出不穷,媒体也为了迎合受众的固有观念将第三者丑陋的一面展示出来。但作为媒介,客观、全面的报道新闻事件是其责任,第三者的媒介形象构建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南岳 《今传媒》2011,(12):145-1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始于20世纪末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新一代的年轻人遇到了十分棘手的住房问题,因此而催生出了"房奴"这一新的群体。房奴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这一群体也进行了分析报道。本文以2010年《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公报》《中国时报》中的74篇文章为样本,分析这四家主流大报对于房奴媒介形象的建构,并分析这几家媒体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构建房奴的媒介形象的。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18.
南岳 《报刊之友》2011,(12):145-1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始于20世纪末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新一代的年轻人遇到了十分棘手的住房问题,因此而催生出了“房奴”这一新的群体。房奴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这一群体也进行了分析报道。本文以2010年《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公报》《中国时报》中的74篇文章为样本,分析这四家主流大报对于房奴媒介形象的建构,并分析这几家媒体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构建房奴的媒介形象的。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19.
徐艳 《新闻世界》2012,(6):194-195
新媒介带来了媒介资源的重组,从而推动了媒介素养内涵的演进。本文研究了农民工在新媒介情境中的资源分配和媒介素养情况,并通过调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鹏 《新闻世界》2011,(12):181-182
通过运用再现理论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的历时研究发现,媒体建构的农民工群体正在蜕去早期的形象,经历着从都市“边缘人”到成长中的“新市民”的时代嬗变。这对于正确认识真实的农民工群体,正确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表象及背后的社会心理变迁,揭示大众传媒助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