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二战后到60年代初国际形势日趋多极化、复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指出美国在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和中国政治地位提高的情况下,认识到了其“冷战”政策给它外交政策带来的“僵硬性”,越南战争的后果,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赖以维持侵略战争的国内基础,在这样的内外原因下,促使其调整外交战略;同时指出他们的“均势”政策与“和平结构”就是主要实行“三角外交”政策,而中美关系解冻给中美双方及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前参议员富布赖特,1959—1974年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通过发表演说和举行一系列听证会,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作了大量舆论准备工作,对美国实现从“遏制并孤立”到“遏制但不孤立”对华政策的转变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 ,美国兴起了一股强大的反共反民主浪潮——麦卡锡主义 ,它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国会、国务院以及军方在对华政策上的决策 ,从而使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冷战的大背景下 ,经历了一个从“等待尘埃落定”到采取一条孤立、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外交路线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建国之日起,周恩来以决策人、指挥、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一代外交新风。50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是“一边倒”,在中苏结盟的基础上形成反美统一战线。周恩来处理同美苏两个大国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60年代未70年代初,中苏外交陷入僵局。晚年的周恩来致力于推动中美缓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提高是基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对外文化交流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传教士对美国政策的影响虽不如政治家那么显而易见,然而,他们作为上帝和平主义的使者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从建国之日起,周恩来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一代外交新风。50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是“一边倒”,在中苏结盟的基础上形成反美统一战线。周恩来处理同美苏两个大国关系的外交战略思想经历一个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60年代未70年代初,中苏外交陷入僵局。晚年的周恩来致力于推动中美缓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提高是基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芦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悲壮史剧的序幕。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而1937年到1941年是中美关系逐渐变化的关键时期,美国抗战初期的消极不承认主义逐渐转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援华制日立场上来。客观地评价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和认识处理当今时代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8.
1784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内忧外困迫使美国开辟了对华贸易。至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充分依靠了在华美人及有经济的与经济的与华贸易美商对时事及时的汇报与建议,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基准,不断调整华政策,最终在中英《南京条约》的基础上对华未经战争便获得了它想得到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就改善中美关系以及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交换了意见。随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的对抗结束,走上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中美关系的转折是本世纪国际事务中重大事件,它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从敌对状态走向正常化的历史的回顾,探索和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这对保持和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不无益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干美国奉行亲蒋仇华的政策,中美两国处于长达20年的对抗…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至70年代初美国社区学院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结束后至七十年代初,美国社区学院在联邦政府制订的“增加社区学院数量,扩大其活动,从而增加教育机会和使教育多样化”的政策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集转学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社区服务、补偿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的,公立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在美国当地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对华政策始终贯穿着自身利益与争霸企图,是对中国主权和内政的粗暴干涉,且最终完全走向反动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其“一般逻辑”之一是用适度通货膨胀刺激消费.从罗斯福到尼克松,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凯恩斯的反危机主张.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正常的储蓄偏好及未来实际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大等原因,美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不合逻辑的现象--通货膨胀的效应与预期目标相反,高通胀率伴随着高储蓄率.“储蓄热”不仅使赤字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大打折扣,而且导致通货膨胀不可收拾,美国经济初陷“滞胀”困境.  相似文献   

13.
马歇尔使华与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徐山平马歇尔使华距今已有49年。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史学界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一当时对中国政局影响颇大的事件及它所代表的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恶化.或者说中共公开遣责美国并与美国断绝正常交往,是始于马歇尔使华。因此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美国从60年代到80年代在女权运动的冲击下,加之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从而出现了离婚率高、未婚同居、性解放、同性恋等社会现象,动摇了传统家庭的稳固,并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修正这一社会思潮,最后法律也介入了这一社会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社会潮流起到了遏止和减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吴锋纵观整个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尽管美国在各个阶段所采取的政策有异、手段不同,但其出发点都是从其本国利益考虑的,这是其对华政策演变的原因之所在。下面分述之。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至1938年底,是所...  相似文献   

16.
17.
尼赫鲁从印度的现实出发,实行与中国友好的政策.同时在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上仍坚持英殖民统治者的政策,这种民族利己主义最终导致了中印关系中断十多年之久.  相似文献   

18.
王和杰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64-65,73
本文主要概论抗战八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分三部分:第一,从“中立政策”转向援华抗日主要论述政策转向后的援华事实.第二,从援华抗日到“扶蒋反共”,主要论述加大援华力度及如何转向“扶蒋反共”政策.第三,历史感悟,主要浅谈以史鉴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应谦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导致中美关系恶化后,美国政府一再声称:它仍然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主张;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只同台湾保持“非官方”关...  相似文献   

20.
二战爆发后,美国为了保持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优势地位,及时调整了对华战略,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美国所奉行的不干涉主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中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同盟局面,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