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上海解放时,黄金荣已经82岁,体弱多病,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所以下定决心不走,留在上海。他担心,如果真的去台湾或香港,说不定在半路上就会送命,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 定下心来后,黄金荣叫人写出一份国民党财产的报告和400多名青洪帮头目的花名册,交给共产党作参考,作为将功赎罪的表示,又命人将黄家花园(今桂林公园)“四教厅”内蒋介石亲笔题写的“文行忠行”匾额摘下砸碎。以示弃暗投明,改邪归正之意。八年抗战中,黄将这块匾额深埋于地下,  相似文献   

2.
忆叶浅予     
大陆最有名的漫画家也是国画家的叶浅予 ,于 1995年 8月5日在北京逝世。我在第二天即接到在香港服务的大陆女作家杨芳菲电告。以后又有大陆朋友来信要我写悼念之文 ,浅予长我一岁 ,相识之时都少年好事 ,有许多回忆可记。我在 1935年 5月由北平到上海 ,创办《十月杂志》 ,因为内容是综合性 ,所以结交多方面的作家 ,也有诗人、画家、影剧明星。那时中国漫画刚刚起飞 ,上海的报刊多发表漫画。我向许多漫画家拉稿 ,后来都成为好友 ,与叶浅予、黄苗子往来最密 !苗子方当弱冠之年 ,传统诗做得极好 ,我与江南才子卢前 (冀野 )都十分器重他 ,三人成…  相似文献   

3.
海上闻人是二十世纪初萌现于上海社会的“超级”流氓,特指以黄金荣、杜月笔、张啸林为代表的几十个黑社会人物。他们繁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是外国殖民者和中国反动统治相勾结的怪胎;而这股恶势力的存在与膨胀,又强化了这种反动统治的秩序。本文旨在勾勒海上闻人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轨迹,并对它的社会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海上闻人大多出身于“草茅卑末”,如黄金荣为郑家木桥地痞,张啸林是杭州青皮,出身浦东的杜月笙曾是水果摊学徒,金延荪操扎鞋底的营生,马祥生落泊到常在码头上睡铁板,顾嘉棠、芮庆荣、万墨林以种花、打铁为业,其他诸人大致相仿,有的士生土长,也有的外地移来,易地生根。这些人往往从小缺乏教  相似文献   

4.
童年和童话     
上海人把我当北京人,北京人把我当上海人。我早上醒来常常发现自己既不在上海也不在北京。人家叫我作家,我作文常常不在家。我在上海读大学时想当作家。我高中毕业时想当翻译。我上小学时想读遍天下的童话。我两岁时是上海电影院里的老影迷。我生出来的时候没哭,光笑了,我想。  相似文献   

5.
我的人生列车开到十五岁的那一站时,出了故障,那一年我在上海。有很多人告诉我说上海很好,叫我到那里深造。妈妈不太愿意,不放心我离开她身边,但爸爸却说上海人的素质很高,又是一个大城市,何况也应该让我锻炼锻炼。他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最终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自己。我考虑了很久,最终便带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来到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6.
“走在大街上,从来没人认为我不是上海人。”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45岁的傅国华对于上海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感。留学加拿大的傅国华是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出国多年之后,1998年,他辞掉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的副总裁职务,重回上海.自己创业.担任斯旦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国华希望在从小生活的上海留下自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是中国鸦片贸易最大的集散地。1918至1919年间,上海的鸦片贸易转入地下,各方势力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鸦片利益的追逐。以黄金荣黑社会帮会集团为核心,融鸦片商人、法租界当局和军阀势力于一体的三鑫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拓展,开始了流毒华夏的罪恶历程。本文分别论述三鑫公司的成立背景、发展过程、公司营运的具体内幕和历史影响,系统地展现了这个庞大毒品机构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钟书先生活了八十八岁。他生于一九一○年,大我十四岁。我荣幸地和他一起在一九四七年的上海挨一本只办了一期、名叫《同路人》杂志的骂。骂得很凶,很要命,说我们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钟书先生是有学问的人,底子厚,他有恃无恐;我不行,我出道才几年,受不了这种惊吓,觉得在上海混生活很不容易了,不应该受到这种蛮横的  相似文献   

9.
我到底是谁     
我是谁?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在美国小朋友眼里,我是个中国人,我的皮肤是黄的,我的头发是黑的,我会说汉语,我还会写几个中文字。还有我的功课好,是个书呆子。可我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倒像个美国人,我讲地道的英语,我不肯学中文,我读书不用功。他们老说我就像香蕉那样是黄皮白心,外面看看是个中国人,可骨子里却是个美国人。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我是中国人,当然啦,我是中国人!我的爸爸妈妈是从上海来的,我生在上海,4岁时才来美国。我喜欢是个中国人,真的,中国很大,也很神秘。老师上课讲到中国…  相似文献   

10.
校园逸趣     
教训老师“:犯一次错误,应该吸取一次教训。”学生“:我知道。”老师“:那你为什么屡教不改呢?”学生“:我是为了吸取更多的教训才这样做的。”隔日作废一群违反校规的学生,被老师处罚后,写了悔过书。过了两天,这群学生又被带到了教导室。老师说“:你们不是写了悔过书了吗?”学生说“:请老师看‘悔过书’的反面。”老师这才发现,反面还有四个字“:隔日作废。”睡眠不足一日,历史老师正在上课,正好讲到拿破仑。看到台下打瞌睡的学生,老师感慨地说“:各位同学,拿破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小强答“:睡眠不足会长不高。”…  相似文献   

11.
她与树     
边月 《中学生百科》2023,(Z1):96-97
<正>推开那扇尘封的门,我闭上眼,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我常常会梦见那棵银杏树。从七岁到十七岁,整整十年。梦见夕阳在沉沦的那一刻,爆发出如火的天光,在树顶倾泻而下,染黄了记忆里那条冷清的小巷。小时候,我总是孤零零一个人。一个人上学、吃饭、回家,心里空荡荡的,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在那段坎坷离乱的岁月里,我唯一的温暖就是她。她是我的奶奶,那时候,她明明才五十多岁,鬓角却已斑白。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24日,对于像我一样的大人来说,只是很普通的一天。然而,对于四岁半的典典却是意义非凡的。那天,幼儿园的黄老师给他们讲了有关圣诞老人的故事。在离园接他的时候,他很认真地瞪大眼睛告诉我,需要一双袜子。看他歪着头可爱的样子,我把目光投向了黄老师,黄老师笑着说:“明天是圣诞节,我和孩子们讨论了关于圣诞节的一些故事,典典说他希望圣诞老人送他一架小飞机。”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我辗转回到以色列,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暂时留在中国。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做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我叫于丽莎, 女,今年二十三岁,眼看着就是往三十奔的人了,心理年龄却只有十三岁。来到上海一年了,觉得思想的变化不大,还是那样不求上进。我反感从爱的名义,希望着别人。所以当我的父母在我考上研究生以后对我抱以更大希望的时候,我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对自己放弃了希望。于是,沉沦开始。我沉溺于看小说、  相似文献   

15.
嗨,大家好! 我是黄雨琦,黄颜色的“黄”,下雨的“雨”,“琦”是“王”字旁边一个奇怪的“奇”。我老爸叫“黄爱颐”,继承祖先的姓氏,我自然也姓“黄”喽!我身上有雨水的气息——我是在雨天出生的,故名“雨”;“琦”是美玉的意思。联系起来“雨琦”就是被雨水冲刷过的美玉。父母大人希望我像被雨水冲刷过的美玉一样,一尘不染。我今年12岁了,6月8日是我的生日。我一般一年都过两个生日,阴历和阳历喽!我喜欢过生日,那么多人围着你转,感觉就像公主,太奇妙了!  相似文献   

16.
丁景唐自述     
丁景唐 ,笔名洛黎杨、歌青春、丁英等。宁波市 (原镇海 )人。父亲丁方骏为成衣匠 ,母亲胡彩庭是农家女。因家贫 ,父母随母兄闯关东。以此 ,我在 192 0年 4月 2 5日生于松花江边的吉林市 ,3岁 ,父亲失业 ,南返镇海乡下。 6岁 ,丧父。 12岁 ,母亲贫病交瘁服毒自尽。 1931年定居上海 ,依姑姑丁秀珍 (小学教师 )、叔叔丁方良 (教会书局职员 )为生。 1937年冬 ,在上海青年会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 (“学协”)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 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 1943年 ,上海东吴大学、沪江大学肄业 ,1944年光华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7.
荷兰水     
第一次听到荷兰这个地名,我六岁,在浙江余姚(今慈溪)乡下。我读书早,六岁已二年级。那天放学,见不少人在我家里,围在桌子边看我妈妈写信。原来河西老太病重,亲戚们正在通知她在上海  相似文献   

18.
上海·风韵     
闲来无事,无意间把去年去上海的相册打开,相片上的灯火辉煌曾让我向往,曾无知地认为上海只是一个华丽得让人动容的地方。但经过了一岁的成长,我那颗已在逐渐成长的心告诉我,那只是一方面。借着眼前的这些快乐写照,我依旧可以清晰地描绘出我心中上海的轮廓。  相似文献   

19.
闲来无事,无意间把去年去上海的相册打开,相片上的灯火辉煌曾让我向往,曾无知地认为上海只是一个华丽得让人动容的地方。但经过了一岁的成长,我那颗已在逐渐成长的心告诉我,那只是一方面。借着眼前的这些快乐写照,我依旧可以清晰地描绘出我心中上海的轮廓。  相似文献   

20.
吴沃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沃尧(一八六六——一九一○)字小允,又字趼人,广东南海县人。因他家住佛山镇,所以笔名“我佛山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荣光曾任湖南巡抚,研精金石,嘉道间海内号为收藏家。祖莘畲,工部员外郎。父允杏,浙江候补巡检。趼人幼年即丧父,家道中落。十七八岁时去上海,最初佣书江南制造军械局,月薪仅八金。后来为上海各报写文,从光绪二三年(一八九七)到二七年(一九○一),五六年间,主编过多种小报,如《消闲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