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形象思维并非文学艺术所专有.佛教在创作"超人"和"超社会"的佛、菩萨和"佛国世界"时,也运用形象思维.佛、菩萨不是别的什么客体,论其本质,正是信仰者自己,从自我需要中产生的自我意识.因此,佛、菩萨和他们的佛国世界只能从人类自我的形象思维中产生,经典的文字、艺术的造型产生意象与具象概念,都是人类在宗教中形象思维的成果.由于历史长期的积淀,原来较为单纯的宗教的形象思维,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繁琐、神秘和不可思议,由于客观世界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所产生的恐惧感和依赖感,使被崇拜的佛、菩萨越来越高大、越来越神圣.信众们也越希望他们想象的佛、菩萨能具有更多更大的超人间力量,于是就产生了超越生死、佛力无边的"法性".  相似文献   

2.
石窟艺术     
在印度,比较特殊的宗教建筑,除了塔之外,就算石窟了。石窟开(?)的原因,是佛教信徒为了学习佛的苦修,(?)了石窟以便住在里面修道。因此,石窟艺术的内容包括石窟建筑的本身、窟内佛像的雕塑和壁上的壁画。公元前二百年顷,石窟已行于印度。印度最古的石窟是在德干高原的阿旃陀石窟。它有29窟,开(?)的年代不一,约在公元一、二世纪至六、七世纪。其艺术可分为建筑、雕刻、绘画三部,其中尤以壁画为最可贵,这些壁画的线条有的是柔和可爱的,有的是豪放雄健的,从这里就说明了古代印度文化的辉煌成就。印  相似文献   

3.
本组随笔包括三篇短文。《“敦煌”二解》认为“敦煌”作又大又盛解有涉望文生义,可能为少数民族语。《读画一得》认为五代时回鹘把王后称“天公主”,而于阗则把女儿称“天公主”。《一点新发现》认定244窟甬道北壁发现的“□德太子”的题记,当为“从德太子”。  相似文献   

4.
最近,“知识经济”一词通过多种媒介频繁出现。在有意识地阅读了一些有关资料之后,获得了一些知识,产生了一些感想。第一,什么是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界说是: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知识及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应用的经济。美国阿斯奔研究所组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到西北写生和考察,对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文明中外.其中数以千计的与其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相似文献   

6.
<正> 作人第一,为艺次之。作人是一种精神、气质、品格的修炼;艺术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一种美的精神境界。 一、关于人生 每一个人都是一部传记、一部历史;一幕戏剧,一个爱好不同的玩具;一架编织不同网络的机器。 一个人不论在意识中如何超迈前人或未来人,乃至要羽化登仙,然而,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多座石窟,其中与西夏有关的主要是山嘴沟、须弥山、阿尔寨三座石窟群。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初步整理了这三座石窟的西夏遗存。笔者认为,山嘴沟石窟是西夏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石窟遗存,最能代表西夏中心区的石窟艺术,既有与敦煌石窟一脉相承的艺术作品,也有同时期敦煌石窟所不见的十牧牛图等佛教题材;固原作为长期处于西夏和宋金争夺的地区,虽然保存了规模巨大的须弥山石窟群,但仅能找到西夏的游人题记,证明西夏人曾在这一地区活动,找不到西夏时期的作品;鄂托克旗作为西夏河南区辖地,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但阿尔寨石窟现存洞窟主要为蒙元时期的作品,也无法确认有西夏的遗迹。  相似文献   

8.
对审美现象来说,独特的个性是它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必须具有的品格;相同、雷同、类似、模仿、千篇一律,同审美是矛盾的、格格不入的,它们是审美的敌人。如果说,审美价值形态就静态而言,其显著特点表现为独特性;那么就其动态而言,即从审美价值的发生、发展及生产等运动状态来看,则表现为创造性。就是说,静态的独特性本是与动态的创造性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审美发生和审美生产等运动状态的创造性,才能出现审美价值形态的独特性;缺乏创造性,不可能表现出独特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是审美价值的正面品格,与创造性相敌对的东西即依傍、模仿、重复等等就是审美价值的反面品格,是审美价值创造和生产之大敌。因此,凡是懂得审美真谛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都仇视依傍和模仿,提倡创造和独创。  相似文献   

9.
有悠久开凿历史的大型石窟外貌,总是很引人注目。麦积山石窟的外貌尤其显著。那峭拔、奇特的峰峦和苍松,那烟雨中半隐半现、时沉时浮的奇幻景色永远令人神往。在它东、西两崖的绝壁上,云集密布着大、小一百八十余个窟、龛,有繁若星斗,数以万计的桩眼,迂回转折、层叠架空的栈道累集十二层之多,最高栈道距地竟达六、七十米!这些险峻的洞窟栈道,又有所谓“散花楼”、“天桥”、“天堂洞”等绝称。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应引起十分注意的,不是石窟外貌的景色如何,而是外貌中一切有助于研究工作的现存遗留状况。洞窟的开创,除了有当时或当地的职业宗教艺术家从事雕塑、绘画活动以外,还应包括为雕塑、绘画服务和创造条件的其他巨量的劳动。具体说,这些劳动,就是劈山斩荒、修路架栈、穿洞凿龛、备材调料、供给运输以及其它杂务劳动等。这些劳动的结果,改变了石窟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注意从古代随笔资源中获得有益的养分,曾力图使"随笔"概念成为包容更为广泛的文类,但在与"小品文"的区别和联系时,有时却由于审定不严而产生了混淆的现象。他善于从国外的随笔资源中汲取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血液。这就促使他走出传统樊篱,而勇于承担起"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重担。他重视随笔的道德意义、思想建设,这就是现代随笔的精魂。同时,周作人也注意构建现代随笔的文体内涵,提出了所谓"平淡"境界,以及"常识"和"趣味"等富有创意的美学要素。  相似文献   

11.
壮族巫信仰的历史渊源——壮族巫信仰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信仰是中外各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形式,壮语对通灵巫师有多种称谓,灵魂信仰是巫信仰产生的前提,壮族通灵巫师最早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审美     
《中文自修》2005,(7):98-98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童年——被爸妈逼着坐在琴凳上,对着五线谱,手指僵硬地在键盘上挪动,眼睛时不时往外瞟。别的小朋友在尽情玩耍,你却只能呆在屋里,过一个枯燥的暑假。  相似文献   

13.
艺术与审美     
《中文自修》2006,(7):83-83
德国诗人席勒曾说:“自然只给了我们生命,艺术却使我们成了人。”  相似文献   

14.
艺术与审美     
德国诗人席勒曾说:“自然只给了我们生命,艺术却使我们成了人。”艺术,包裹了人世间各种纯粹的情感与心绪。正是在这些温暖人性的浸润下,人生才变得如此完整。不要以为这离我们有多么遥远,其实,当你在回家路上迷醉于一抹金色的夕阳;当你周末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为一部电影而动情落泪;当你完成了一天的作业情常有人感叹,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般匆匆。于是,“生如夏花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审美     
《中文自修》2012,(Z1):42
当画家马列维奇将一块空白画布视为艺术展览时,当作曲家约翰·凯奇将静默的4分33秒作为作品公演时,当作家将打字机随意敲出的符号当作小说发表时,你也许会困惑艺术究竟是什么——看似老生常谈,得到的却往往还是一知半解的答案。而审美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接近艺术、走进艺术的捷径,开启了一条通向经久不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审美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卫城露天剧场。女伶吟诵着赞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诗篇,一袭白袍在微风中飘荡,仿佛是一场圣洁的典礼。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审美     
《中文自修》2004,(7):50-50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审美     
《中文自修》2007,(7):83-83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卫城露天剧场。女伶伶诵着赞美酒神狄狐尼索斯的诗篇,一装白袍在微风中飘荡,仿佛是一场圣洁的典礼。  相似文献   

19.
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与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延续千余年的发展,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深入研究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其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显然,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的产生、出现也更是如此。约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释达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纪,印度阿育”…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追求的,就是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创造一些不一样的精神财富,留待后人开采分享,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但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艺术与审美的关系就像千里马与伯乐。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懂得欣赏美的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