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叔叔:在没动笔写习作前,觉得自己想得好好的,可是一下笔去写却觉得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吉林省磐石市呼兰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张乐实际上,我觉得这是根本没有想好才出现的问题。有的同学一见题目刚刚抓着了个“头”就认为想好了;有的只想好了写什么事,可语言没形成;有的想得不成熟,到写时又发现想得不对……所以这些,总起来说,都是因为没有真正想好。那么怎样才算想好了呢?第一,想好具体的题目和材料。这个题材应当符合题目的要求,自己又比较熟悉。第二,想好文章的结构。也就是想想这篇文章准备分哪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又具…  相似文献   

2.
女儿4岁了。对孩子的教育,我一向注重培养她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往往在老人们心疼的目光下严厉地要求孩子去做这做那,孩子似乎也很乐意做事。可是,不久,我便“指挥”不动她了。我想,这孩子是越变越懒了。于是,我便竭力想重新激发起孩子独立做事的意识,凡是她能够做的都毫不留情地让她自己去做。然而,我的努力还是付诸东流了。  相似文献   

3.
夏志萍 《学子》2014,(3):33-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为孩子作的美好规划:让我们家孩子周末去学钢琴,暑假学游泳,寒假学舞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也有的家长总是苦于孩子的调皮:我们家孩子真是调皮,谁都拿他没办法;……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于是乎,父母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要去学这个,要去学那个,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以兴趣的方式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广阔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儿童教育专家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反之,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6.
小雨正在打乒乓球,妈妈站在一边看着,每当孩子失误一个球,妈妈便大声训斥:“这球太臭了,你怎么这么笨!”最后,孩子越打越没兴趣,竟摔拍而去。妈妈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卑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什么是自卑心理?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评价往往失之偏颇,易偏  相似文献   

7.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心存恐惧——科技越来越发达,环境越来越恶化,人心越来越浮躁……我们的孩子将要生活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什么?专门研究家庭关系和儿童教育的作家理查德·洛依(Richard Louv),写了本叫《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的书,他提醒我们注意,孩子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多,和自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这有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结果:自然缺失症。而这也许是很多儿童行为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郑福明 《中国教师》2012,(11):29-31
<正>一、儿童教育意义的思考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童年的价值在哪里?虽然每一个关心儿童成长的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每一个人由于视角不同,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两类:其一认为,儿童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让孩子能享受快乐的童年;其二认为,儿童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为今后的成长做好准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9.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儿童教育专家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反之,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其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批评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造句意思要明白有个学生用“诚实”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说得不明白,没有把语言环境交代清楚,列宁是革命领袖,怎么是孩子呢?这句话应该说成: “列宁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用“越……越……”的句式造句.学生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科罗托爵士,是英国顶尖级学者,但他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在一次“中英高技术论坛”大会上,科罗托没有介绍他的碳纳米管技术,却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儿童教育。科罗托说:“当今世界越来越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可孩子在这方面却大不如前。我小时候总是很好奇,喜欢拆手表、电视,也学到很多东西,但现在的孩子根本没好奇心去拆手机。”他认为,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多好奇多动脑,问出有水平的问题,真知往往建立在质  相似文献   

14.
当孩子们在争论问题,而得不到结果时,往往有一个孩子会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的……”大家就不作声了。“老师说的”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真理”,这也难怪,孩子毕竟是孩子啊! 那么,当老师的呢……我刚参加教育工作时,年纪还不到十八岁,有些同学居然比我的个子还高。我,胆怯了……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天津出现了年托幼费达8万元人民币的全托幼儿园,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批判的矛头纷纷指向这种雇佣化和制度化的幼儿园教育。与此同时,我们在摇篮网的论坛上也看到了一个很另类的帖子"幼儿园非上不可吗?" 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在摇篮网的聊天室进行了网上采访:宝宝为什么要入园?何时入园才好?幼儿园到底给了孩子什么?家长心中理想的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幼儿园真的是宝宝成长的必修课吗?没想到家长们的反应如此强烈:孩子已入园的家长中,既有对幼儿园满腹牢骚的,也有衷心感谢幼儿园的;孩子即将入园的家长中,既有坦然处之的,也有忐忑不安的;那些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妈妈们也有自己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训练要求《黑猫警长》、《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有趣的科幻故事曾把我们带入多么神奇的境界呀!你是否也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幻想:到广阔的太空,去发现宇宙的奥秘;到神秘的海底,去探测丰富的宝藏; 到未来的世界,去感受科技的进步……先想好情节, 再确定几个角色,编一个科幻故事。想像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相似文献   

17.
正宝宝长大后,好奇心爆发,从早到晚追着问"为什么",有些问题不是随口就能答上来的;还有些问题,你甚至不知道用何种恰当的方式来回答。当孩子问出无穷的为什么,你想好该如何应对了吗?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你有没有被孩子问烦过?这熊孩子哪里找来这么多问题呀!是的,孩子就是有很多、很多、很多问题,我们称之为"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世事洞明皆学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观察,在思考,在联想。太多问题他还想不明白,于是就去问父母。  相似文献   

18.
边勤燕 《教育艺术》2007,(12):22-23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然伯乐不常有."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和赏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是"千里马",或可成为"千里马".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所以在学校里就出现了快慢班,后进生;在家里就出现了"没出息的孩子".其实,一块石头在孩子眼里只是一件玩具,在建筑者眼里是一块没有用的废品,而在雕塑家眼里却将是可成就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也要以欣赏者的眼光去洞察孩子身上潜在的美.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去赏识我们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19.
儿童教育与其生存状况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教育应该致力于诱导孩子们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并诱导孩子们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和热爱生活.然而,现实中儿童教育凌驾于儿童生活,使得儿童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社会上生存最为艰难的群体之一.正确的儿童教育应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天性,使儿童过上美好生活.这应是我们教育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蒙蒙的细雨滋润着大自然的生命。那绿色的一切被细雨滋润着,绿得发翠,翠得更绿,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细胞在活动,勃勃的生机随处张扬开来。生命的美,真美。我不是在吟诗,也不是在作画,而是在想像儿童教育应有的一种局面。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儿童教育正在走向其反面,随处可见的不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而是战斗的檄文。作个比方,我们正在把孩子当战士逼上前线,逼他们去和同伴竞争,去和社会竞争,去夺取让父母满意的胜利。而在心灵的课堂上,我们正在对着孩子念一篇没有表情的说明文,我们自己也知道孩子不感兴趣,但是我们实在找不到孩子喜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