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娇惯我.我很清楚我不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我只是试探你. 不要怕对我严格.我宁愿这样,它会使我感到安全. 不要让我养成坏习惯.在我幼年的时候,我还得依靠你来辨别好坏. 不要使我感到自己还"小".它只能使我笨拙地装"大". 不要当着别人的面纠正我.若是可能的话,你悄悄地跟我说,我会更加注意.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听到教师总是轻易地就对一个孩子"盖棺定论":"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托马斯·曼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不要为别人不能成为你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你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个人."真的,请骄傲地做你自己,而不要小心翼翼让别人定义你."我就是我",而非别人盼望中的"我".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暨保送生冬令营面试题目.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要大致了解老子和孔子的基本思想,比如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经世济民……你认同哪种学说,就不妨帮助谁.当然,我也不妨直斥这是个典型的伪命题,因为老子主张无欲无为,奉行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的哲学,即使孔子缺乏涵养挑起事端,老子也根本不会接招,不可能闹出与孔子打架的"丑闻".  相似文献   

4.
夫惟静躁相生,静为躁君,君子以静修身,言者不如智者默.   --老子   老子教育我们:真正的智者无论是在人文涵养,还是在品行修为等方面,都能做到"虚怀若谷",不会随便发表意见.因为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可以容纳不同的观点,甚至敌对的观点,所谓"空山可储物,深谷可蓄水".这实在是一种聪明的处世哲理:它可以使你在听取别人意见时,不断完善发展自己的思想,然后再表现出来而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5.
老子思想的旨归是"有道之世","有道之世"的具体内涵是"全性".在老子的视域中,身性不二,故"全身"才能"全性".在这一层面上,"全身"是老子思想的基点.由"全己身"而"全他人之身","全己性"而"全他人之性",最终"有道之世"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6.
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入梦.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和合思想渗透于他的"无为"思想之中.而其中的"不争"堪称核心.不争,即安于现状,不与人争.从个人修身方面来讲,老子主张知和知常,少私寡欲,勤俭节约.在交友方面,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子主张人性回归,像婴儿一样"不争".同理,在治国方面,他也提倡统治者"不争".主张不争之争,即通过不争的手段达到争得效...  相似文献   

8.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老是抱怨你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不要老是觉得上天不肯眷顾你,只要你用心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你.我是一所中学的老师,早听人说"老师工作稳定又不费力",待真的走上工作岗位,才体会到"旁观者未必清"的切实感受:备课难,上课难,课下工作也难;备好课,上好课,再做好课下工作,就难上加难.从教几年下来,自觉也有了几分收获,愿与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9.
刘慧玲 《教育艺术》2007,(10):44-46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学习不再仅是青少年时代的一个重要活动,它已成为一项终身的事业.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往今来,有多少入在浩瀚无边的学海中心力交瘁?又有多少人能够每天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投入学习?笔者认为,学习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终身的战役中,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我们要攻下的一座座城池,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攻克它们,不要让自己成为它们的"奴隶",而要成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这样,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身上的使命感与神圣感,你才能"羽扇纶巾"、气宇轩昂地去打好每一仗,并且越战越勇!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一个持续读<老子>书、研究老子思想的热潮,特别是众多从事领导工作的同志倚重于从老子思想中吸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对老子"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福祸相倚"等思想津津乐道,而又有部分领导者在面对市场经济的种种挑战和太多的诱惑时,忘记老子"致虚守静"、"和光同尘"的思想,困惑于现实,表现为"不知足"和"不知常",导致自己"妄作凶".  相似文献   

11.
今日教育的"失范"就在于"目中无人",失去了自己的世界与地位,成了社会的附庸和工具.因而应重新思考人与教育的关系,让"教育:成为你自己".第一,教育应该成为"它自己"即教育自身的"解放";第二,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使人"成为你自己".  相似文献   

12.
苗旭娟 《文教资料》2008,(14):55-56
老子,道家自然美学的开创者.他认为"道"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自然".老子用水做比喻来作为"自然"的具化,从而形象地阐发其抽象之"道",可以让人从对自然界事物的直观感悟来体验到这种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一 都说教育是神圣的,但不知今天说起"教育理想"还能让多少教师砰然心动.对"理想"这两个字,我们不是说得太少,而是缺少一个前缀词——"我自己的".我们应该有"我自己的理想". 我一直相信,教育理想从来不是教育家的特权,也不只是贯彻国家或者学校的精神.我以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憧憬,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作品是"人".教育是在创造未来.人总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未来的.如何去影响你有机会影响的人,这反映出你内心最希望将来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这样的事情,自己没有理想的人是做不了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国,数学教师成千上万,有幸罩上荣誉光环的毕竟还是少数,最终能够成名成家的更是凤毛麟角.对身为平凡教师的你和我,郑毓信教授说:"不要指望谁来告诉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也不要指望有这样一本书,里面写得很现成,一看这本书就马上专业成长了.恐怕没有这么方便、容易.重要的应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实践、认真总结和反思,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他诚恳地建议我们走"教师专业成长的民间道路". 民间道路是怎样的呢?说起来我们并不陌生,那就是练好三项基本功: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比较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荣辱观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并不占主流,但也展示了他对荣辱观的一些看法。老子的荣辱观是与他的哲学观念融合在一起进行阐述的,他的荣辱观要求人们不要太过看重功名利禄,不要太过重视世俗的名誉和尊宠,相反,要懂得亲近自然,做到无为,要懂得保持谦虚谨慎、知足常乐的心态,这样才会使自己真正体会大道,真正"不辱"。  相似文献   

16.
老子入世之德的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无为"之德可谓是家喻户晓,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其"自然无为"的思想并不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消极性质.其实质的内容是顺应自然,建立和谐,其社会功能指向是"入世之德".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在商品铺天盖地的今天,老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进行深深的反思的.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8.
形直则影端     
"形"指身体,姿势正而美,其"影"自然而然地就会"端正". 正直的心出自端正的姿势. 人们认为,保持正直的姿势,不仅有益于健康,也非常有益于精神. 走路不要弓背低头,一定要昂首挺胸.仅仅这样,你的心情就能变得积极起来.如果你觉得姿势如何无所谓,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平时保持姿势端正,你的内心也会端正起来.姿势给精神带来的影...  相似文献   

19.
蓝柚 《大学时代》2004,(4):52-53
<开心辞典>火了王小丫,而同样作为<开心辞典>主持人的李佳明,在观众面前只混了个"脸熟".说起李佳明,很多人甚至干脆就以"王小丫身边的那个男主持人"替代.但李佳明却整天乐呵呵,生活得很开心.不要以为他是"强颜欢笑",其实,李佳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他认为,自己入行的时间比较短,能有机会成为一位名主持人的"配角"已经够幸运了.至于未来,自己首先要多学习,一旦机会来了,自己能"立得住,站得稳".机会从来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20.
低年级的孩子就像那"幼小的秧苗"需要即时呵护,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功,他们都会期待老师的"态度",作为老师,不要因为自己何等聪慧就希望孩子一步登天,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何等优秀就期望每个孩子何等优秀,你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强加给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