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2年(清光绪28年),章太炎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当时他34岁。不久,章太炎便在《顺天时报》上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人公开征婚的先例。章太炎在《征婚告白》中,明确提出了他续娶的五条标准:妇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  相似文献   

2.
新闻观察     
当前,电视征婚节目正火,但此类节目存在哪些致命的缺陷?请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的《电视征婚节目作假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微博在加速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微博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北疆晨报记者曹磊在《微博传播的正向与偏向》中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喜欢黄梅子的书是从她的第一本书《网络姻缘一跨国网络征婚口述实录》开始的.《网络姻缘》的反响很不错,先是《作家文摘》、《北京晚报》等全国几十家报刊连载,然后黄梅子又被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邀请为嘉宾,鲁豫对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西篱 《新闻天地》2005,(5):41-42
一位姑娘放弃生身父母巨大的财富,甘愿与贫穷的养母生活在一起,想到自己出嫁后养母的孤苦,毅然在报上刊登《征婚启示》,寻求母女同嫁给父子俩……  相似文献   

5.
征婚起源于英国。世界上第一则征婚广告诞生于1695年,登在英国人约翰·霍顿发行的《家政和经商》杂志上。自此,征婚广告不时见诸报端,不过它是男人的特权。1727年,一位叫海伦·莫莉逊的  相似文献   

6.
南粤新闻界及演艺界又掀巨澜。轰动全国的“10万元征婚”事件的女主角——广州艺员李怡青,以“侵害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将《南方日报》推上了被告席。 1999年3月17日,这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在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 是无耻的征婚骗局?还是蓄意的侵害名誉?是恶毒的人身攻击?还是正常的舆论监督?这真是一起难倒法官的新闻官司。 法庭上,双方律师舌战一天,精彩异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战况”之激烈、刺激,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叫座的商业片。 由于实在无法找到涉及到新闻方面的相关的法律依据,并且在全国更无判决此类案件的先例可循,所以,法官们无法在当日作出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7.
正在去年的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笔者撰写的评论《"富豪相亲"浊化社会空气》有幸获得二等奖。富豪相亲,不是重大主题,而是普通的社会话题。在这届中国新闻奖上,广播评论《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我们也想吃上营养餐》,电视评论《公交让座的"让"与"坐"》、《"如此"会议》都入围了中国新闻奖,这说明只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了"最强好声音",社会话题也能写出精彩,得到认可。2012年12月2日,一场名为"富豪相亲会"的征婚海选活动在南京举行,引起南京媒体极大关注。此前,这场相亲会已经在广州、长沙、武汉等地举行,每到一处,都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参加相亲会的富  相似文献   

8.
1999年新年伊始,江苏有线电视台便率先推出了《非常男女》电视征婚节目,伺后《花好月圆》(南京有线电视台)、《为谁心动》(南京电视台),也相继面世。一时间,南京地区的荧屏上“玫瑰”盛开,令人喟叹。据报道,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电视台办起了这类节目,或者  相似文献   

9.
郑宏炜 《传媒》2011,(7):49-50
电视征婚类节目自去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勒令整改后,许多人认为这类节目会就此江河日下。但却出乎意料,一年之后,这类节目依然是红红火火,远胜过各类名噪一时的选秀大赛,似乎当下已进入了"全民相亲"时代。然而,定位雷同,同质竞争,重娱乐轻服务,宣传非主流价值观等诸多问题仍严重困扰电视征婚类节目的健康发展。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值得传媒人思考。  相似文献   

10.
贾立钢 《出版参考》2007,(8S):40-40
喜欢黄梅子的书是从她的第一本书《网络姻缘——跨国网络征婚口述实录》开始的。《网络姻缘》的反响很不错,先是《作家文摘》、《北京晚报》等全国几十家报刊连载,然后黄梅子又被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邀请为嘉宾,鲁豫对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专访。节目播出以后一个星期,全国很多地方这本书都脱销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陷入困境八十年代,电视服务节目曾经经历过一段辉煌。那时,中央电视台的《观众之友》《为您服务》影响大、收视率高,成为当时的名牌栏目,并由此产生了张悦这样和蔼可亲、诲人不倦的“生活百事通”式的名主持人。但是,九十年代以来,这类“百事通”式的服务节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观众之友》《为您服务》被取消;各地电视台的《生活桥》《生活之友》《服务到您家》等也越办越不景气,不得不相继停办、改版。与此鲜明对照,时下的广播电台大开听众直拨热线,点歌、健康咨询、交友征婚、供求搭桥……服务节目一档接一档,十分红…  相似文献   

12.
今之凤姐非红楼梦中人。凤姐本名罗玉凤,重庆綦江赶水镇人,25岁。2009年她在上海陆家嘴附近发放征婚传单开始走红,因为传单上有苛刻七大征婚条件被迅速传开;她不断爆出雷人言论,迅速蹿红网络。面对海量信息的大众,给这个女  相似文献   

13.
退稿信     
记得那是1985早9月份,我收到当时《今晚报》副刊部主任的退稿及附信,上云:“此文写得通俗易懂,自有其言之成理处”。读此,我心下不免喜滋滋的。可往下读去,觉得高兴太早了:“然仔细推敲之,便可见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颇多”。接着,一下子就列举了三条意見: 一、大龄青年征婚,应当允许她(他)们有选择方式的自由。以诗征婚,似亦不应受到指责。二、诗写得不好,或有借鉴古人处,似亦不应苛求,因为这不是在搞赛诗会。  相似文献   

14.
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图书策划人、图书制作者……老蒋在出版圈有多种身份,熟悉他的朋友都称他“全才”。老蒋的大名蒋振东,曾借出版个人生活纪实(《一个人住的7年》征婚,并成功找到幸福伴侣的,正是他!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近日读《工人日报》,看到不少错别字错得令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仅举几例:8月19日七版,《一位中年女士的征婚奇遇》中“沪州市”,“沪”应为“泸”。8月20日五版,《刘佳:“昆仑女神”女兵头》中:“睛天时”,“睛”应为“晴”。8月21日二版,《人生百岁不忧愁》中:“鸣呼哀哉”,“鸣”应为“呜”。8月22日四版,《井冈山的红色旅游》中:“红四年”、“我守年”,“年”应为“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新闻界悄然流行。《深圳晚报》记者涂俏以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先后四次深入到社会底层,抓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女记者夜宿‘十元店”》、《女记者‘前的”赚钱记》、法记者“反串”啤酒女郎》、《女记者“征婚”亲历记》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什么是隐性采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分为两种:一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妆扮成其他身份的人员进行采访。如记者打入黑社会组织采访,进入赌…  相似文献   

17.
征婚,在当今中国早已成为热门话 很难测算,中国有多少已届法定婚龄的青年男女,有多少由于各 种原因“积压”下来的大龄未婚者,每年又有多少人丧偶或离异,这 些人组成了中国浩浩荡荡的独身大军!他们的婚事牵动着整个社会! 社会不愿冷酷、不甘沉默!从1981年《市场报》率先登出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始,各地的新闻传播媒介竞相热情地辟出征婚阵地。于是,勇敢的孤独者们纷纷打破媒入“牵”去相亲的被动局面,面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择偶宣言,大大方方地推销自己,大大方方地选择意中人。 这无疑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有着令人意相不到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退稿信     
记得那是1985年9月份,我收到当时《今晚报》副刊部主任的退稿及附信,上云:“此文写得通俗易懂,自有其言之成理处”。读此,我心下不免喜滋滋的。可往下读去,觉得高兴太早了:“然仔细推敲之,便可见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颇多”。接着,一下子就列举了三条意见:一、大龄青年征婚,应当允许她(他)们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从媒体弱智论、受众心态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对低俗化炒作作一分析,并指出俗化炒作对媒介生态环境和媒体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邱明全 《军事记者》2006,(11):27-29
《读者之友》专版是解放军报联系军内外广大读者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也是读者了解军报、喜爱军报的一个窗口和平台,“为读者排忧、为读者解难、为读者服务”是《读者之友》的宣传宗旨。《读者之友》专版的编辑工作,就是要真正做到把党的意志同基层官兵的呼声结合起来,把对工作的指导与为广大官兵服务结合起来,把报纸的舆论引导与读者的参与和反馈结合起来。2002年初至2005年9月,在担任《读者之友》责任编辑近4年中,我把经营《读者之友》这块“地盘”,视如自己的“小家”,亲如自己的“孩子”,重如自己的“脸面”,努力把它办成广大读者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一、精心打造为读者服务的平台竭诚为读者服务是《读者之友》专版一贯坚持的原则。军报是党在军队的喉舌,为读者服务应该是它的基本功能之一。而《读者之友》专版的服务与其他版又有所不同,它直接与读者接触,直接为读者服务。自2002年以来,《读者之友》专版着力突出服务基层官兵这一特色,精心打造为读者服务的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专版的服务力度,增强服务的有效性。为了突出服务特色,在充分发挥专版原有的“给您提个醒”、“回音壁”、“颐问答复你”等专栏服务功能的同时,2003年年初,在社领导的提议下,又恢复了10多年前深受读者欢迎的本报名牌栏目“谢顾问答记者”,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提高,让“谢顾问”以谈心的形式、亲切的话语、深刻的思想、可行的办法,帮助读者解除生活中的烦恼、心理上的疑虑、工作中的障碍。某部政治处干事安国然来信说:“每周我们都盼着周三军报的谢顾问,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每周三的约会’。谢顾问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引导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与此同时,还先后推出了《读者漫画》、《生活指南》、《给您支一招》、《呼声与回声》、《军营鹊桥》等新专栏。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军营鹊桥》专栏开设的经过。2003年3月,解放军报通联部来信组收到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位名叫任彤的女青年写来的征婚信。这位10多年前就发誓“非军人不嫁”的女青年在信中表露了对军人的向往和爱恋。我感到刊发这封信不仅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更能推出一个新形势下有关军地青年婚恋观的好报道。于是,我将精编后的任彤征婚信以《愿与军人相伴到永远》为题,刊登在了3月19日的《读者之友》专版上。这张报纸一发行,来信组的两部电话就响个不停。征婚信刊登后的第一个月,我们就接到电话900多个、信函百余封。随后,我精选编发了题为《敬礼!愿与军人相伴到永远的姑娘》一组来信,表达了广大官兵对任彤的深情赞扬和祝福。9月,当任彤与意中人——北京军区联勤部某油料仓库副营职助理工程师季晓东喜结良缘,本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报道《“西湖女”非“军”不嫁,报为媒美梦成真》后,又推出了收尾报道《我们收获感动》。事后,季晓东(任彤的丈夫)为了表达对军报的感谢之情,于2004年春节前给总政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总政办公厅批转给了军报。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官兵婚姻服务的力度,我趁热打铁,开设了专门为军地联姻、为部队青年牵线搭桥的新专栏——《军营鹊桥》。每封征婚信刊出后,我都给应征女青年寄去一份样报,写一封信,通一次话,让她们把军报当娘家。2003年10月15日,《读者之友》版刊登了沈阳女孩王丽华《愿把真爱献军人》的征婚信后,王丽华也和任彤一样,把来信组当娘家了。她在单位负贵医疗器材采购,经常到各地出差,每次到北京都要顺便到军报看看。二是更多地关注读者的难事,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从2003年开始,我突出了对“回音壁”专栏的处理,致力于把它办成服务读者的平台。只要是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法”。截至到2005年,《读者之友》先后刊登了54期、80余条“回音壁”,解答了1320多个读者关心的问题(包括书信、电话解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优抚安置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改革,相继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和规定。一些士兵在理解和运用这些政策规定时存在不少疑问。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却直接关系到士兵的切身利益。过去,专栏上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