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会上,决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5月,军政府撤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并成立了正式政府,组成陆海军大元帅府。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1925年7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1926—1927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北伐军进占武汉后,全国的革命重心移到长江流域,适应这种形势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国民政府及…  相似文献   

2.
程璧光被刺案考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璧光(1861——1918),字恒启,号玉堂,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十六岁入马江船政局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当扬武舰见习生,此后即在海军界任职。1916年黎元洪、段祺瑞执掌中央政权时,曾任海军总长。1917年被推举为广州护法军政府海军部总长。程璧光是中国近代海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中颇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他在段祺瑞乱国、张勋复辟期间,毅然脱离北洋军阀政府,响应孙中山的护法号召,率领拥有海军主力的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参加护法斗争,轰动中外,影响深远。程璧光的这一行动,对北洋军阀政府是个严重打击,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志是个极大鼓舞。因此,程璧光不仅  相似文献   

3.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败亡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而北京政府的实权却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段祺瑞在其主子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大借外债、扩军备战、倒行逆施,公开宣称“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总统”。孙中山鉴于“约法为民国命脉,国会为法律本原。国会存,则民国存;国会亡,则民国亡。”若听其废弃,“则数十年革命事业之成绩,固全被推翻,而将来国家根本之宪法,亦无从制定。”决心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8月25日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议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日被非常国会选为大元帅,9月10日宣誓就职,决心“根除元凶,恢复约法”。10月,下令讨伐段祺瑞,揭开护法战争序幕。护法军政府成立后,粤、桂、滇、黔等省或独立、或自立,相继起事,出现了护法高潮,短短三四月,护法战争的烽火遍及十余省,使孙中山深受鼓舞,计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是以1917年8月他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正式开始到918年5月被西南军阀排挤,辞职离开广州而宣告失败。孙中山被迫辞职的直接原因是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改大元帅制为总裁合议制。但国会非常会议何时通过此案,各书写述不一,大致有三种,一是1918年4月10日通过此案。如  相似文献   

6.
援闽粤军的建立是孙中山革命民主派在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这支军队的筹建,海军护法舰队起着极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这支护法军队筹建过程中的复杂斗争及曲折变化,对深入探讨第一次护法运动历史经验是有种益的。一 1917年9月,孙中山在他率领南下护法的海军舰队的支持下,经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在广州建立起中华民国军政府。由于掌握广东全省军事政治实权的桂系粤督的阻挠,除得到驻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就发表《关于重定新约之宣言》 ,围绕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 ,同英、法、意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和友好通商条约。通过关税改革 ,国民政府获得了关税自主权 ,能够自定税率 ,自由支配税款 ,并基本掌握和控制了海关的行政大权 ,所有这些活动不能简单地用所谓“投降卖国”论之。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虽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 ,但在客观上至少可以削弱它们在中国的特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8.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始护法战争。福建毗邻广东,成为护法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此孙中山克服重重阻力,建立了一支以革命党人为骨干的援闽粤军,并大力争取福建民军的支持。进军福建。福建民军得以投身护法运动,并给援闽粤军胜利进军创造了关键性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自从一九二三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群众革命运动开始高涨起来,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革命的无耻干涉就更加露骨了。一九二四年八月的“广州商团事件”,就是帝国主义阴谋干涉中国革命的事件,孙中山曾经揭露说:“前几个月某国人(指英国人)在香港的言论……要商团打政府,说商团如果不打政府,政府便马上实行共产。最近更助陈廉伯在香港发行两百万元的债票,由他们的银行担保。”“这两年来有几个英国人不喜欢国民党,不喜欢国民党的政府发展,更煽动陈廉伯运动商团全体,在广州内部反对国民党政府。……因为他(陈廉伯)做汇丰银行的买办,所以那几位反对国民党的英国人便认识他,便日日运动他反对政府说:如果你能够运动商团,反对政府,我们英国人便帮助你组织商人政府,你陈廉伯便是中国的华盛顿。……  相似文献   

10.
民国成立后,廖仲恺历任广东军政府、护法军政府、广东省政府、大元帅府、国民政府财政要职,致力于统一财政、整顿财税,开启了南方政府和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制度,推动了中国财政建设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材第82页叙述;“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其下的小字又写道:“旧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立宪党人汤化龙作了民政部长。”那么湖北军政府是否就是旧官僚和立宪党人掌握了实权呢?湖北军政府的性质到底是什么?笔查阅了武昌起义的有关资料,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说明湖北军政府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相似文献   

12.
铁军     
铁军是指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军组成于1925年秋,其前身是粤军第一师,是1920年11月,孙中山到广州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后组建的。当时,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的粤军已扩充达四五万人,但成分复杂,内部不和,孙中山派粤军总参谋长邓铿选素质优良的军官组建第一师,并由邓兼师长。邓铿励精图治,用进步的军事技术、政治常识,教育和训练士兵,使第一师很快成为比较有政治觉悟和训练有素的部队。  相似文献   

13.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正式成立政府,准备全力北伐吴佩孚。不料在1922年6月16日,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内务部长陈炯明,与英帝国主义、直隶军阀相勾结,公然发动叛乱,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妄图杀害孙中山,成为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陈炯明叛变”。  相似文献   

14.
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一项重大财政经济措施.它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曾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巩固蒋介石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起了一定作用.目前史学界在对这个问题的评价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本文试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实施情况及对它的评价谈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及广大读者.关税自主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管理海关行政和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这个权力是一个独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1940年鸦片战争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各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了“秉公议定”即协  相似文献   

15.
陈策(1894-1949年),名明唐①,字笔硕。广东省文昌县沙港村人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军衔授海军中将,历任广东省航政局局长、革命政府江、海防司令、海军第四舰队总司令、海军总司令、虎门要塞司令、广州市长等职。1911年,在广东海军学校(原黄埔水师工业学堂)就读时参加中国同盟会,开始其民主革命生涯,是年仅十七岁。在辛亥革命及反对北洋军阀、南方反动军阀的斗争中,陈策追随孙中山,屡历艰险,始终不渝,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1920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军政府,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次年5月,孙中…  相似文献   

16.
姜萍 《天中学刊》2007,22(1):95-98
海关税款保管和支配权的丧失,标志着中国海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中国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此后,中国政府与中国民众为收回关款保管权做出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为收回关款保管权所作之努力,是近代中国争取关税自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一环。弄清该问题对进一步促进关税自主斗争研究的深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21年11月12日至次年2月6日,由美国倡导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及远东和太平洋问题。讨论远东和太平洋的问题,实际上是讨论有关中国的问题。一个主权国家成为国际会议上争夺和讨论的对象,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欺凌,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低下;既反映了帝国主义“共管”中国的野心,又反映了帝国主义争夺中国问题上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既反映了北洋政府“协调各国关系”,以保全自己的外交政策,也反映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为维护中国权益的斗争精神,以及孙中山对华盛顿会议的关注和对美、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0月的广州商团叛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买办势力,妄图推翻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破坏中国革命的严重反革命事件。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和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平定商团叛乱,是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项重大决策。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由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的发展,使广东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根据地和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中心。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买办势力为了破  相似文献   

19.
从平定商团叛乱事件看孙中山民族革命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四年十月十四日,广州商团军连夜发动武装叛乱,开枪进攻广州革命政府,形势十分紧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孙中山当机立断,命令国民革命军坚决镇压.翌晨,这场由英帝国主义的走狗陈廉伯策动的反革命叛乱被平定了,削平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一大隐患,解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这是孙中山革命经历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胜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于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无任欢迎并怀着热切的期望的.然而辛亥革命的结果,只赶跑了清朝皇帝,却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在社会上专制的,还是几个旧军阀、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尤其在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窃国称帝、张勋复辟.更使鲁迅痛苦、愤懑和失望.但是,很早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钢铁誓言的鲁迅,是不会被“风雨如磐”的黑暗现实所压倒,更不会为喧嚣一时的反动势力所吓退.他那时虽然陷入了寂寞的沉思,仍为祖国的明天,革命的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