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琛 《中国集邮》2001,20(7):32-32
4月下旬开始,邮市中升幅极大的近期邮品出现了回调的迹象,引发了部分投资的恐慌,毕竟在连续上扬月余的市场中,人们对回调的市场表现淡漠,而考虑更多的是在不断上扬中创出新高的战绩,一旦价格在高位滞涨并下滑,自然会重新想起“风险”二字。应该看到,由于近期邮品的井喷走势.大量品种的升幅不菲,合理的调整是必须的.也是为新一轮上扬奠定基础的过程,以大势而言,目前的市场即使重新深幅回调,也不会改变总体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邮市见闻     
宝森 《上海集邮》2001,(10):25-26
近期邮品急遽下跌 大量邮品蜂拥人市,导致近期邮品的价格急遽下跌,9月中旬可见,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绝大多数品种的跌幅超过2成,不仅击破5月中旬的低位,并向去年底的低位靠拢。9月下旬,1996年以后发行的小型张已有过半数创出  相似文献   

3.
一文 《中国集邮》2001,20(10):31-32
今年夏天的邮市,在歇夏和不歇夏的争论声中结束了。到了8月初,邮市已悄然起着变化。一些品种价格纹丝不动,一些品种的价格却慢慢向上,且其上扬的幅度和力度都不可小觑,强势弱势已经显现。时间很快即将切换到秋天,那么在秋季的邮市行情中,最有可能坐上领涨品种头把交椅的是哪些邮品呢?在此,笔就这一问题作一较为粗浅的探讨,以期能对广大投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4月份,邮市出现了罕见的大幅振荡行情,前期走高的热点邮品纷纷演绎出高台跳水走势,不少投资者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心理考验,因为在快速下挫的行情中,绝大多数热点品种的价格已回落到3月中旬的价  相似文献   

5.
2001年3月下旬,邮市出现了一波为期35天的井喷行情,大量近期邮品的价格快速飙升,市场上黑马狂奔,演绎出了让人振奋的中级反弹行情。但是随着同年4月21日《聊斋(1)》小型张大溢幅面世,市场资金面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窘状,加上其后不少邮政企业铺天盖地得抛售新邮,到4月底行情已基本宣告结束,夭折的走势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6.
邮市见闻     
宝木 《上海集邮》2001,(5):41-41,47
邮市升温了!近期邮品的价格暴涨了!打折的邮品越来越少了!邮人期盼4年的邮市回暖,终于在3月20日国家邮政局公布2000年下半年纪特邮票发行量之后出现了,而且这次以近期邮品为主的修复行情,走出了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飚升走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邮》2001,(8):6-6
6月上旬邮市强劲反弹,6月下旬略有回调。7月初,十多种热门品种的价格在平台整理。6月25日和7月1日发行的两款新邮:《端午节》和《建党》小版张市场表现尚可:就邮品的行情而言还算坚挺,但成交不畅。与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由于抓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纪念建党80周年的邮品,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业务繁忙,收入颇丰。总之,许多邮人对今年邮市抱有期望,特别是对北京申办奥运期望最大,他们希望北京申奥成功后邮市能够红火,下半年邮市究竟怎么样,本期《集邮茶座》(7月5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宝木 《中国集邮》2001,(8):24-25
邮品价格介入点的判断,实际上是一个分析价格跌不下去的问题,以及后市有无继续上升潜力的问题,也是通常所说的价格跌到位的现象。由于每个人对市价到位与否的判断存在着目标和理念上的差距,因此对投资对象的看法往往有不同。所以判断投资对象的价格到位问题,是投资面临的难题。那么,何种情况下邮品的市价会出现到位的介入点呢?根据市场经验,笔下面结合以往邮品的实例,就此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邮市见闻(54)     
9月份以来,邮市人流渐增,成交开始活跃。虽然许多人并不看好今年的邮市,但9月初呈现的从温文尔雅到疾风骤雨般的近期邮品上升行情,由不得你不相信邮市的回暖色悄然来临。 根据9—10月份市场成交的主要品种观  相似文献   

10.
5月中后期,上海卢工邮市的客流较往日上升,不少品种在场外资金的推动下,价格小幅上涨,成交活跃,买气见好,迎来了—波久违的行情。充当急先锋的是丝绸板块,价格出现了一波罕见的冲高行情,被称为"丝绸五"的"梁平"丝绸小版张突然发力,市价从徘徊不前的13元一直上升至近20元,会同《文房四宝》丝绸小版张、《唐诗三百首》版张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酷暑中的邮市如同坐了一趟"过山车",追高赶涨后,急速滑落的行情让部分人的心脏开始难以承受。近一阶段,传出邮政管理部门又要销毁邮品的信息,同时,受国际黄金价格暴涨等的影响,邮市上部分热门品种"涨声"一片,市场里人流明显增多,各热门品种继续高歌猛进,继去年底发动的这波"空前"大行情后,第三轮生肖邮票大版张、双连小型张、  相似文献   

12.
邮市见闻75     
宝木 《上海集邮》2000,(8):31-31
炎炎赤日赶跑了大量入市的邮人,低迷的行情也让摊商无利可图,邮市继续处于颓萎的状态。各类邮品依然呈现回落调整。从14类(纪、特、、编号票、J、T、编年票、小型张、无齿票、小本票、JP、JF、YP(FP)、TP)市场主要成交邮品的价格分析,7月份的单份市价总和已下滑至228066元,再度击破了今年1月份创下的230972元低价,表明整个市场正在进一步下探,与上个月的232138元相比,本月的跌幅为1.75%。  相似文献   

13.
宝木 《中国集邮》2001,20(7):28-29
“黑马”邮品,是市场投资梦寐以求的投资对象,但真正能够成为“黑马”邮品的却少之又少。今年初出现的近期邮品反弹行情中,有许多近两年来发行的邮品升幅极大,出现了5倍乃至10倍以上的涨幅,但绝大多数品种的市价却是昙花一现,仅攀升几天即下滑,这些品种往往是从低位拔地而起,并没有经过很好的换手,因此基础较差,呈现为昙花一现式的飚升骤跌,是典型的炒作品种,而非真正的“黑马”。但也有个别品种的表现却吻合新邮品的“黑马”表现,演绎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黑马”走势。  相似文献   

14.
邮市见闻(80)     
年底的邮市,人流如织,成交活跃,但入市者主要购买礼品,集中为生肖品种和跌价邮品,因此,对邮市整体的价格影响不大。 90年代以来,生肖邮票的热度曾因年票行情的崛起而被掩盖,这次的再度脱颖而出,说明了生肖文化的无穷魅力。12月份开始,虽然第一轮生肖邮票在市场  相似文献   

15.
每年随新邮发行会衍生不少邮品,极限片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是FIP邮展的组集素材,加上本身又具有一定欣赏性,所以堪称新邮衍生邮品收集中较火热的一块。但,作为以满足票、片、戳“和谐一致”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复合邮品,尤其是自制片,其市场反映不仅仅有赖于新邮的市价,还包括载体的收集难度、制作的难易及预期参展效果等因素。本就2004年度纪特邮票自制极限片的市场情况作一综述,中价格仅己所及,实际情况会有差异,仅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邮》2001,20(7):14-14
4月,邮市在量少邮品的带动下全面升温。5月,由于部分量少邮品涨幅过猛,加之各地公司向北京、上海邮市集中放货,使4月份那些超涨邮品的市价跌去了一半.有的甚至跌去2/3。5月20日以后,止跌企稳。6月初,邮市反弹,人气又开始聚集。在此情况下,《中国集邮》编辑部组织了一次集邮茶座,就今年邮市歇夏还是不歇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杨曦 《中国集邮》2001,20(10):41-41
邮币卡市场的走势月月在变,每次变化都有所不同,这种变化同政策和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从8月中旬到9月初,与去年同期相比,行情走向截然相反。去年经过歇夏之后,从8月下旬开始,行情一路攀升,到9月份出现过一次小高潮。而今年没有歇夏,7-8月份市场热点不断,炒局一波连着一波。申奥成功给市场加了兴奋剂.行情好于去年。而去年上升的时间正好是今年行情下调的同期,两相对比反差鲜明。从一部分邮品的价格比来看,积极的因素占主流。  相似文献   

18.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3,(12):18-18
随着天气的转凉,市场人气逐日回聚,上海卢工邮市里频繁穿梭着集邮爱好者们的踪影,邮商的出摊率迅速上升,精神状态饱满,成交明显增加。卢工邮市大门外,局门路又成了流动摊位的前哨阵地,路边花坛沿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邮币卡商品。各板块邮品价格的回升,使“职业枪手”又重操旧业。  相似文献   

19.
申卣 《中国集邮》2001,(1):32-33
每个人对邮品市价到位与否的判断存在着目标和理念上的差距,因此对一种投资对象的看法往往也有不同的结论。一般而言,判断投资对象的价格是否到位,是许多投资面临的难题。那么,如何来研判邮品的市价没有到位呢?笔结合近年来邮品的市场表现,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申卣 《中国集邮》2000,(11):16-17
1997年2-5月间,邮市出现了高涨期,许多邮品的价格如脱缰野马直往上蹿,在短期内形成了泡沫,风险高度凝聚。从1997年6月份开始,近期邮品的价格大幅下滑,而同年10月份放开1998年新邮预订之后,大量邮品的价格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即出现了平均30%以上的跌幅,由此被最终确认了大势反转。1998年和1999年都是下滑调整之年,绝大多数邮品运行在缺少需求支撑的跌势之中,到了今年年初,已经出现了大量超跌品种,与1997年高涨期邮品泡沫过大而呈现不正常的表现一样,超跌则向另一个不正常的极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