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报道面窄,是个常见病。就经济报道来说,反映经济建设的多,反映经济生活的少;写事多,写人少;写人中,又是写领导多,写普通群众少;表扬报道多,批评报道少;微观报道多,宏观的报道少;肯定的经验报道多,探索性的报道少;发达地区的报道多,后进地区的报道少……有一篇来稿,是反映苏南某乡变化,投本报“乡镇新谱”栏的。该乡过去贫困,乡集镇只不过是土路穿中过,破屋竖两边。那飞扬的尘土、低矮的店屋、倾斜的门框与憔悴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国的县市报越来越多。各家县市报的刊期数也不断增加。这是报业兴旺发达的表现。 增刊后的县市报有许多办得不错,质量较高,但是有些县市报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新闻含量低,主要表现为几多几少。一是新闻版与非新闻版的比重失调,有的非新闻版略少于或者等量于新闻版;二是转抄于其它报刊的稿件多,真正属于自己采编的堪称新闻的稿件少;三是长篇报告、讲话稿多,新闻稿少;四是无新闻价格的会议报道多,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少;五是同类事情重复报道多,具有新鲜内容的报道少;六是一般的好人好事表扬稿多,典型报道少;七是“昨日黄花”(过时新闻)多,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少;八是内容肤浅的报道多,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
报纸主攻消息不仅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质的问题。消息之不尽人意,呆板、老套、缺乏鲜活感。因此,让消息鲜活起来,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在主攻消息时必须下力气研究并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克服题材上的唯上病,多反映来自群众、来自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见诸报端的消息,尤其是要闻版,题材唯上者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会议报道多,实际工作少;领导机关报道多,基层单位和群众报道少;工作角度报道多,读者需要角度报道少;综合报道多,典型报道少。读者对此很不满意,有的甚至戏称报纸是“黑头文件”。当然,重要会议、领导的重要活动不仅需要报道,而且要舍得版面,配以言论,突出报道。问题是凡会必报,凡是领导参加的活动就得上要闻版,凡是领导讲话,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老话、套话、空话,也充斥版面,这就大可不必了。人民群众是报纸的受众主体,也是报纸报道的主体。这一基本观点要真正休现在办报上。消息在选材上  相似文献   

5.
报纸主攻消息不仅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质的问题。消息之不尽人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呆板、老套、缺乏鲜活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让消息鲜活起来,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在主攻消息时必须下力气研究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克服题材上的唯上病,多反映来自群众、来自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时下见诸报端的消息,尤其是要闻版,题材唯上者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会议报道多,实际工作少;领导机关报道多,基层单位和群众报道少;工作角度报道多,读者需要角度报道少;综合报道多,典型报道少。读者对此较为不满,有的甚至戏称报纸是“黑头文件”。当然,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摄影现状分析 当前图片报道几多几少的现象仍然突出:摆拍的多,抓拍到鲜活的少;唱四季歌的多,有特点的少;反映动态的多,深度报道的少;事件新闻多,典型人物少;社会新闻多,经济新闻少;一般性的多,重大主题少。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相似文献   

7.
不断提高对农村宣传报道的水平,满足广大农村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应尽职责。但在当前的电视新闻实践中,对农宣传报道尚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其中突出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集中报道多,长线报道少;典型报道多,日常报道少;农忙报道多,农闲报道少;灾害报道多,减损报道少。以地级市为例,有调查表明,现在一般地  相似文献   

8.
杨钰 《新闻采编》2003,(4):45-46
在商界 ,经营者把顾客比作上帝。推而言之 ,办报人的上帝就是读者。一张报纸办得好与差 ,要看它的读者群多还是少。一般来说 ,报纸办得好 ,读者就多 ;办得不好 ,读者就少。读者多与少 ,读者面大与小 ,是衡量报纸办得好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张报纸读者根本不愿意看 ,那就失去了办报的意义。报纸是靠编采人员办的。要想办好一张报纸 ,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编采队伍。编采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新闻敏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深入实际生活的程度 ,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 ,影响到发行。因此说 ,一张报纸有没有可读性 ,读者愿不愿意看 ,直…  相似文献   

9.
在发达国家,金融、财税、贸易是经济新闻的三大支柱,金融报道的主流地位早已确立。在我国现阶段,金融报道在传媒业中的地位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就一般的地市级媒体而言,自采自编的金融报道还是弱项。存在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般化报道多,热点新闻少;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读者角度考  相似文献   

10.
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农事活动和农业工作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农业报道围绕着生产和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同样表现出季节性。因此,有人把农业报道称为唱“四季歌”。当前,一些地市报的“四季歌”却存在“五多五少”。着眼领导工作的报道多,着眼农民、基层的报道少;会议报道多,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劳作的报道少;季节性的应景报道多,有深度的报道少;结果式、“马后炮”式的报道多,进行式、指导性强的报道少;形式呆板的报道多,充满乡土气息的报道少。笔者认为,四季歌唱不好,虽然和农村改革的进程、农业生产的实际等客观因素有一定联系,但根本的原因在主观方面。通过编辑记者的努力,“四季歌”不仅能够唱好,而且还有一定的方法可以掌握。  相似文献   

11.
视野     
关于电视经济报道十月间在山东枣庄举行的全国电视学研究委员会首届年会暨经济报道理论研讨会认为,当前电视经济报道存在以下问题: 1、一般化动态报道多,生动活泼的报道少;2、抽象、空洞的报道多,具体、感人的报道少;3、来自办公室的报道多,来自调查研究的报道少;4、会议报道多,基层报道少;5、工作部署报道多,工作进程、发展经验报道少;6、播音员解说配画面报道多,现场采访报道少;7、结论式报道多,进行式报道少;8、见物不见  相似文献   

12.
政治工作报道,在军队报纸宣传中独树一帜,始终处于热点地位。但从通讯员的来稿看,目前出现的“四多四少”情况值得引起注意,即:写领导多,写基层少;写过程多,写经验作法少;写一般工作多,写中心工作少;写表扬稿多,写抓问题稿少。加之这些稿件写法老套,千篇一律,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每当一项工作开展之初,编辑找不到可用的稿子,而转入下一步工作之时,这方面的稿子又蜂拥而至。这就给编辑出了难题:一方面来稿大量积压用不了,另一方面急需的稿子又找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新闻工作的新使命是“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从而为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就信息服务而言,新闻报道的服务性久已有之,问题是过去的服务性比较偏重于自上而下的单向性服务多,横向性服务少,为领导机关服务多,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少。坚持为领导机关决策服务,为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服务,为工会工作全局服务是《工会信息》杂志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当前,普通百姓对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晚报要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就必须增加经济新闻报道的比重和分量。然而,做经济报道对晚报来说,又是一个弱项。这是因为经济新闻的"数字化"、"术语化"现象,导致经济报道枯燥无味,可读性不强;而晚报对可读性的要求又是相当高的,这就构成了晚报经济新闻宣传的难点。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报道面上的东西多,点上的内容少;报道领导部门的措施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分析报道少;抽象系统枯燥的报道多,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省级党报总编辑座谈会上,一位与会者指出,当前党委机关报的宣传与传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状况。即报道领导层的会议和活动多了一些,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少了一点;歌功颂德多了一些,舆论监督少了一点;于是,报纸接近领导层多了一些,贴近人民群众便少了一点。这位与会者认为,此种“三多三少”的状况不加以改变,我们的党报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报>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同时还兼有石油石化行业报的特性.行业类报纸的突出特点就是轻消息,重深度.新闻少,事情多.这就决定了行业类报纸与市场化报纸的不同,不能同等衡量.对行业报而言,专题报道是常规性的报道,也是计划性很强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农事活动和农业工作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农业报道围绕着生产和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也不能不表现出季节性,因此,有人把农业报道称为唱“四季歌”。那么,怎样才能把“四季歌”唱好呢? 听听一些地市报的“四季歌”,歌声里存在“五多五少”。一是着眼领导、工作的报道多,着眼农民、基层的报道少; 二是会议报道多,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劳作的报道少; 三是季节性的应景报道多,冷静分析有深度的报道少;  相似文献   

18.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各级媒体,更应唱好经济报道的重头戏,但从目前情况看,经济报道,特别是企业报的经济报道存在这样的现象:高高在上的多,贴近群众的少;反映现象的多,挖掘本质的少;枯燥无味的多,妙趣横生的少;人云亦云的多,独出心裁的少,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之感。笔认为,克服这些现象,无论是记还是编辑都应多视角看问题,具体说应具有俯视、环视、透视的目光,巧妙地找角度,写出有深度、有厚度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20.
打破固定套路 很多"三农"报道形成了固定套路:即报道根据时令转,稿件多是"四季歌".而且,体裁单一,消息多,重头通讯、调查报告少;报道政府宏观的决策多,基层实际的内容少;领导的讲话、指示多,农民的意见、声音少;形式主义的说教多,鲜活真实的内容少;空洞无物的经验多,实用服务的指导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