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就是经过大脑指挥口将字信息转变为声音的思维活动,是调动口、眼、耳、脑等感觉器官参与的语活动。朗读的过程是先入于眼,再现于口,然后入于耳,最后了然于心,必须眼、口、耳、脑并用,心理过程复杂。针对朗读的特点,我们在语教学中,就必须把对读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掌握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朗读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按照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表情朗读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文芳 《快乐阅读》2011,(17):48-49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经多年了,在教学当中,我发现了学生朗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这些现象总结起来就是:平淡的语调,漠然的表情。第一,平淡的语调。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完一篇课文,但朗读时,或一词一顿地拖调子,或词语连成一片毫无停顿;无重点词的重读,无语词的  相似文献   

3.
周礼宏 《文教资料》2009,(23):72-74
朗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领略到文章的思想美、人情美和艺术美.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与训练,要从作品的基调,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朗读者的表情等几方面去设计朗读教学,还原出文本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正>"表情"是指"表达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朗读"则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表情朗读"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它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表情朗读过程中,学生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动作来表达,抒发他们对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场  相似文献   

5.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句读和语调肥东撮镇中学朱兴炳在朗读文言文时,由于有些同学分不清句读停顿和语调停顿,就把句读和语凋混同起来,影响了朗读效果和对文意的理解,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从句读的概念上说,“句”就是断句;“读”是指念书停顿的地方。毛晃《增韵》...  相似文献   

6.
朗读的表达技巧□华亭县东华小学孔令娟朗读的表达技巧,主要有语气、语调、停顿和连接、重音、节奏等的把握和运用。1语气的运用语气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及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的气息状态。它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快慢、高低、强弱、虚实...  相似文献   

7.
廖雪花 《湖南教育》2005,(16):29-29
一、运用录音、录像,增强语感和说话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督促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录音磁带。首先,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培养语感。感受语言是英语听力训练的基础。我们接触的每一个句子都有它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节奏等,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多听、多说,语言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就能出于口、入于心。学生只有在听音朗读中形成语感,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说出并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次,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朗诵、表演、欣赏歌曲等。如“Fourteen Birds”中写的是一个谜语,我抓住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打开录音机,让学…  相似文献   

8.
阅读部分     
1.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做到不读错字、分辨多音字,读出恰当的语气、速度、停顿及重音,比较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见得好呢? 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童自棠 《湖南教育》2003,(11):38-38
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朗读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朗读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的深浅。只有对一篇文章有较准确、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朗读好。反过来说,高质量的反复朗读,又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文学素养的目的。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运用之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文章时为了表现某种神情意味,需要把某些词和短语加以强调: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得鲜明、突出,又需作合理停顿,还需要注意语调的高低、强弱。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运用之妙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地得好呢?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方彩芬 《教育艺术》2000,(2):43-44,,48,
对朗读者来说,熟练地掌握朗读技巧是一项基本功。朗读时,凭借句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来帮助表达意思和感情的调子叫语调,这是朗读的基本技巧。它主要包括停顿、重音、快慢、高低等几个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停顿这一技巧在朗读中的具体运用。一停顿,是指朗读时有声语言进行中在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间歇。停顿的时间,大体可分为长时间停顿、较长时间停顿、稍长时间停顿、短时间停顿四种,可依次用符号“||||”、“|||”、“‖”、“|”表示。朗读时安排停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生理上调节气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读书歌     
朗读是项基本功,练习朗读不放松。读前定要细琢磨,音句章节要搞通。眼到口到心也到,读时精力要集中。切忌一气读到底,四种停顿有不同:语法停顿须短暂,藕断丝连味道浓;逻辑感情二停顿,注意快慢与轻重;结构停顿好把握,句短段长理自通。轻重缓急要适度,语调变化要由衷;重音句子中心词,读时可轻也可重;  相似文献   

14.
三、语音停顿和语法结构 朗读需要有语法结构分析的基础。语法分析,一般要求理清语法结构层次,指明结构关系。朗读所说的语法分析基础,则要考虑停顿,通过停顿来把握语音结构层次,准确表达语义。停顿不同,语义也就不同。朗读,多数情况下是朗读者在表现他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同时也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把可视性的文字和可闻性的语音有机结合,以沟通作音和听众心灵的联系,实现作品的价值功能。因此,朗读中“语法分析如果只讲句法的、语义的静态分析,那还不完善;只有同步地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中关于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并且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基于此,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六团七年级1班的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语篇朗读错误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初中生在语篇朗读过程中最常发生的错误有:所有句子都是一个语调;不注意意群与意群之间的停顿;不知道词与词之间的连续,不完全爆破和词的弱读现象。本文分析出现这些朗读错误的根本原因,希望为改善初中学生英语语篇朗读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发挥书面语言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我采用如下三种教学方法。“读”标点“读”标点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点,读得准确。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语气。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总结出规律:顿号、逗号、分号、句号这四个标点的停顿时间是由短到长。从语气来说,学生明白了:带有问号的句子要读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带有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重要途径。针对小学生朗读过程中常见的多字漏字、唱读吼读、速度不当等弊病,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正确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合理地选择朗读的语速和语调,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感情朗读是朗读的最高要求。它是在反复品味作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章内容,体会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准确把握停顿、轻重、语调、快慢来朗读课,从而生动地再现章中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作的情感,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根本.《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感情绝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二次创作,而是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后,最大限度的还原文章的本色,并且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表达作者最初创作时的情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读”就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中,想要读懂文章的意思,首先要在朗读时能够正确做到语句中停顿。下面就结合课文谈谈文言文朗读停顿中应注意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