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汉浯中,使动用法和使令兼语式是两种较常见的句型。粗略地看,两者只是句型不同,在意义表达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为什么既有使动用法,又有使令兼语式呢?两者是否有区别?对这问题,现有的语法书及有关文章都没有讲清楚,有的讲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有的则不符合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法史研究表明,先秦时代汉语使动用法、使令兼语式已处在共用时期,它们常常可以表示某一相同的语法意义。如: 若二子怒楚,楚人乘伐,丧师无日矣。(左传·宣公十二年)“怒”使动用法。而使夫人怒也。(《国语·鲁语》)“使……怒”使令兼语式。汉代以后使动用法逐渐变化,变化的趋势主要有两方面:(1)有不少能作使动用的动  相似文献   

3.
陈蓓 《文教资料》2006,(19):147-148
本文全面考察了《史记》中“世家”、“列传”部分的使动用法,分别从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具体活用情况归纳了这三种使动用法,以便进一步深入理解并探求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中“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课文注释“王之”就是“以他为王”,套用意动用法的翻译形式,不少学生认为“王”是意动用法,实际上却是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不易掌握;尤其是初学者,若不真正理解,就会产生歧义,给学习古代汉语带来障碍。动词、形容词、名词都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都有意动用法。这些词,或使动或意动,交互用之。基于此,为了对其有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我们对二者加以比较,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呢?  相似文献   

6.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普遍存在于各种体裁的文言作品中。要正确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务必要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否则就有可能误读、误解。主要考查的  相似文献   

7.
试析兼语式动词“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使”的词性 “使”这个词在语言运用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做一般动词用,表示“使用”这一意义。例如: 1)姑娘家的那些小手段,在这儿都使不上。 “使”还有一种更重要的用法,就是构成兼语式句型。例如: 2)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 我们主要讨论“使”的后一种用法。 语法学界一般把“使”归入典型的兼语式动词类里,表示“致使”、“使令、促成、  相似文献   

8.
一1922年,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不过他当时称之为“致动用”、“意动用”:他动字以外之字,变为他动,而特含有“致然”或“以为然”之意者,含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下面着重谈谈这两个问题。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行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10.
“使动用法”是我国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结构现象,现代的言语表达中也经常出现,这说明这种语言结构,已经成了从古至今汉语言结构中一种固有的语用情形。所谓“使动用法”是指文句中的动词(或起动词作用的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比如“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来”和  相似文献   

11.
使动用法从陈承泽先生提出后,一直是古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左传》是先秦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对我们研究古汉语语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汉语中,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左传》中的名词的使动用法很有特色,也为我们研究名词的使动用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语里,动词作谓语时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做“使动用法”。如“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意思是“使匈奴后退七百余里”。“却”本来不是及物动词,而在这个句子中却带上了宾语“匈奴”,具有了使令意义,这种表达使令内容的特殊的动宾句式就是“使动用法”的基本形式。古汉语里的使动用法大致有三类,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3.
自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古文阅读和教学中,"使劲"一说的确有助于教与学两方面的答疑解惑,但仔细推敲,这一说法也存在一些难以自圆其说之处.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和一般的古汉语语法著作都认为使动用法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事实上,兼语式的翻译方法是一种直译法,不宜作为一种固定的格式硬套在所有使动用法的翻译中。荆贵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1995  相似文献   

15.
使动句、意动句与以为句关系非常密切,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使动句和使令句、意动句和以为句还可以互相转换。那么,为什么不只采用一种说法,却还要让两种句式并存呢?又如何区分使动句与意动句呢?这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难题,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从”最早是一个及物动调,它能够用如使动。应当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并参考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等,来考察和确定“从”是否用如使劲。  相似文献   

17.
(一)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都是使动用法的词,请解释其本来的词性和它们在词性上的变化特点。 1、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孙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坠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4、魏王恐,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5、(公子)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同上》) 6、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7、兵精粮多,足以立事。(《赤壁之战》) 8、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 9、单子愈益欲降之,乃幽武。(《苏武传》) 10、彼童子之师,授其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相似文献   

18.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把宾语当做或看成什么,这是一种主观认识,并不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使宾语怎么样,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要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古汉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甚至某些语言学家及古汉语著作往往张冠李戴,混淆不清.故有议论的必要。先请看下面几句话:  相似文献   

19.
名词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把宾语当做或看成什么 ,这是一种主观认识 ,并不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名词使宾语怎么样 ,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 ,要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古汉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 ,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甚至某些语言学家及古汉语著作往往张冠李戴 ,混淆不清 ,故有议论的必要。先请看下面几句话 :( 1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韩愈《原道》)( 2 )然则君何不相之 ?(《吕氏春秋·期贤》)( 3)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赵…  相似文献   

20.
陈波 《新高考》2008,(12):19-20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则是常见的活用现象,如何快速有效地判定它们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如何快速判定的方法。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后接名词或代词,如果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