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的记录系统。电子档案形成后,因载体转换和格式转换,而不断改变其存在形式。只有详细建立起电子档案的形成、管理和使用说明,才能证实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兰台世界》2014,(Z1):79-80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载体由原来传统的纸质形式逐渐被计算机、网络构成的数字化环境产生的电子文件所取代,所谓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具有档案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3.
李燕琳 《云南档案》2010,(11):27-28
<正>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中,并以强劲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档案工作。所谓电子文件,就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电子文件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所产生的一种数字化形式的记录。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要归档保存,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本文就公安电子文件如何归档,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如何管理、如何利用等问题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3,(S5):45-46
<正>一、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电子文件真实性问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真实性是电子文件反映社会各项活动的历史原貌,构成社会价值,得以作为社会记忆长久保存的基本前提。所以,保障电子文  相似文献   

5.
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安全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电子档案价值属性的体现,是保证社会历史真实原貌的重要依据,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的安全保障。而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则是电子档案真实性的前提,如果没有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电子档案就会失去作为凭证和参考作用的价值,所形成的档案也是无效档案。因此,建立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跨入电子信息化时代,如何维护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解决电子档案形成中所出现的问题。一、电子档案的形成电子档案是在办公自动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把电子文件看成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在国际档案理事会制定的档案术语中定义为:“通常以代码形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声像档案大量产生.档案管理的客体对象从以往的纸质档案扩展到包括纸质文书及电子文件、声像档案等在内的不同载体类型文件、档案. 纸质档案信息内容与载体的同一性,使传统档案的真实性、可读性及档案保密等管理问题相对简单,纸质档案的管理重点是载体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电子档案的记录形式是数字化系列,它的形成、利用和保管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档案工作者在管理电子档案时必然涉及电子档案载体的寿命问题、电子档案所依赖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新问题、电子档案真实性的维护等问题。如何制定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将有重要的意义。1.电子档案存储载体寿命短的对策。和纸介质相比,电子档案具有信息和载体可分离的特点,虽然载体存储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它们的寿命却远不如纸张,另外,纸张的损坏很容易被发现,而电子档案存储载体在使用和保存过…  相似文献   

9.
晋南  石蓓 《陕西档案》2013,(4):22-23
电子档案中的数字信息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被修改。这样从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的多个步骤和处理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指导,不仅保证数字信息的可存性,更要确保被存取信息的真实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一、电子档案的保管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电子档案时必然遇到电子档案载体的寿命问题、电子档案所依赖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更新问题、电子档案真实性的维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档案"概念的界定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在过去近千年的历史中主要是以纸质文件作为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也是以纸质档案作为最主要的保存载体.人们也习惯上认为纸质文件归档后才成其为档案.而对于各单位通过各种电子业务管理系统形成、办理、传输、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仅认为是电子数据,而非档案.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电子档案的出现 ,对传统的纸质档案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大有取而代之之势。那么两者有何区别又有何关系 ?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异同(一 )同为信息载体但性能不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都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用来指导现实工作的信息传输工具 ,有参考利用价值。事实上 ,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是档案馆 (室 )收藏的各种文本文件 ,其信息服务功能主要是文本型档案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和利用。而电子档案信息服务功能主要是以电子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 ,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存储在光盘、磁盘等声像载体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纸质档案有信息和载体的不可分离性 ,档案内容直接显示在载体上。电子文件具有信息和载体的可分离性 ,文件内容必须由相应的电子设备来显示 ,没有纸质档案的直读性、直观性、凭证性功能。(二 )同有凭证作用但原始属性上有差异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是伴随着工作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历史怎样发展 ,人们怎样活动 ,档案就怎样记录。但是 ,除内容的真实性相同外 ,二者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纸质档案一般文件有主管者、作者的笔迹...  相似文献   

12.
电子文件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化的作用能否实现,倘若电子文件安全保管不到位,被非法窃取或者保存电子文件的载体或者格式遭到篡改,由电子文件的数字信息特点可知,生成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将无法保证其作为文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失去文件真实性的电子档案不仅使得档案机构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无法得到实效,同时也无法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可靠的电子档案,致使档案部门的工作和职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档案的发展,新的档案载体不断出现,但新型载体档案如何历久不衰、长久保存下来,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除了载体的耐久性问题外,档案信息的管理也出现新问题.纸质档案信息内容与载体的同一性,使传统档案的真实性、可读性及档案保密等管理问题相对简单,纸质档案的管理重点是载体的保存.但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分离的特点使其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信息的易改动性,导致文件真实性、完整性难以保障和证明,电子文件信息内容容易丢失;元数据、文件背景信息丢损,使电子文件无法读取;计算机病毒、黑客、木马程序等窃取方式的多样化,使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被窃取的风险;泄密方式的多样性,使当今社会泄密事件层出不穷.前东德成千上万份电子文件名存实亡,美国国家档案馆4万多份电子邮件不翼而飞,法国国家档案馆一批重要电子文件数据无法读出,还有许许多多的电子文件正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威胁.正如加拿大电子文件专家露西安娜·杜兰蒂所言,"过去十年产生的信息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信息时代产生的绝大部分信息比任何时代都难以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子计算机利用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新的载体、介质对有关文件材料进行处理,由此产生了电子文件。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这些新型载体档案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了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一、电子文件的归档与鉴定电子文件是数字化的,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电子文件的产生,电子档案的数量之多与形式之复杂,给档案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难度。所以产生了档案前端控制这一指导思想。但是我认为前端控制思想不仅仅适用于电子文档,很多纸质载体的档案管理同样需要前端控制。因为前端控制有效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真实可靠、保证档案系统化、标准化,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前端控制思想,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及质量。档案前端控制是指在整个文件的生命周期中,将档案工作提前到初期阶段,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  相似文献   

16.
黎静 《兰台内外》2013,(4):45-45
电子文件的归档是将经过鉴定的有参考和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从计算机或网络存贮器上拷贝或记录到可移动的介质上,以便长期保存的工作过程。归档后的电子文件即成为电子档案。一、对电子文件的鉴定《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指出,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包括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鉴定真实性是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进行鉴定,确认其与形成时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许多政府机关部门推行无纸化网络办公模式,文件运行的各项工作流程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传输处理,形成各类电子档案。在这种文件运转模式下产生的电子档案,由于档案载体形式的变化和管理操作流程的改变,其具有的可变性、可操作性、流动性等特点,使电子文件在转化为电子档案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码系列。①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电子文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形式不断翻新,有不少已经进人归档阶段并转化为电子档案。从理论上来说,电子文件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然而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始终是电子文件档案化中的一大障碍。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电子文件具有物质性而非“虚拟性”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电子文件的物理形态及物质特性是毋容置疑的。众所周知,电子是一种运动着的物质,人眼虽不能直接看到它,但它确实…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越来越普及,电子文件成为党政机关办公行文的主要载体.机关档案资源建设也将由纸质档案归档转为电子文件归档.如何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是机关档案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基本概念 1.电子文件概念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和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电子文件是不是电子档案?显然不是.电子档案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在处理公文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相似文献   

20.
吕虹 《兰台内外》2009,(3):61-61
一、电子文件长久保存和长期可用问题 电子文件在性质、形式上与纸质文件的不同,无疑是档案界最先感受到和最先关注的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二是电子文件的证据力和法律效力问题;三是数字化信息与载体的依附关系问题。目前,解决电子文件真实性、长久保存、长期可用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类方法:一是通过法规约束电子文件格式种类,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通用通行的少量几种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