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CIP3技术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能帮助印刷企业提高生产效益,尤其是CIP3油墨预置技术能有效提高印刷机台的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CIP3技术虽然已经在印刷企业推广了很多年,但是国内印刷厂因为条件限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文章通过实际操作,首先进行水墨平衡测试,使印刷机器基本达到理想状态;再确定所使用油墨的标准密度;然后通过改变机器特性曲线与CIP3油墨预置数据进行机器匹配,以获得准确的CIP3油墨预置数据;最终获得理想的印刷品。  相似文献   

2.
1999年初,CIP3组织的四大成员——海德堡、曼罗兰、爱克发及Adobe公司共同研究开发出了JDF的第一个版本并成立了JDF联盟,目的是将管理信息和生产内容与软硬件设备相结合,推进印刷流程整合性。2000年7月24日.CIP3组织和JDF联盟达成协议,共同成立CIP4组织.推进印刷流程的数字化整合,同时JDF的知识产权也直接转给了CIP4组织。  相似文献   

3.
胶印机的安装调试或印刷过程中,经常要对印刷机的工作机件进行工作位置的调节,以保证纸张的正确传递和图文印迹的正确转印,使印刷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仅具有较高的印刷速度,又有优良的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4.
胶印机印刷过程中,压印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存在齿轮传动,也存在摩擦传动,使闭合的传动系统所循环的能量比印刷机构所要求的能量大得多,这往往会影响滚筒的正常滚动,从而引起传动齿轮的过早摩损,影响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敬亚  史坤 《新闻知识》2023,(6):3-7+93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领域中最负盛名的经典理论之一,关注媒介对公众注意力的影响。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议程设置向议程融合发展。研究创造公共信息策略,对群体存在协调一致意见的功能,对促进公众形成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图式有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今天,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以它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在我国的印刷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在单张纸四色胶印机上开始应用,随后发展迅速。在我校的印刷工艺相关专业课程均已将其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2001年上半年开始开设了本实验。本文主要就该实验的基本设想、实验装置、电路设计、实验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作些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印机与印刷行业中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和不安的现象,1995~97年间每年进口印刷机的价值是当年全国印机产值的1—2倍。对此,我们不得不思索两个问题:1.我国是印刷大国,又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外汇资金有限,为什么要大量进口印机?2.我国的印机制造业规模不小,经过十年创业努力,具有一定实力水平,为什么不能以更多的国产印机替代引进的国外印机?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给传统出版印刷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拓展了传统出版印刷企业的观念和运作模式。在最近的几年里,印刷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和工艺设想逐渐地从概念变成了现实。这个设想就是将印刷中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并且数字化,集中进行管理,这就是CIP3/CIP4技术。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8,(5)
本研究是国内第一篇对关联网络议程设置介绍和评析的论文。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核心假设是新闻媒体将不同信息、概念和理念连接起来的关联网络方式,同时它也是影响受众将不同信息、概念和理念连接起来的关联网络方式。目前的关联网络议程设置不仅应用于传播学的研究,还渗透到其他学科,但是,中国目前对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对香港的研究。进行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研究需要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即分析媒介议程或属性之间的关联网络,进而分析受众议程或属性的关联网络,并比较媒介议程或属性之间的关联网络与受众议程或属性的关联网络。尽管关联网络议程设置超越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议程设置理论,但是其还存在着很多尚未挖掘和验证的领域,且对于目前中国国内来说,仍需要大力开展在新媒体下的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CIP4/JDF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印刷业的电脑化及自动化的发展,是在印前制作设备领域、及印刷机与印后加工三个领域分别各自发展,但随着印刷流程的高度资讯化及数码化,使得资料的交换与共享成为可能,也使得CIM电脑辅助制造以及MIS决策资源管理系统的概念引入印刷业,使得数码化印刷工程能从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充分连贯,没有阻碍。CIP4是由多家印刷产业的供应商以及学术团体所联合组成的商业策略联盟,该联盟致力制定通用的档案交换与资料分享格式以推动及实现上述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玉召  赵妍 《图书与情报》2011,(1):59-65,98
个性化研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用户建模、推荐系统和评价。首先,用户建模是收集用户数据,目的是为推荐系统提供用户的兴趣、偏好等建立模型;其次,推荐系统的作用是根据用户模型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是个性化的核心内容;最后,评价系统根据用户对个性化应用的满意程度,反馈给推荐系统调整建模策略。个性化应用是一个不断反馈修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无轴传动是指印刷机中每个机组,甚至是每个滚筒或辊子的动力都是相互独立,分别采用单独的伺服电机按照运动控制器发出的程序指令进行驱动,从而保证各机组间同步运转的传动方式。由于各机组间单独驱动,省却了传递动力的机械长轴。故称该技术为无轴传动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不能脱离纸制品和包装产品,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印刷技术将确保印刷产品继续在媒介领域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中需要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内涵或者说重点在于自动语义标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对搜索引擎的要求,与大众的搜索引擎的需求还是不同的,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专业领域的文本,通过语义标注技术,能快速对企业文档进行语义化和结构化组织,从而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方法/过程]针对专业领域语义标注的相关问题,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将语义标注理解为是对一组文档资源进行组织语义化的过程,提出利用结构化语义概念资源或集合对数字化文本进行自动标引的方法,并根据概念实体出现频次、位置和关系等因素,自动抽取相关语义概念集合,实现相关文本的语义内容的自动标注.[结果/结论]评价语义标注相关实验的效果,展示语义标注的具体应用场景.同时,体现领域本体与语义标注语料不断更新、进化、形成互动的过程,旨在为专业领域的语义自动标注及智能搜索引擎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风起鹤鸣.电子商务,作为知识经济的典范,不仅为传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更使众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开始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印泥演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以签字为据,我国是以盖章为凭。印章在我国是法定权力的象征,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法定职权时的重要依据。我国印记见诸记载始于公元前 544年,实际上铜印早在公元前 5世纪即已出现,封印的做法还要早。商代青铜器(公元前 13~前 11世纪)已有类似印模之物。印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按汉制是指某官之章或印,表官职高低,后来广泛应用。除日常使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然而印迹的优劣,关键又在于印泥。因此,印泥的质量好坏是相当重要的。 一、封泥  古人封缄用泥,泥上盖印,故叫印泥。明陶家仪的《辍耕录·印章…  相似文献   

17.
��ý����Ϣ�����еĹ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多类型、交互性、同步性、实时性、便捷性等特点,然后论述多媒体信息检索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列举目前研制成功的典型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8.
单张胶印机在印刷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问题,对整个印品质量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由于可能引起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原因特别多而且贯穿印刷工艺的整个过程,所以有必要对造成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原由做一归纳总结。引起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原由各不相同,二者的表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转移印刷由于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几乎可以应用于许多曲面印刷所不能承印的各类材料的印刷。所谓的转移印刷是指某些承印物的表面呈现不规则起伏状态,或者是已经成型的物体,或者是软性材料等不便于直接在印刷机上进行印刷时的一种方法。为了在这些物体表面上也能印上图像和文字,就必须将图像和文字先印到一种称为中间转印载体的材料上,然后再由这个载体通过某种方法,例如采用加温、润湿、施压等方法将它们转移到承印物上,最终形成印刷品。因此,转移印刷的承印物不但形体各异,而且材料也多种多样,广泛用于某些形状不规则的已成型的容器,如儿童玩具、家具、商标以及其他各种陶瓷、玻璃、塑料、纺织品、皮革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印刷。  相似文献   

20.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着出版业态的新发展,因而亟需新的编辑出版人才.高教社根据业态变化,尤其是数字化所带来的影响,通过三大能力的打造,即把握教育资源趋势,提供先进资源实现方式以及进行市场运作并提供优质服务,使其真正成为教育出版界的引领者.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亦应考虑如何适应新业态的发展,培养未来出版业需要的编辑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