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筒瓦尾端带圆形或半圆形的部分 ,即古代建筑物檐部椽头之筒瓦尾端的遮挡叫做瓦当。瓦当实用美观 ,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瓦当很早就是金石学家 艹鬼集和研究的对象。建国以来 ,考古工作者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 ,获得了大量的从西周至宋元时期的瓦当材料 ,而秦汉瓦当多出土于陕西省关中各县的秦汉宫苑、陵园等建筑遗址内 ,其主要为花纹和文字瓦当。而文字瓦当究竟始于何时 ,学术界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本文想就文字瓦当的起源和发展等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以求教于方家学者。过去学者大都认为文字瓦当始于秦 ,或至战国时代 …  相似文献   

2.
张鉴宇 《收藏》2021,(1):90-102
华阴因在华山之北故名,依托华山,古今闻名遐迩,为关中要塞,古京畿长安之门户。华阴目前发现有瓦当出土的汉代遗址三处,即集灵宫遗址、京师仓遗址、汉华苑遗址,以富有地域特点的汉代"与华"类文字瓦当为代表。其历史、形制、文辞、文化品位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风尚,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三处遗址汉集灵宫遗址集灵宫始...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1,(1):102-102
华阴因在华山之北故名,为关中要塞,古京畿长安之门户,依托着西岳华山,古今闻名遐迩。华阴目前发现有瓦当出土的汉代遗址三处,即汉集灵宫遗址、京师仓遗址、汉华苑遗址,以富有地域特点的汉代"与华"类文字瓦当为代表,以"长生无极""与华无极""与华相宜"三品居多。其历史、形制、文辞、文化品位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  相似文献   

4.
瓦当即筒瓦之头,西周时已用于屋面,为半圆形,亦称半瓦当,纹饰比较简单,有的为素面。战国至秦汉时期,流行圆形瓦当,纹饰瓦当贯穿于秦汉两个时期,汉瓦当则以字为多。  相似文献   

5.
杨涛 《收藏界》2011,(10):98-99
近代考古学发现并且证明,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最早的瓦当发现在陕西扶风、岐山县内的周原遗址。这里东距西安100余公里,是周人火商的国都。周原遗址中略早的岐山凤雏村西周宫室遗址的发掘。证明这里是一处距今3100年左右的“四合院”式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陈根远  罗小幸 《收藏》2007,(6):164-165
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早期,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中最重要的屋面材料——瓦出现了。随着瓦的不断使用,多有纹饰和文字的筒瓦之头即瓦当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猛,七雄各霸一方,各国所用瓦当多各具特色,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因之形成。随着汉帝国的建立,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方面均发展至极盛。文字瓦当的流行与四神瓦当的出现成为瓦当艺术第二个高峰时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马骥  段晓军 《收藏》2001,(1):27-29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曾经是我国周、秦.汉诸朝的京畿之地。当年这里宫宇嵯峨.陵墓宏大。由于历史的变迁,我们今天只能从遗址和残砖碎瓦中领略他昔日的辉煌了。近年来,随着筑路、建房、取土等活动的不断开展以及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西安及其周围地区不断出土各种秦汉瓦当。在这些瓦当中,除了历年来曾经多次出土过的常见品种外,还有一些新的发现和过去比较少见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8.
潇然 《收藏》2008,(3):28-31
朴茂、华滋的秦汉瓦当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灵。如果说旧时瓦当收藏以其悠远古朴的美学特质而多局限于少数文人士大夫之间,如今,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昌明,瓦当收藏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之家。今天这一高雅的收藏在参与人数之众、见到品类之多、社会影响之大诸方面,皆为千年瓦当收藏史上最盛之时。在众多文物收藏门类中,瓦当收藏也是为数绝少的民间收藏在数量、质量上全面超过国家收藏的门类,  相似文献   

9.
吴磬军 《收藏》2008,(3):34-38
燕下都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之一,其遗址在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燕下都瓦当自上世纪初出土以来,已有百余年的时间,以其丰富的纹饰种类,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制作工艺以及特有的半圆规制,引起了史学界、文博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自己收藏的瓦当实物和考古资料,从纹饰种类、内容题材、艺术特征以及规制等方面对燕瓦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21,(3):42-54
2016年发现的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其范围约3平方公里,目前发现200多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芮公”“芮太子”等铭文的器物,这些文字证据证明了这些古墓葬遗址是古芮国遗址。该遗址是继2005年发现的韩城梁带村遗址之后,又一处揭示古芮国都邑和墓地的重要考古发现,其出土的文物之精美、之罕见,同样为研究两周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燕瓦拾珍     
于军  吴磬军 《收藏》2014,(11):114-119
燕下都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北易水与南易水之间,以武阳台村为中心宫殿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遗址中最大的一座。现代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燕下都在战国末年遭秦军火焚毁城,但遗址中至今仍能见到大量遗物,其中以瓦当、简瓦等陶制建筑构件居多。  相似文献   

12.
吉祥的瓦当     
朱鸿 《收藏》2010,(7):50-53
瓦当艺术让我迷恋。我的求道方法有读书,有写作,也有瓦当之弄。观乎瓦当,可以察时变,知思迁。 瓦当的收藏和研究大约始于宋朝的王辟之,以后有继承者和光大者朱枫、毕沅、罗振玉、陈直,皆为江浙雅士。岁月如流,风行依然,于今更盛,真所谓千秋雅事。流风还外延日本,瓦当在异邦碰到了解析者和欣赏者,坪井清足和村上和夫便是瓦当专家。显然,瓦当早就从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幻化而出,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3.
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就开始使用瓦当,战国时多种纹饰在瓦当上的出现,形成了最初的瓦当艺术。秦和汉代瓦当造就了瓦当艺术的一个高峰。六朝瓦当虽失去了秦汉瓦当的富丽堂皇,富于变化的生机,却仍是瓦当历史长河中的一环。由于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定格,六朝开放性思想的影响,使六朝瓦当形成自己的特有魅力。近日,笔者得到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先生赠予的《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一书,看后收获颇深。贺先生对六朝瓦当的分析,是从南  相似文献   

14.
张国柱 《收藏》2021,(3):126-131
瓦当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其中的文字瓦当更为藏家所推崇。文字瓦当最早见于战国,汉代十分流行。从唐开始,很少有文字瓦当,明清时期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前些年,西安市西门外沣镐东路189号院内,发现了一方清代文字瓦当(图1、图2)。该瓦当面径14厘米,边轮宽1.5厘米,当心饰九叠篆“佛”字,当面未分格,饰6字篆书“重修大崇圣寺”。  相似文献   

15.
杜鹏 《收藏界》2014,(11):73-75
2010年9月,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暨淮北市文物管理所)在新火车站广场工地,对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桓君山藏书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当考古发掘进入汉代文化层后,遗址现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汉代子母扣砖、筒瓦、板瓦、彩绘云纹瓦当、陶器残片、汉代成熟青瓷片等。经过清理,发现了一处用石块和汉砖垒砌的三进六开间的庭院遗址。  相似文献   

16.
马雨林 《收藏》2007,(5):126-129
秦砖汉瓦,人们耳熟能详,这是指秦汉时期的砖(主要指建筑用空心砖和墓葬用画像砖)和瓦(主要是瓦当,也包含板瓦、筒瓦)具有区别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点,因之成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标志性文物。汉代的砖瓦除了形制悬殊、制作精细外,其种类之繁多、花纹之复杂、用途之具体,也是其他时代的砖瓦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7.
宗鸣安 《收藏》2007,(8):126-126
丁亥春节刚过,长安瓦当收藏大家任虎城兄即来电邀去其处,他兴奋地说:“有好东西可看!”虎城兄收藏瓦当品种、数量之多,足称大观,其中不乏稀世之品,此次又得何种珍品,让人心中期待不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瓦当收藏逐渐升温。2001年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个带木盒的汉瓦当成交价高达11万元。2007年8月,在北京中拍国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枚直径17.6厘米的汉瓦当,以5500元的价格成交。之所以拍出如此骄人之价,在于瓦当珍贵的研究价值、审  相似文献   

19.
燕瓦拾珍     
于军  吴磬军 《收藏》2014,(21):114-119
燕下都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北易水与南易水之间,以武阳台村为中心宫殿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遗址中最大的一座。现代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燕下都在战国末年遭秦军火焚毁城,但遗址中至今仍能见到大量遗物,其中以瓦当、筒瓦等陶制建筑构件居多。古老的燕下都和这些珍贵的先民遗物,见证了两千多年前七雄之一的燕国从强盛到衰落乃至灭亡的全过程。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了解战国时期神秘的燕文化。  相似文献   

20.
高华 《上海集邮》2000,(4):13-13
1999年12月20日,北京市南区集邮公司启用“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纪念邮戳5种,戳图分别为政权移交、正阳门、大观园、芦沟桥、瓦当龙(图1),其中瓦当龙纪念邮戳的直径达54mm,堪称回归纪念邮戳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