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午3:40,拍摄于锦江乐园附近某茶坊。Yuki刚从一场cosplay秀归来,依然穿着华丽的Loli装,意犹未尽的样子。 下午在锦江乐园遇到Yuki和她的朋友们,仿佛见到了梦中人。因为cosplay的服饰和装扮,多少显得有些不真实。可是,那种不真实却很自然,很缥缈,很有梦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下午5:05.拍摄于弄堂小路边。小孩子玩得浑身脏兮兮的.不过看起来还挺自得萁乐的。 看着这个在路边嬉戏的孩子: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年龄,同样的专心致志——突然间,那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再度唤醒了我的记忆。我愣愣地对着这个孩子看了很长时间,就像是渐渐长大的自己正隔着岁月的面纱,审视着童年的自己;  相似文献   

3.
作为原创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新型日记,影像日志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LOMO一族”。LOMO,也被译作“乐摸”——快乐地抚摸生活。其本身是指前苏联的一款相机,由于能创造出鲜艳而朦胧的效果而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如今,“乐摸”一词已经延伸为一种不受拘束的拍摄方式与态度,代表着简单、随意、自由与个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哥布文学创作中新体现出的抒情本质的阐释入手 ,进一步地分析了哥布文学创作中的两个主导倾向 :捍卫母语和承担苦难 ,从而揭示了哥布诗歌的重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花的姿态     
我喜欢画画。准备报考美术学院,梦想着将来成为一个插画师。但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练习画花朵,却越画越没了自信,特别是看了一些别人的好作品之后,回头看Ca己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问我最好的闺蜜,她想了又想,说:“其实还好看的啦,就是缺了一点……灵气吧。”我的天,“灵气”这个东西要怎么画出来?也许是我画得还不够多吧,可是我画呀画呀,始终不见进步,我有点气馁了。  相似文献   

6.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大凡抒情性强的文字,都是作者情动于衷而形诸笔端的,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相似文献   

7.
姚振函长期以来被称为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是新时期涌现的一位有特色、有成就、有贡献、有实力的诗人。姚振函不仅在河北诗坛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一位具有全国影响的诗人。综观姚振函20多年为人为文、闯荡江湖的历程,不难发现诗人姚振函是一个朴实淡雅、褪尽铅华、大智若愚、高蹈绝妙的领舞者。  相似文献   

8.
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诗的意境的营造方面:首先是情节的片断性,不求完整,而是快镜头式的剪断,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其次是结构的跳跃性,完全按照作家或作品中人物的情绪需要而随意拼接;第三是描述的抒情性和修辞的情绪性,不论是景物、场面描写,还是人物刻画,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情绪波涛。  相似文献   

9.
同为抒发悼亡之情的《葛生》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抒情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然同中亦有异。从第一首悼亡诗与第一首悼亡词之间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悼亡诗词一些共有的抒情模式,及其传承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水”这一词在诗中经常出现,创作用它来象征某种东西,使它成为某种意象。这种意象来源于水的某些特有的属性。首先,它具有流水悠悠不尽的属性,成为难以断绝的别意和忧愁。其次,水具有一去不返的属性,象征同对方分别的永远性。再次,水无色无味,具有纯净、透明性,可以用来渲染气氛,抒写美景。最后,水具有流动感的属性。  相似文献   

11.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第六自然段,企图背下来交差,直到一丝冷凉划过脸颊。非我胡编乱造,也非我逢场作戏。而是真切的,一颗颗眼泪如流星划过。那一夜,我感动了。那一夜,我似乎感觉到大师们在高处向我俯视。 以前,我一直认为,所谓大师者,不过徒有虚名,不过比我等早些使用白话文罢了。初读《背影》,便感觉文字平淡无奇,情节老套庸俗,再加上一些生僻或没有完全白话的古字,凑成这闻名于世的散文。于是,几千字在我眼中变成了四个字:不过如此!  相似文献   

12.
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父亲经营呢绒生意失败,家道中落;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生性贤淑,喜好文艺。在她的影响下,海涅早早地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可是他却不得不遵从父命走上经商的道路,十八岁时到叔父开的银行里实习。在富有的叔父家中,海涅不仅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更饱受失恋折磨。  相似文献   

13.
14.
以悲为美,在唐宋时代,曾为一时审美风尚。因而,词体亦呈现出一种悲情美。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尝云:“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原因之一,即在于词之“情长”、“味永”、“其为言也哀与思”、“其感人也深与婉”。在相当程度上,词情词境确以伤极、痛极为尚,以悲为美。李清照评南唐君臣词作“亡国之音哀与思”,即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渔家傲)之作,亦不免“苍凉悲壮,慷慨生哀”。的确,词在它诞生的时候,悲情就伴之而生,成为它抒情的一种特殊基调。中晚唐时,诗人对词染指渐多。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写游子的愁思,《忆秦  相似文献   

15.
教学日志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反思和评价,从中觉察存在的问题,明示改进思路和措施。它是反思性教学最主要和最便利的形式。教学日志的内容不是预设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后生成的。教学日志的生成应遵循具体性、客观性、经常性和批判性原则。分析教学设计、回顾教学过程、观摩同行教学和反复教学实践,可使教学日志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周建国  竺辉 《吉林教育》2005,(12):30-32
教历日志是教师专业生涯中记录的各种教学日记的总和。教师在写教学日记的过程中.通过自我的对话和实践活动的反思,将个人的教育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与发展。在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下,我们提倡教师写审思类和完整类的教学日记。  相似文献   

17.
开卷有益这句话,是大有深意的;至少是读书人劝不爱读书人的一句勉励之词。其实,开卷未必有益。吃一个烂桃子和一个鲜桃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这种体验大多指的是成年读者,因为儿童是缺乏鉴别鲜桃子和烂桃子的经验的。有时候,经典的东西很生涩,浅薄的东西很甜腻。  相似文献   

18.
李青青 《辅导员》2014,(8):78-79
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心深处。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有一支美丽的花,每个人都渴望绽放,那才是教师发展的最美姿态。  相似文献   

19.
“反常合道”是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准则,亦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百合花》中隐藏着战争叙事与诗意书写之反常、物资匮乏与精神丰盈之反常、性别隔阂与人情交融之反常、英雄事迹与“普通”“青年人”之反常。“合道”则是更本质、更深刻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的回归。探究“反常合道”的抒情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百合花》的认识从局部走向整体,由表层到深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长恨歌》的“主题”一直是个悬案,由这一现象出发,本试图破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对此诗的解读和阐释缺乏真正的诗学立场,另一方面,如果站在叙述学、抒情学的立场上,具体解析这首诗歌,则发现此诗存在叙事与抒情的微妙冲突,这是由作的多重目的所造成的。从本体上,此诗不是叙事诗的精典,而是一首保持抒情传统的抒情诗,虽然诗中含有拓展诗歌表现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