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向本贵的乡土小说创作更注意反映目前农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可称为“问题小说”。这些小说体现了他的思想的深刻性,高度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性,是我国乡土小说创作的一大收获。  相似文献   

2.
<儿女英雄传>在俗语运用上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口语性强、视角多、连用多.这些俗语的使用有助于小说塑造人物、说明事理、展开情节.从语用的角度审视作品中的俗语,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俗语进行立体的研究,这不仅能拓宽研究视野,更有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对俗语表现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粗俗语的多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粗俗语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角度探讨粗俗语"被任何一个社会或民族所禁止或不提倡,但却任何一个人或民族毫不例外地习得或承传了粗俗语"的悖论。粗俗语的概念意义都具备粗、俗、不雅、不悦等意义,但粗俗语具备攻击他人,保护自己的功能;表达喜怒哀乐恨等情绪的功能;实现人与人之间拉近距离或亲近的功能;和实现各种角色等功能。粗俗语具有模糊性,是模糊理论研究的范畴。粗俗语不需要刻意去学,自然就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刻画人物心理、描绘人物性格、状摹人物神态三个方面对《儿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进行了讨论。指出运用俗语来刻画人物是小说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灵活运用俗语可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代乡土小说名家的创作中,向本贵和何申的创作有相同之处,但又备有不同的风格。向本贵是平视农民,而何申是俯视农民;他们的作品时代感强,笔下的乡镇干部和农民性格特点鲜明,作品生活气息浓,反映了我国农村的真实情况,而且各自的作品都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何申沿着以前的创作路子继续前行,而向本贵则更多的关注农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后,随着启蒙思潮的高涨、国语运动的开展以及域外小说风潮的熏染,白话小说逐渐受到重视并走到历史的前台.但是;传统“雅俗”语言视野中的“俗语”并不能直接服务于现代小说的语体构建.小说不仅要用白话来写,而且要传达书面的审美特质,但由于主体的书写惯性以及俗语白话的“说-听”话语体制不能满足现代审美的要求,现代小说困境重重,解决这一悖谬处境需要新的白话.展示这一历史过程,有益于认识清末民初小说探索的历史逻辑,也有益于揭示和评价“五四”文学语言变革之于现代小说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俗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流传在汉民族口头上的通俗、凝练、鲜活的语言。它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具有趣味性、实用性、艺术性的俗套话,日积月累并传承下来,便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汉语俗语。汉语俗语的实用性俗话说:"真金不怕火来炼。""汉语俗语"这块真材实料,经得起岁月的打磨,经得起各类文体的考验。在散文、诗歌、剧本、小说中都有用武之地。俗语与散文。汉语俗语颇具哲理意味,俗语中的谚语更是如  相似文献   

8.
白练的小说创作围绕近代以来伊犁回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展开,具有史诗意义.小说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主题,反思历史,追求真善美,弘扬正面、积极、进步的生活态度,强调开明的宗教信仰.艺术实践上,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调动多种艺术技巧,善于运用对照法,尤其是方言俗语和经堂用语的巧妙穿插,突出了小说的地域色彩和宗教信仰背景,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9.
明清白话小说多俗字俗语。由于不明俗字俗语,在白话小说整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失校、误校、擅改的情况。本文择取十二例进行讨论,辨其正误,明其所以。  相似文献   

10.
苗族作家向本贵擅长写乡土小说。在他的多部小说中,都对湘西这片乡土地域进行了"鸟瞰式"的描写。在其长篇小说《凤凰台》中,他从哲学、宗教、文化等层面对"乡土中国"及其流变史这一中国文学由来已久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拓展,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书写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艺术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11.
《皇黎一统志》是越南汉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并且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小说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赋予这部作品成熟的语言魅力,语言运用非常出色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谚语、方言及生活俗语的运用以及作者近似史学风格的语言把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使得人物活灵活现的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2.
李春平的小说《盐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精彩的陕南乡村生活画面,无论是民间精神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叙事体式的民间性,还是陕南民间文化元素如巫术、方言俗语、民歌的展示,都具有典型的民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电影字幕的翻译有其自身特点,对于电影中俚语、粗俗语的翻译要考虑到这种特点,并结合文本功能的不同作出取舍.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9,(5):77-81
成书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林公案》,是一部重要的白话公案小说。书中保存了大量的俚言俗语,是研究汉语词汇史的宝贵语料。文章选取其中九则具有时代特色的俗语称谓词,细加考释,以期对大型语文辞书的编撰和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5.
俗语贯穿于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的始末,凸显了小说的地域特色与人物形象,增强了小说的语言感染力。对其准确理解与恰当翻译是该部小说翻译的一大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发现:罗鹏灵活选用了归化与异化策略以及直译、套译与意译三种方法翻译了《带灯》中的俗语,译文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文化与语言特色,同时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然而罗鹏曲解并误译了原文中的个别俗语,消极误译导致译文个别地方晦涩难懂。  相似文献   

16.
向本贵是我国当代著名苗族作家。他的乡土小说不但忠实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注意刻画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与描写精彩感人的生活细节,而且着力于乡土特色的渲染,注意将浓郁的乡风民俗描写与民族的审美趣味融合在一起,从而呈现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着粗俗语 ,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粗俗语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而且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 ,因此 ,他们对粗俗语的表达也不完全一致。本文在此就汉语粗俗语英译提出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8.
汉语粗俗语英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一种都存在着粗俗语,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粗俗语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也出现在学作品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因此,他们对粗俗语的表达也不完全一致,本在此就汉语粗俗语英译提出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9.
陈茂智作为瑶族作家的代表,作品丰富,社会影响颇深。本文以长篇小说《归隐者》和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为例,分析了陈茂智小说在语言方面呈现的特色:以方言的形式展现十足的乡土风韵,熟语和粗俗语的运用展现出浓厚的口语色彩与质朴的语言幽默感,以歌谣的形式及瑶语的使用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古华小说写出了湘南山区独有的清新和秀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他的小说在人物命名、故事安排和方言俗语的运用上都和湖湘文化一脉相承。在情节的设置上透露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从而表现出一种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