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胜任力的培养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生毕业后能独立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复杂事务,用内隐观视阈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胜任力理论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胜任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职业胜任力视角,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展开分析,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分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多样性等方面提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所有者越来越关注管理者的选拔问题,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得到广泛的应用。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胜任力与个人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胜任力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胜任力在管理层级和年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层级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胜任力与个人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将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研究和企业选拔、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职业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选择和考核企业员工的基本工具之一。本文探讨了高职电子专业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职业胜任力要素引入大学教育领域,把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并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大众化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不失为解决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的良方.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一大学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胜任力模型建构工具和管理方法引入人才培养领域,结合大学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当今大学教育模式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培养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显得非常重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这就造成了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不足,导致学生不具备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既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进步,同时又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本文探究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该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胜任能力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构建了以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杜明义 《职教通讯》2019,(18):55-63
西方成功的CBE和OBE教育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目前CBE和OBE模式视角下教学中的不足,影响了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CBE和OBE模式充分借鉴融合使用,确立职业胜任力为本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变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实施真实性评价等,必将有效推进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强调以员工胜任力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是为实现员工胜任力而采取的措施。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着力于员工胜任力。呼唤"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而非"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以及借鉴加拿大教育家提出的CBE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模块化,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构成的教学法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OECD发布的PISA 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报告强调培育学生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师在全球胜任力教育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教师全球胜任力的要素、结构及其测评工具仍缺乏相关研究,且现行教师全球胜任力培养课程未能与评价对应,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针对上述问题,美国督导与课程开发协会开发了教师全球胜任力学习连续体GCLC。它兼具评价与培训功能,具有针对性、连续性、科学性及融合性等特点,对我国教师全球胜任力的培育具有借鉴价值:一方面,要注重构建教师全球胜任力结构模型,创设教师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路径,在跨学科学习中培育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重视反思和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学科,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教育的质量和应用水平,促进高素质人才充分就业,增强我国的人才竞争力.通过对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测评,发现该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等级为良好,但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方面,能力素质和科研素质仍较差,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其能力素质和科研素质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深刻影响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模式。通过对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阶段分析,发现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演变动力为特殊教育教师的表象胜任力的范围扩大、内容更新;深层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教师胜任力从静态走向动态。形成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与特殊教育发展现实紧密联系、基于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的认识不断改革职前培养方式、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标准以规范职前教师培养的特征。最后,结合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现实,提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职员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办学效能是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和工作行为改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校职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内容单一、标准模糊和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职员的工作效率低下.本文认为基于胜任力的行为绩效管理,是适合高校职员工作特征的管理方式,因而在对中层职员胜任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中层的考核与入力资源规划、培训和职业发展、薪酬设计等基本管理内容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持续推进指向胜任力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俄罗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秉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俄罗斯高师院校积极探索“胜任力导向”的教师培养,构建由一般文化胜任力、一般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组成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有效解决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实难题。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出“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专业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任务”为纽带组织教学落实行动导向,并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胜任力评价工具,强调体现对话理念的师生双向“反馈”。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肩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区域产业提供能胜任岗位的人力资源。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对接相应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不断搜集、分析、提炼相应岗位胜任力模型中的具体要素,构建“五双”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胜任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任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目前很少有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本文运用胜任力有关理论,分析和探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胜任力结构.  相似文献   

18.
胜任力理论及胜任力模型是当代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兴起与发展为校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在中国,从胜任力建模与测评角度对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进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高校亟需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水平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以提升就业指导的效用,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选择、培养和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而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将岗位要求与人员素质相结合,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工作提供依据,因此,研究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的同心圆模型运用到就业指导教师的招聘选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68):195-196
为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培养医疗卫生人员提供标准,通过对145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岗位胜任力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发现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特征有职业素养、专业素养、成就特征、管理特征、服务特征、影响特征和个人特征7大特征群共25项。因此,构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与相应岗位工作职责高度关联,可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