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课程社会学的研究中,课程是一个特定的社会事实,在其运转的过程中受到各方价值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教师所持有的不同意识形态——社会代表者、非社会代表者和反社会代表者,以及在此影响下,教师在对课程进行重构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不同价值倾向——忠实取向、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2.
3.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新课程的特点、性质和使命,科学认识课程的任务、目标和追求,理清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断形成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来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于充分发挥课程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新课程的特点、性质和使命,科学认识课程的任务、目标和追求,理清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断形成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来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于充分发挥课程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课程实施创生取向与教师角色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全局。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是一种理想的的取向。本文试图揭示课程实施创生取向所蕴涵的基本理念,并探讨其取向下教师角色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于2001年9月正式开始了幼儿园方案教学课程的实验研究。幼儿园方案教学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的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幼儿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成人的生活和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特别是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课程计划,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学习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取向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实质上是关于教育培养人的理论。该学科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时代需求来看,都应坚持人文价值取向,而且这一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需要从彰显目标的人文取向、凸显内容的人文价值、体现实施的人文关怀和发挥评价的人文导向等四个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制约着教师教育的课程活动,关系到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因此,审视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合理之处,确立其应有取向并探索实现途径,对于实现高师培养目标、服务基础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课程不能在既有的价值取向框架下进行,而是要在教育的时代需要下进行重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形成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准确性相统一,理论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发挥课程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对实现课程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过分强调理论化,或只注重师范生社会就业技能层面的训练,忽视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本文提出重构教师教育课程的路径:强调专业精神确立;实践取向的知识积累;教育智慧的培养;课程的有效整合;教育实践的有效创新;课程学习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12.
"潜在课程"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对课程理论的不断完善,潜在课程已日益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潜在课程在促进人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净化、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的稳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师的素质能力结构及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的角色新定位:先进的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倡导者;教育改革与创新和教育科研与探索的先行者和榜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服务者.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5,(3):36-42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行为都受到其所持有的课程价值取向影响。为了了解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对全国5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对六种课程价值取向:学术理性、认知过程、社会重建、人文主义、科技发展和生态整合都不排斥,但对于社会重建取向的认同度最高。对影响信息技术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因素做了显著性差异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区位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和不同学历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视为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并实际体验到的经验,这种课程是情  相似文献   

16.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着体育课程实施的全局,而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新的取向.这里在阐述课程实施三种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角色的失真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能够从课程创生取向视域中探讨体育教师角色回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政策的制定既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也需要满足一定的价值取向。所要遵循的价值原则主要有: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兼顾与急需的统一;择优与代价的统一。所要满足的价值取向有:民主—参与取向;公正—关怀取向;可选择性—多样性取向;面向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8.
19.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70多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课程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对生态整合价值取向的认同度最高,但是也不排斥学术理性、认知过程、人文主义等其他五种价值取向,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价值观具有"后设课程取向"的特点。性别、教龄、学历、区位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更为认同和重视这六种取向。16~20年教龄的教师在除社会重建取向之外的其他五种取向上认同度均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表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对教师课程价值取向有影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学术理性和认知过程取向上的得分均低于其他学历的教师,表明教师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认同度随着学历的提升而逐渐降低。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教师课程价值取向差异显著,表明经济及教育发达程度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有利于各地方和学校发展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满足不同地理学习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丰富地理科学和教学理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反思当今课程与教学,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开设与去留的争议,积极引领和疲于管理的明显反差,手段和目的的错位,独钟发现学习与直接经验的偏颇,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窠臼,评价仍是课程与教学的掣肘,教师为代表的"课程与教学共同体"专业发展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深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