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繁复多样的风格流派中,现代抒情小说独具特色。 现代抒情小说从二十年代开始得到发展,鲁迅的《故乡》开辟了抒情小说的源头,被称为“东方的伟大抒情诗”。从鲁迅、郁达夫到废名,奠定了抒情小说的基本模式;沈从文的小说则完成了抒情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飞跃,《边城》标志着抒情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肖红的《呼兰河传》则在抒情小说艺术上另僻蹊径,孙犁的《白洋淀纪事》灌注了时代的精神,是对抒情小说的一个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在兴起、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一批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创作流派,形成了以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为两大流脉而又多元发展的多样化态势,由此开启了现代小说异彩纷呈的源头,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废名是30年代颇有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诗化的田园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很有特色的。废名自己说他的小说写法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所以他小说的抒情色彩浓厚,诗化的意境随处可见.正如严家炎所说:“废名小说其实是供人鉴赏的小品和诗。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它淡化情节,细腻地描摹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注重环境和氛围刻画。将中国传统的抒情笔法和现代白话小说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小说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作为乡土抒情小说流派经典文本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抒情”是《边城》最大的艺术特色,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它和叙事方式相结合。通过情感体验内容的确认、情感物化的审美过程,产生了独特的情感张力效应。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刘庆邦的柔美小说文本的分析,揭示出刘庆邦的柔美小说在对中国田园牧歌型抒情小说风俗民情的描绘,田园牧歌情调的营造,人性美的讴歌的承续上,又表现出追求情趣美、趣味化等新特点。并结合作家个性和时代潮流对这种新变作出了分析,指出刘庆邦的情爱小说是中国田园牧歌型抒情小说在商品化大潮冲击下继承传统的同时而主动作出的调适:由雅向俗,从高品位的审美趣味的追求转向世俗化、大众化趣味的迎合。  相似文献   

6.
废名是我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对于废名后期的小说.学者较多研究其现实性及禅意的变化,较少涉及小说的情感特征.文章结合废名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观的变化,着重探讨废名后期小说的情感特征:真挚率直、理性谐趣.  相似文献   

7.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10.
废名的“乡土田园小说”,以带有田园牧歌情调、强烈抒情色彩和诗化倾向,营构了一个个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展现了优美恬静的乡土之美、质朴敦厚的人性之美、温婉美丽的女性之美、佛道禅思的宗教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且以抒情诗为核心。这不仅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抒情性文化氛围,也构筑了长期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层中的抒情心态。这种抒情心态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极强的同化力。这样,以叙事见长的小说便也注入了抒情的成份。早在“五·四”时期,诸多作家便把小说艺术与诗歌艺术的融合作为自觉的追求。废名便是较有实绩的倡导者和探索者之一。他以其独具特色的田园小说创作,为小说中的诗意追求和诗情的抒发,开通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流派的意识流已经过去,但意识流这种小说叙述手法依然存在。文章认为,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是存在的,这是在我国文学久已形成的对心志的探索前提下,吸收了现代因素之后的一种应和。  相似文献   

13.
张炜精心设计自己小说世界里的意象,在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上投射巨大热情,使情、理、景达到了和谐的统一.通过营造山水田园意象,他不仅找到了激情喷发与道德言说的艺术支点,从而搭建起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实现了"文学是人的写作"的主张,同时,也使其小说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田园诗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是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形态,但在体式上已经体现出现代小说的特点.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在体式上的变革主要有: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述体制、叙述视角等方面.它在体式变革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抒情小说的出现.抒情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构造和艺术功能.清末民初短篇小说还造就了其他一些新型小说体式.在以上诸点上,它完成了古代小说体式向现代小说体式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15.
废名是30年代颇有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诗化的田园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很有特色的。废名自己说他的小说写法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小说中的饮食描写极少刻意为之,而富有简单朴实、天然野趣、自由率性以及象征抒情之美,充满“田园牧歌”式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湘西民间饮食的平凡与实在。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较中国古代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全知叙事模式,近代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写作方法,增强了小说的主观抒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背离与超越,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抒情小说的情绪美刘华现代抒情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它“偏重于表现人的情感美、道德美,弥漫着较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笔者认为,现代抒情小说的魅力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情绪美的力量。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