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学生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我们应该强调教育“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不应再是“以教定学”,而应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应成为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新的学校应该像一个“教育超市”。“超市”是商业的一个伟大创造,在“超市”里,不仅售货员与顾客的距离拉近了,而且顾客有了更多、更直接的选择权。新的学校把学习者领进了原先是教育者独占的领地,所有教育资源“开架”展示,学习者在这里可以自由徜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育产…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要成为“培养与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宗旨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关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所有教师都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蒋俭 《广西教育》2007,(11A):18-18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句话的宗旨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等能力。要做到这些,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在尊重教材与尊重学生间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不同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体现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一、明确教学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教学的“奴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一些体现自我意识的主题活动。阅读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局限于某个题目或某个答案正确与否,而要看学生主体意识在阅读中“动”起来没有,观察学生阅读时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还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相似文献   

7.
师生和谐相处,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出力不讨好,弄得一团糟。师生怎能和谐相处呢?我认为,尊重学生是关键。 尊重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艺术。我从陶行知先生“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中,深切地感受到尊重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产生一种力量,可以使人理智,也容易使人悔过。但这一点许多教师(包括我)往往不在意或不屑一顾。认为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方法和措施都是出于好心,学生  相似文献   

8.
王红心 《考试》2010,(11):6-7
当前青少年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而传统模式的那种习惯于“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显然不太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应创新一些新的管理方法。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也有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10.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在传统的教师权威构成体系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而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权威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因此必须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尊重学生纳入教师权威的重构体系,是新形势下教师权威面临的新问题的合理的解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对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人格、独立意识、诚信的尊重以及理解学生等的论述,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是自身获得尊敬和理解的前提,也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1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它要求教师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与遵守课堂规则的外在要求是否会形成对立与冲突?怎样才能达成一致呢?本案例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供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卫风 《江苏教育》2011,(3):48-49
坦率地说,我很敬佩那11位举手反对的学生。他们不仅有评价是非的能力,而且有尊重事实的勇气。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老师和大多数同学,面临的是集体荣誉。如果反对生效,那么,指责和问罪也许会接踵而至。反对,不亚于背叛。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切入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学校的真谛,也是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孙云晓 《河南教育》2005,(12):37-37
隐私实际上是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对人的尊重。隐私是个人的自由空间.是私密的、个性化的选择。在文明社会里,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都需要私密空间,这个空间是充分自由化的.是人对自己生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尊重自己.就是珍惜生命,不做自我毁弃之事;尊重他人,就要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及不同形式的生命。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刘娟 《湖南教育》2007,(11):28-28
作为教师,最大的喜悦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带来新的惊喜和超越.在一次课堂上,学生们的敢想、敢说、敢质疑,让我有了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20.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