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芸菁 《作文》2023,(16):31-32
<正>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诗题可作为鉴赏古诗的突破口,巧用诗题了解诗词信息,感受诗词情怀。一、诗题的作用首先,诗题能揭示诗歌叙述的主要对象或内容。如《观沧海》《望岳》这两首诗,诗题直接明了地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前者以作者“观沧海”的所见所闻来写自己的所感;后者抓住杜甫“望”泰山,多角度描绘所看到的泰山,最后同样表述自己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2.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乐府中称力一解.《步出夏门行》现《宋书·乐志》中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前有艳辞曲(诗的(?)奏曲),以下分为国解,并无小标题,后人分国解为四篇,分别题之曰:《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及《龟虽寿》,是据诗中各解的第一、二句来定名的.如《观沧海》的第一、二句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第二解的首句为“孟冬十月”,第三解的首句为“乡土不同”,第四解的首句为“神龟虽寿”等.  相似文献   

3.
霍新艳 《课外阅读》2010,(9):129-130
一、“以点带面”读诗歌 《观沧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但诗人的趣味并不在单纯写景,是一首很有分量的诗。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长廊中,以视觉手段来构筑意境的诗歌作品,当首推曹操的《观沧海》和杜甫的《望岳》。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比感受两首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一、统领全篇——一字当先《观沧海》一诗,起句很平常,“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诗人登上碣石山观海所见。而《望岳》诗则以题目中的“望”字统领全篇,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歌句句都是写向岳而望。二、写景状物——大笔法、多角度曹诗把诗人亲临大海的所见景象,用朴素  相似文献   

5.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体诗,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请同学们读这首诗,思考“沧海”的内涵。PPT:《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中对沧海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的《观沧海》。这是我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师:关于这首诗,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一些疑问。老师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家集中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二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以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相当重要。诗词是文学味很浓的文体,学会欣赏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及审美表现力。一、诗词欣赏切入点1.重情感、重思想。古人云“诗言志”。任何一首诗词都是有感而发。我国古人善用托物寓意、情景交融的写法,现代咏物诗也常通过咏物抒发主体情感,即使哲理诗对世相理性的观照中,也隐含着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细分一下,诗词的情感抒发一类是直抒胸臆(如《君子于役》) ,一类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观沧海》、《朝天子·咏喇叭》)。在诗词教学中注重情感分析、透视情感底蕴,注重托物所言之志(即意、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文学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例如,周振甫先生在研究游记起源时,认为山水游记起源于战国时记录成文的《山海经》;门立功先生认为山水游记的源头在《楚辞》、《汉赋》之中;郑国铨先生认为山水游记的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的学者认为后汉马第伯记写汉光帝封泰山的《封禅仪记》是最早的山水游记;还有人认为曹操的《观沧海》是最早的旅游诗;冯乃康主编的《旅游文学作品选》中,选编的最早的旅游文学作品也是魏晋时期曹操的《观沧海》,诸种说法都试图探寻旅游文学的源头。我认为,要寻找到旅游文学的源头,首先必须明确旅游文学的性…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第一回开场诗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原题为《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揭示了封建时代皇帝早朝的宏大场面。王维这首诗并不流行,一般人不会了解。可见《水浒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宿儒。《水浒传》是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家简介] 曹操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县谯(安徽亳州)人。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仍能手不释书,登高必赋,喜用乐府体裁写诗,自由咏怀,反映汉末动乱苦难的社会现实,也唱出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理想。代表作者有《观沧  相似文献   

11.
前一阶段,我执教《古诗二首》一课,教材选取的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的教学意图主要是想通过比较法,以诵读与想象为突破口,从内容到形式对两首古诗进行品味、欣赏,让学生掌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形式 ,因为诗与人在生命和心灵的深层血魂交融 ,高度统一 ,没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就不可能感发 ,而且必须意象生动 ,意境幽美 ,诗句清新凝炼 ,形式奇丽妙美。正如牛人在《诗》中所写的 :用一杯 /灵魂的酒 /把心点燃 ;又如在《诗人》中所写的 :你是诗 /我是人 /微妙的幽会 /来自心底 /可见诗之美妙和难以读解。那么 ,怎样解读和欣赏作者的诗呢 ?一、从人生道路寻觅心灵轨迹在作者的诗中 ,《走出老牛坡》是最重要的一首。因为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完整抒写 ,全诗四节 ,可理解为 :诞生的悲剧 ,命运的选择 ,生命…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古代山水诗的起源,虽说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但那时,自然山水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描写山水自然景色的片言只语在诗中只是起到因物起兴的作用。直到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风景诗——曹操的《观沧海》出现之后,由于陶渊明以及我国最早的山水诗人谢灵运、谢跳的努力创作,在汉魏六朝时期的晋宋之际,一种专以隐逸生活和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山水田园诗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从唐代开始,把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大都由民歌发展而来,实际上是不受格律限制的自由诗。这种诗体语言接近口语,形式自由,表现方法多样。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杂言诗几种。《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就以四言诗为主。《诗经》以后,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等等。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汉以后至南北朝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可以看到“乐府”一词。如初中所学课文《陌上桑》、《观沧海》、《木兰诗》、《敕勒歌》等都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的《新乐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苏轼的《东坡乐府》,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也曾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作《渭城曲》。那么,乐府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说来,它具有以下一些含义:  相似文献   

16.
绝句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朱自清在散文名篇《春》中,写春风时引用了这首诗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见朱自清对这首诗的欣赏、肯定。作者志南和尚是南宋有名的高僧。作者的诗笔如画笔,在读者眼前铺开的是温馨和煦、妙趣无限的春天景色。"短篷"指代小船,诗中抒情主人公显然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 ,教读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 1 935年遵义会议之后 ,当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全文借写景和议论通篇抒发了作者雄视千古 ,誓做时代英雄的伟大抱负 ,作品格调之高昂 ,意境之开阔 ,恰与曹操北征乌桓凯旋后的力作《观沧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这节课的结尾处 ,我引入了《观沧海》让学生讨论比较。讨论两个题目 :( 1 )两篇诗词在表达方式和作者寓于其中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 2 )运用你学过的知识 ,评价一下这二位历史人物。学生热烈讨论 ,发言更是前所未有的踊跃 ,似乎都能谈出很多。…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四言诗今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度关山》的主要形式也是四言,皆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曹操的四言诗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陈引:咱们自学小组今天讨论《革命烈士诗三首》,先请王芳作中心发言,大家再漫谈漫谈。王芳:人们评论某一篇好的散文,常说它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可见诗的灵魂是情。李大钊烈士的诗,虽是未打草稿而随口念出的,却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这说明作者在口念这首诗之前,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已有他独特的感受,到送别老友时,这感情一触即发,而凝结成为诗句。这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所说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  相似文献   

20.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四言诗今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度关山》的主要形式也是四言,皆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曹操的四言诗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