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字的正确读音关系着文章恰当表情达意和读者准确理解文本内容。但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却大量存在着由于该统读而不统读,该确读而不确读,该读如本字却按通假异读而造成的混乱现象,因此有必要商榷并正误。  相似文献   

2.
《穷人》一课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就有两个“得”字,这两个“得”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3.
正杜老师:我们在办公室讨论"鸡爪"和"鹰爪"这两个词中的"爪"字该怎么读,多数老师认为"鸡爪"一词中的"爪"字应该读"zhuǎ",而"鹰爪"一词中的"爪"字应该读"zhǎo"。"鸡"和"鹰"本来同属鸟类,为什么和"爪"字连用时,"爪"字的读音会不一样呢?究竟什么情况下读"zhuǎ"?什么情况下读"zhǎo"呢?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高新小学祝新明祝新明老师:"爪"是个文白异读字。在书面语色彩的词语中,一般要文读,读成zhǎo。例如:  相似文献   

4.
“嫦娥奔月”的故事估计每个同学都知道,但是在给“嫦娥奔月”中的“奔”字注音时,很多同学却容易弄错,注成“ben”。其实,这里的“奔”应该读“ben”。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周处》中的“处”字,是多音字。由于课本没有给它注音,所以有人把它读成“处所”的处(chù),这是不正确的。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的名著《春秋名字解诂》一书,专门研究和阐述了古人名和字的关系。他说:“名字者,自昔相承之诂言也,《白虎通》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则知其名。’盖名之与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几句:“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最后一  相似文献   

7.
南唐后主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词,许多经典之作还被选入教材,其中《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的"朱颜"一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注释中解释为:"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进而得出"朱颜改""只是宫女们都老了"的结论。此外还有宫女已经换了等说法,这里究竟该做何解释?笔者觉得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或流于浅显,难以让人信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杜甫诗《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的“看”字,有人认为应读平声,是因为这里“作看守、把守解”,并且说:“如读去声,则不可解”。这实际上是用现在的词义去理解古人的作品。“看”读平声是“守护”的意思,读去声是“瞧、观察”等意思,这是现在一般的区别。在古诗  相似文献   

9.
祖冲之儿子叫祖暅.“暅”字究竟读什么?长期来不统一,各读各的. 《辞源》、《辞海》(旧)都没有这个字.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用现代汉语拼音标出"啦"音g亡ng〔更〕.1979年新《辞海》给它注音是xuan〔选〕,又读g色ng〔耽〕;1980年《新华词典》注音是xt,ar;、g亡:1〔亘〕;新《辞源》又把t'I亘"(xoan)作"啦". 据数学史家梁宗区教授考证,"啦"应按隋《博稚》注音读"g色nq'。(群燕)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曾写闺土讲述在海边沙滩上,一小动物乘月偷吃西瓜的故事。这小动物音“查”,但汉字没有这个字,于是,鲁迅为需要,就创造了“猹”字。  相似文献   

11.
古诗押韵字应该怎么读,读古音还是读现在的音,历来争议比较大。在不同的语文读本中,这两种不同的意见都有体现。不少语文读本在给古诗的押韵字注音时采用了我们较为陌生的读音,例:  相似文献   

12.
有学生问:“电荷究竟该怎么定义?”笔者查阅了手头上的一些资料,结果发现不论是初中物理教材还是高中物理教材甚至高校教材中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第206页对于电荷有这样一段解释:“电荷: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电荷有正、负两种;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有时也把带电体称为电荷。”  相似文献   

13.
“还”字有两个读音,一是huán,二是hái。依据《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3版),“还”字只有在充当“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归还”“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等动词义项时,读作huán;在充当“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等义项时,读作 hái。应该说,这两种读音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一般不至于搞锗,但笔者发现,在有些情况下,“还”字到底读什么音是不容易确定的。①还欠款壹万元整。这是一张令法官无法断定的字据上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阅读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读下面这段话,你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上我却发现所有学生只有一种读法——自由朗读,或摇头晃脑,或左顾右盼,声音有高有底,节奏有快有慢。这种读书的情景很难让人相信学生的思想、情感已融入文本中。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的确尊重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想怎么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却忽略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应发挥主导的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小桃树》的作者贾平凹的“凹”是个多音字,它有āo 和 wā两种读音。贾平凹的“凹”谈怎么读呢?这个问题从作者的自传中即可找到答案。这里不妨把其自传抄录于下:“娃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  相似文献   

16.
笔者读大学时曾到一所职高进行教学实习,在一篇课文中遇到“拾级”,我想当然地读成“shíjí。原任课教师说我读错了,“拾级”应读 shè jí。我大吃一惊,连忙去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这两本权威的工具书均未收录“拾级”一词,也未注明  相似文献   

17.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②漓江的水真清啊③漓江的水真绿啊④桂林的山真奇啊⑤桂林的山真秀啊⑥桂林的山真险啊以上六句均是《桂林山水》一课中的。有的教师把句尾的“啊”全都读成a,那就不对了。按“啊”的音变规律,①②应读成nga;③④应读成呀(ya);⑤应读成哇(wa);  相似文献   

18.
小语第十二册《早春》一诗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其中的“处”字作什么讲呢?“教参”上没有明说,只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这句意思是,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时光”。如一一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在语文教学和语言调查过程中注意到不少人在读下载的载时,大都读作zài。笔者查询了几种辞书后,结果发现有注为xiàzǎi,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二版),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知识经济”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翻开各家大学学报,有关“知识经济”的章随处可见。但标题中对这一词语的英译却是五花八门,可谓仁见仁,智见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