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怀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而不断改革的课堂正体现出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在文中分析了理想的课堂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课堂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的生命意蕴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1]无论是人的种生命的存活,还是人的类生命的创造和实现都…  相似文献   

3.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5.
黄运平 《考试周刊》2013,(37):149+131-149,131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及生命教育中的生存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6.
人生应该有三种生命,即本体生命,才智生命和道德生命。本体生命是人的载体,提供了一种可能;才智生命、道德生命是人的精神和灵魂。一个精神与灵魂富有的人才有圆满的人生,才是一个内心富贵的人、幸福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觉性存在和主体性存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人所固有的开放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为生命的完善奠定了现实基础。终身教育正是基于有限生命的无限发展,关注生命超越性的存在,体现生命全面性的发展,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性,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实现人的生命意义,凸显生命的主体性,促进人的生命完善。  相似文献   

8.
依据人与所处外部环境的关系,汪曾祺在其小说中描述了生命的三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命的自然形态。人的自然生命形态代表着生命最原初的现实形态,是生命的本真;其二是生命的社会形态。汪曾祺注重生命的社会性,重点挖掘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人性美,以此作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其三是生命的精神形态。汪曾祺着重表现了民间社会生活中困苦和卑微的生命常态,他正视人类的生存困境,从生命的荒凉出发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在他看来,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是保持人的精神生命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生命角度对西方文化思想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对生命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人的自然生命的关怀、呵护和人的价值的重视.他们的生命思想对我们如今的学校德育有以下几点启示: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生命体验;生命叙事;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所体现的人不可战胜的生命意识引开,阐述了“生命”在人类意识中的三种含义,即人的不可战胜的生命力量,人对生命本质的形而上的探索及其失望以及人追求生命丰润、追求诗意人生的努力的含义。由此进而指出了东西方在生命意识上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生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生命教育也不是独立的一门课程,生命的问题体现在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以及如何看待生命整体等诸多方面。小学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视生命教育的学科。生命教育贯穿了苏教版三到六年级的每册教材,科学课中涉及了生命教育中"人与己""人与人""人与地""人与天"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命意识,是人的自觉的表现,是对人本、人性、人文的关注,是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推进而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当代高校教育,从理论知识的角度解决了人的价值实现问题,却忘记了人首先应该是生命的人,而这正是生命美学与生命教育的最终旨归。文章立足于美学视域,从生命教育应当是对美的生命的一种发现入手,从现实反思,以生命美学介入生命教育为策略,旨在对当前高校生命意识教育进行客观阐释。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性是生命的本质规定性。生命的有限性是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教育是人类克服生命的有限性的最重要手段,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现实的教育活动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从生命有限性的视角来理解教育,对加深教育的认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15.
生命自觉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本文在对生命自觉进行概念分析以及对教育与生命自觉二者关系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学校教育遮蔽学生生命自觉的现实,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把培育学生的生命自觉作为本真追求的观点,并提出学校教育要和人的生命关怀融为一体、学校要基于学生的生命自觉开展教育活动、教师要成为拥有生命自觉的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生命的内涵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肉体是人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强健的体魄是生命的源泉,健康的心灵必须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精神是人之生命的升华,它赋予人以灵性,使人有了灵魂,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义所在。因此,人之成为人,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存在,还要使生命有意义,要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与协调:平等视域中的生境伦理构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够促进人、自然、生命共存共生的发展观,必是能引导"人与天调"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得以生成的价值基石,只能是生境伦理.生境伦理揭示伦理本身的生态性与整体性,源于生命世界与生存于其中的全部个体生命之间的共生互生.这种共生与互生必须以完全平等为平台,以生命的被创造性与待创造性之双重现实为推动力.因为人类不过是生命世界之一生命形态,生命的权利界限构成了人类的权利限度;生命的利益得失构成了人类利益的动态运动.在这个动态生成的生命世界里,没有单独的人的法则、人的规律、人的权利,只有个体与整体、生命与生境互为体用、共生互生的生存法则、生命规律、利益原则,才有资格构成人人必须遵守的最高原理.人,唯有遵循和呵护这些原理,他才可能真正获得人的地位与尊严.  相似文献   

18.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生命基础”这一命题的内涵是:1.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而生命构成了教育的基础性价值。2.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教育活动就其过程的本质来看是…  相似文献   

20.
教育面对的是人,必然重视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有意识的生命。现实中的教育却过分张扬了其功利性,漠视了对人的生命及生命意义的提升从而陷入误区。只有充分理解了生命的特征,并在教育过程中唯知识、唯智力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才能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