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沦陷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使沦陷时期在东北文学上占较重要地位的副刊文学真实地浮出历史的地表,这种文学史料的有效发掘,为东北沦陷区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沦陷区文学的研究补充了别样的文学图景,使一段被长期遗忘和忽略的历史有了清晰的脉络,为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为后来研究者整理和保存下鲜活的文学史料,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文艺副刊在高校报纸中的重要作用 ,并就如何办好高校文艺副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自从19世纪末第一份报纸文艺副刊的诞生发展到现在,报纸文艺传播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报纸的文艺副刊已经从最初的附属地位发展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艺作品的发表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发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报纸文艺的创作门槛也得以降低,大大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虽然报纸文艺传播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的功能与内容、状态、方式的延伸,报纸文艺副刊以其文学性、可读性强之特质,历来为读者所喜爱,被称为“报纸中的期刊”、“报纸的魂灵”。时代不断进步,文艺副刊与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应当与时俱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状态,报纸文艺副刊应紧跟时代步伐,真正提高副刊的有用性,“留客”不走,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5.
受众是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副刊)的终极目标。从受众角度分析报纸副刊可读性,报纸副刊应考虑不同阶层人群的阅读需求,应考虑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对报纸副刊阅读水平的影响,应努力培养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阶层获取信息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贴近性、新闻与冲突性、服务性,以培养受众关注率。  相似文献   

6.
副刊历来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各报所重视。它的风格面貌各异,每一张都有它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他的编辑方针。一直是读者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纸副刊从19世纪末至今,经历了“五四”时期变革、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已来的新发展等历史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各自时代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海伟池 《考试周刊》2008,(18):229-230
报纸副刊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有着相时稳定的态势.但由于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差异,副刊主办者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其功能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近现代报纸副刊就有着板具时代特色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澳门华语散文是以报纸副刊为主要园地发展起来的,具有突出的副刊文学特性:社会关怀的时效性和能被普遍理解的明确性;同时,境界狭窄,审美品格的沉落亦不容忽视。本文强调澳门华语散文的提升应落实于散文艺术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文》第三册读报常识单元专文介绍了阅读副刊的方法。那么,你知道报纸的副刊是怎么来的吗?据查,关于报纸副刊的起源,大致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报纸副刊最早起源于上海的《时报》。《时报》创刊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一位名叫包天笑的编辑进入报馆时,向《时报》的总经理建议,在报上开辟一个栏目,叫做“余兴”,用来刊登  相似文献   

11.
王茹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46-147
详细论述了文艺副刊中文艺作品的审美追求和教化功能,提出了文艺副刊编选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报要想在精彩纷呈的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办好文艺副刊非常重要。办好文艺副刊,首先要了解副刊本身的特点,其次要了解文艺副刊的编辑特点,再次是认真搞好文摘的编辑加工,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文艺副刊编辑的自身素养。  相似文献   

13.
国内报纸副刊自诞生百年来,它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在不断变化,沉浮起落,由兴盛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迈向新生,完成着涅磐与重生的轮回。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副刊作为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竞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从国内报纸副刊的兴衰以及副刊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报纸副刊的个案研究,试图探求报纸副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副刊作为校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特性,表现为,它既具有报纸副刊所共有的审美娱乐,寓教于乐的配合使用等,同时又具有突出的校园文化色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是高校师生一片精神憩息地。  相似文献   

15.
16.
浅谈报纸副刊与现代文学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纸副刊与现代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地探讨二者的嬗变轨迹和整合状态,厘清副刊对现代文学生态格局分布的影响和作用,将有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并开启新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副刊与现代文学的整合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既关涉到副刊本身的特性,也关涉到作者和读者以及时代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副刊与文艺运动、文艺批评、文学语言、文学体裁以及作者--副刊--读者的审美供求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副刊与现代文学整合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青岛地方报纸副刊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地方报纸副刊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已经沦落到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解决报纸副刊的发展困境,必须立足城市实际,张扬城市个性,发展城市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副刊有助于报纸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时,由沈从文主编。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编辑,沈从文借助《大公报·文艺副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也为《大公报》的副刊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成功的编辑实践,为我们探讨传媒时代文学的生存空间、文学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鹏 《文教资料》2012,(20):24-25
在近代,报刊成为文学传播的主导媒介。随着报纸副刊的出现,长期以来作为主要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尝试着从诗歌的内容、形式、西学渗透,译诗等方面分析报纸副刊对于近代诗歌的影响,探讨二者在相互影响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文艺联盟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一次最广泛的全岛性的文艺大联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开创了台湾三大民族运动相继偃旗息鼓后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活动、担负时代使命的一个舞台。文艺联盟的结成情况及其主要文艺活动,1935年台中地震灾后救援的积极参与,组织延请朝鲜舞蹈家崔承喜来台公演,均显示出文艺联盟在开拓20世纪3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的活动领域、传达殖民地心声、实施文化抵抗的文化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