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德育效用源自于网络德育价值,却不等同于网络德育价值,它既是网络德育价值的前提,又是网络德育价值的结果。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效用、经济效用、文化效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深入分析了解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对网络时代德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伦理、文化等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淀,同时也接受着经济基础的巨大作用。道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因此,道德所具有的传统延续性和明显的时代变异性必然导致道德教育在继承和转型的脉搏中合拍跳动,协调发展。一、实现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价值转型长期以来,对于道德教育价值认识始终沿着这么一条哲学思维走向,即以“天理”为基础,以儒学为理论体系,以孔子的“仁义孝悌”为核心内容。道德教育价值圈定于追求外在“格物”,不为追求内在“格人”,即…  相似文献   

3.
网络德育效用源自于网络德育价值,却不等同于网络德育价值,它既是网络德育价值的前提,又是网络德育价值的结果。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效用、经济效用、文化效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深入分析了解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对网络时代德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育何在——走出当今高校德育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德育工作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种困惑的实质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被视为一种孤立的系统存在,一方面使德育陷于形式化,另一方面德育在实际上显得无效。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德育重新回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即“德育在社会实践中”。这个命题在理论上澄清了“德育何在”的问题,在实践上为“如何德育”提供了一种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就要突破传统德育的束缚。坚持德育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关注德育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就要突破传统德育的束缚.坚持德育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关注德育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育有效性弱化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有效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探求是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造成德育有效性弱化的根源在于德育价值观和谐性缺失。德育价值观和谐性缺失就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评价德育价值时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对立起来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德育具有经济价值,它的产生依赖于德育活动及其产生的精神动力作用于人来实现。构建德育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特别重要的要素;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德育的精神动力作用。德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德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研究内容主要是德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德育与经济、社会生产力的直接关系,德育经济效益的计量,德育人力组合与报酬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本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法可分为科学抽象和数理研究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人的价值观念正发生裂变。特别是给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带来了混乱,许多变化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影响,使青少年无法获得自己清晰的价值观,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是规劝和灌输,无法达到教育目的。价值澄清理论如同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一样,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确定个人珍视而又愿意维护的价值观,通过澄清价值的过程,帮助青少年减少价值观混乱,提高分析处理各种有关道德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德育似乎已被远远甩在时代的身后,不断感慨德育工作越来越难的教师认为原因之一是:我们为小学生树立的榜样实在太完美,太高大,这使小学生德育陷入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小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完美地模仿榜样,但在校外却可以彻底忘却榜样。  相似文献   

11.
西方背景下,德育理论先干德育模式产生,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完备的德育理论做指导.但是,中国由于教育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破坏,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的运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是在交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方面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促进了德育价值的进步,进而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德育模式实施所收到的良好成效进一步端正了德育价值和生成了新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德育对社会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在那里?社会的现实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制度、社会的规则、社会的主导价值、社会发展的前景等,也包括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和发展态势。德育对人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需要和人的追求是什么?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人发展的现状和人发展的未来。德育对人生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14.
尊重的德育理论主张在尊重人的基本前提下,进行大学德育工作.德育是人教育人如何做人的工作,它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为教育主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尊重的德育"双主体"理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呼唤;又是社会形态与人发展的关联;也是哲学思维范式演变的使然;还是文化传递模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难题,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也是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在今天这个从强调共性走向个性的时代,尊重成为有效德育的前提。在德育工作中,必须以恰当的方式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以达到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有德育模式面临着主体性错位、形式上单调和有效性欠缺的现实困境。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中突出大学生道德选择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以及追求大学生道德选择内在统一的积极因素,寓大学德育实践中追求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和谐、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和谐、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和谐,对指导高校和谐德育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从社会思潮方面阐述了其产生的思想基础.通过对价值澄清理论的介绍,分析其优点及不足,指出它对我国新时期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目前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出发,提出了“尊重的德育”的创新理念,阐述了在“尊重的德育”理论的指导下,推动人、社会、自然关系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从社会思潮方面阐述了其产生的思想基础。通过对价值澄清理论的介绍,分析其优点及不足,指出它对我国新时期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创新的基点在于大学生的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需要,是高校德育创新的根本所在。开展德育工作,应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用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用高素质的队伍带动人。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规范的理性阐释,培育学生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