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觉弘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2)
杜谔<春秋会义>所引"<总论>日"三十条,皆系孙复<春秋总论>佚文.另陈深<读春秋编>、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亦各引一条.<春秋总论>原书体例是先列经文,次引三传或诸家之言,再评衡诸说,断以己意.就佚文内容来看,<春秋总论>所论之范围皆<春秋尊王发微>所论及,而且二者绝大部分论说都是义旨相同和互补的,可见二者高度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三条论说二者义旨全然不同.又唐顺之<荆川稗编>卷十六、程公说<春秋分纪>卷五十四以及卷七十三曾四引"孙复日",这四篇文辞均系孙复<春秋>佚论,盖出于亡佚之<睢阳子集>. 相似文献
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17
胡安国《春秋传》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其中极力宣扬《春秋》复仇大义,强调"臣子于君父有讨贼复仇之义"、"仇者无时焉可通"、"能与仇战虽败亦荣",许多三传都没有解释成复仇的史事,在胡安国的笔下都有了复仇之义。《胡传》复仇说是在《公羊传》复仇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的,但又反对《公羊传》九世复仇及臣可向君复仇等主张。胡安国推崇《春秋》复仇之义,从现实角度讲,固是为向金复仇张目;从根本上讲,则是为维护儒家伦理做出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胡瑗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春秋》学思想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影响巨大。孙觉作为其门人,同时也是北宋著名的《春秋》学学者。孙觉主要从尊王和伦理道德两个大的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胡瑗的《春秋》学。探讨二者之间的学术继承,有助于把握宋代《春秋》学的师承关系和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4.
崔广洲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3):9-12
胡瑗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和思想家,其《春秋》学思想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影响巨大.孙觉为其门人,同时也是北宋著名的《春秋》学者.探讨二者之间的学术继承,有助于把握宋代《春秋》学的师承关系和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5.
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11
《春秋》为六经之一,解释《春秋》的有《公羊传》《糓梁传》《左氏传》等,各派学者公认《春秋》有"大义"存于其间。笔者汇总前人意见,归纳为四条:一是天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国家官吏要选用贤能,人们之间要讲究信用,相互和睦;二是以天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诸侯必须尊重天子;三是诸侯国之间要以仁爱之道相处,反对相互欺诈和侵伐;四是在文化认同上,站在自身所处的华夏文明的立场上,以之为内,以四裔文明为外,先内而后外。 相似文献
7.
姚曼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4):77-81
笔者《春秋考论》一书提出“孔子所作《春秋》,非《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即左丘明编纂《左氏传》时所依据的“孔子史记”。有人却将笔者的观点称为“前人的陈词滥调”,并彻底否定孔子作《春秋》的论点,本文略作申辩。 相似文献
8.
徐栋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15-18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千余年来,关公形象一直与《左传》和《春秋》有密切关系。《三国志》记载历史上的名将关羽“好《左氏传》”,但是元代以后,在各种文艺作品及传说故事中关公却与《春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春秋》和《左传》是两部有联系却也有很大差异的儒家经典,《左传》侧重记载历史,《春秋》却侧重于阐发儒家的政治理念。元代以后的文人学者把关公和《春秋》联系在一起,主要也是为了借助关公崇拜传达儒家的“大一统”“讨贼”“君臣之义”等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0.
黄觉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66-174+208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独立而明确地提出此说,认为《春秋》须待《左传》而明,《左传》为左丘明“少年之作”,孔门弟子后有补修,《春秋》为《左传》“提纲挈领”的“目录”,论证颇为系统详细。章太炎则提出“《经》《传》同作具修”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和左丘明作《左传》都同时兼得二人修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有的学者不知黄洪宪、张纯甫诸人已着先鞭。 相似文献
11.
崔广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72-76
孙复、刘敞、孙觉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春秋学者,其所阐发的"尊王"思想代表了北宋《春秋》学思想的主流。三人在尊王权、贬诸侯、攘夷狄三个层面对尊王做了充分的阐发,反映了北宋《春秋》学的尊王大义。 相似文献
12.
侯步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81-85
"宋初三先生"之一孙复以<春秋>学名于当时,学人们多从其思想意义或时代价值进行定位.孙复<春秋>学以儒家之道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作<春秋尊王发微>是儒家之道在政治上的具体实现.从中国学术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复<春秋>学对宋初儒学复兴、两宋<春秋>学以及理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本<吴越春秋>是残本而非全本.亡逸的两卷其一应该在今本<廅闾内传>之后,<夫差内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阖闾"南伐于越"的檇李之战和夫差即位三年的励精图治.另一卷应该是在今本<越王无余外传>之后,<勾践入臣外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勾践轻信所谓"大朋之龟"的吉兆,不听范蠡劝谏,轻率伐吴,导致兵败夫椒,不得不退守会稽,与吴行成.这部分内容中应该是融合了范蠡、文种二人的生平及其入越经过的. 相似文献
14.
刘文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3):69-71
在先秦散文中,《晏子春秋》的著作形态最为独特:它非“子”非“史”,以整部著作集中记述一个人物;侧重人物的言行轶事;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有别于史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其重在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它在儒学中,属于偏重于外王的政治学说.在对<春秋>的注解中,它宣扬儒家思想,强调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严君臣上下之分,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并总结出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中国讳"的"四讳理论". 相似文献
16.
林雪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6(6):85-88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表高程度的副词7个:“极”、“最”、“至”、“太”、“大”、“甚”、“殊”。所用副词不多,但用例情况复杂,小类齐全,已非常成体系。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中表高程度的副词与其他先秦同类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杨德春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11,(4):55-59
《春秋毂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毂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毂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毂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至今仍是研究《春秋》经传和先秦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廖善敬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81-84,94
以“秋胡戏妻”故事为原型的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在艺术创作上作了大胆创新。它不仅增加了诸多人物,使秋胡、梅英的形象更加丰富、形象,还改变了故事的情节安排,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些改变的出现,一方面是戏曲冲突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源于故事所处时代的不同。突出梅英形象的需要和国人的大团圆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李胜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18(5):26-28
涪陵人崔子方是宋代一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春秋》经传学家、隐士。其主要活动于神宗熙宁年间至钦宗靖康南渡之际,为人贤而有守,好学善问,富赡文采,名辈重之。他的《春秋经解》等三书,辨正三传,独抒己见,自成一家之言,具有独特的学术风采,不仅使儒家典籍中的许多疑问得以晦而复明,而且对近代今文学的复兴也有一定影响。本文从典籍中检得相关文献加以考辨论列,旨在揭橥其在春秋学、宋学中的地位、影响,以补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之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