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今流行的几种权威性中国历史地图集对秦汉时期岭南区划的画法有错误.秦代建立的岭南三郡的疆界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的疆界并不重合;桂林郡郡治不在今百色;象郡位置南端应在北纬13度线的今越南中南部,北境在今贵州东南部.西汉的象郡即秦象郡的北部,南境在今中越边境线稍南,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市.  相似文献   

2.
据悬泉里程简Ⅱ90DXT0214①:130A,汉代酒泉郡自东而西设有表是、玉门、池头(沙头)、乾齐等十一处驿置,从酒泉郡表是到敦煌郡渊泉的道路里程为694汉里(约合289公里),每个站点平均相距28.9公里(69.4汉里)。表是为酒泉郡自东向西的第一处驿置。西汉乐涫县治当在肃南明花乡明海城遗址,绥弥县治当在下河清乡皇城故城。据里程判断,绥弥到禄福之间还应设有一处驿置。禄福与玉门之间有天等三处驿置,天居中,其余两处驿置一东一西,位于东西大道之上。天当治骟马西古城。汉玉门县当在今赤金绿洲之内低窝铺以东、赤金镇西北一带,沙头县在今玉门镇中渠村一带,或即中渠村古城。乾齐是酒泉郡最西一处驿置,位于沙头之西,现存"渊泉县故城"或即汉乾齐县城。渊泉为西汉敦煌郡属县,其故城不在三道沟镇,当从他处寻之。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来,"黄州赤壁说"在史料论证方面占了优势,但并非十全十美,有必要为"黄州赤壁说"澄清两个问题:曹操是否从江陵出发,华容道是不是鄂州的华容。依据"官渡之战"命名规则,邾城附近的赤壁有资格担起"赤壁之战"大名。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今黄州赤壁和团风镇,曹操不会向北逃跑,他必须走华容道(今湖北省潜江市境内),他必须奔赴江陵,因为江陵城关系到五个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武陵”,既是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概念,也是一个自然实体概念。从行政区划看,“武陵”的名称起始于汉代所设的武陵郡。《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解释“武陵郡”时说:“汉置,治义陵,在今湖南溆浦县南三里。后汉移至临沅,在今湖南常德县西。隋初废,寻复置移今常德县治。唐置朗州,寻仍日武陵郡,后又为朗州。  相似文献   

5.
刘勰与晋陵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籍地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通俗的说法,认为刘勰的籍地是莒县(今山东日照市)或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文章旨在探究刘勰的籍地,及与籍地相关的问题。认为刘勰的籍地“东莞莒”是南东莞莒县。在刘勰生活的年代,“东莞莒县”是侨郡的名称,当时此郡属南徐州管辖,“侨”在晋陵境内。现此地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境内。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古揭阳县的建制时间,县治,名称,县属,政权性质以及今揭阳抗日后的归属问题都作了论述。每个问题作者都引入各种不同看法之后才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揭阳建制于秦,至汉元鼎五年以前为军戍政权性质,以后才为行政建制。但吴时,揭阳并非又名南康,其县治,今说有三,即潮郡之北,揭岭之南(揭岭如饶说)和河婆说,莫衷一是。今揭阳县治也有三说,即(阝留)隍说、京岗说和玉窖说。(阝留)隍说不足取,京岗说未实现,唯玉窖说,从宋绍兴十年建治至今则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汉敦煌郡冥安县城再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敦煌郡冥安县城再考李并成汉敦煌郡冥安县究竟位于何处?前人或谓在废瓜州西百里,或云在肃州(酒泉)西,或称在敦煌北,或曰在安西双塔、布隆吉一带,或载在靖逆卫(今玉门镇),或记在安西县西南,各执一辞,争纠不休。笔者则考得,该县城即唐代的瓜州(晋昌郡)暨州...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敦煌悬泉汉简等史料并经实地考察,对于汉代敦煌郡境内的邮驿系统及其所设置、骑置、驿和若干亭的位置和所存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敦煌石窟简介敦煌石窟,指以莫高窟为主体的古敦煌郡境内的所有石窟。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干佛洞、小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一个庙等石窟。在古代,上述石窟都位于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及艺  相似文献   

10.
台州远古为扬州之域,荒服之地;秦属闽中郡;汉初属东海王国,嗣后置回浦乡,属会稽郡鄞县,汉昭帝始元二年置回浦县,为台州设县之始;东汉章帝章和元年改名章安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分会稽郡东部设临海郡,为台州设郡之始。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郡南部置永嘉郡。隋文帝开皇九年撤并为临海县,开皇十一年徙治今临海城关,从此临海成为台州政治中心。唐高祖武德四年置台州,以境内天台山而得名。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行政中心移驻椒江。  相似文献   

11.
甘橘千树     
贾思勰 《华章》2011,(3):25-25
贾思勰(xie),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光南)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在今河北境内)太守。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农学名著。  相似文献   

12.
郭锡良等同志所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内容丰富,编排适宜,注释精要,受到读者好评.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注释中亦有若干地方尚欠准确,故冒昧提出,以就教于注者与方家.一、《愚公移山》:“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注:“河阳,这里泛指黄河北岸.”按:“河阳”当为一具体地名,即河阳邑,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属魏,汉置县,属河内郡,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三十五里处.《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杜甫《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其所言“河阳”即是.因其地  相似文献   

13.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都载荆州辖七郡,即南阳、江夏、南郡、长按、武陵、零陵、桂阳。然《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初为荆州刺史,延谋士激越为其画策,认为只要“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激而定”。这说明东汉末年,荆州却辖有八郡。那么,荆州八郡又指哪八郡呢以汉官仪》载:“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其中,“江陵”当是“江夏”之误。前七郡都是西汉以来既已设置的旧郡,章陵郡当为新增置的郡。然章陵郡为何时所置呢?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洪亮吉说:“案…  相似文献   

14.
在”六王毕,四海一”的大好形势下,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取百越,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就南取百越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南取百越的时间 《史记、南越传》说:”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根据“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推算的。故《集解》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  相似文献   

15.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莆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莆田县境古属扬州域,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会稽郡,晋属晋安郡,南朝时属南安郡。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析南安郡东部地,始置莆田县。莆田县最初的地域,大致相当于现在莆田市的地域,其后辖境多有变动。莆田置县后,先后属丰州(今福建泉州)、武荣州(今南安丰州)、清源郡(今泉州)、长乐郡;宋代先后属平海军、太平军、兴化军、兴安州;元代属兴化路;明清属兴化府。民国时期,撤府设道,先后隶属南路道、厦门道、泉海省(兴泉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21日,莆田…  相似文献   

16.
答:公元40年,越南爆发了一次越南人民反抗我国汉朝封建统治的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出身于越南貴族雒将的征側、征贰姊妹,因此越南史家也称此次起义为二征起义。四汉时期,汉朝封建統治者的势力已經滲入越南。公元前二世紀时(公元前207——111年),越南属于赵佗統治下的南越国。当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南越,将南越领土分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在这九郡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即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方。  相似文献   

17.
漫话潼关     
在我国古代以险要的形势和特殊的战略地位而驰名的潼关,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地处关中平原东端,秦晋豫三省交会处。潼关南障秦岭,北濒黄河,东连函谷,西拱华山,是个主要由自然山川形成的军事要塞。它依东可以攻西,据西可以凌东,仗北可以阻南,凭南可以御北。四面八方,无不有险可依,地理形势十分特殊,曾被誉为“三秦锁钥”、“四镇咽喉”。  相似文献   

18.
回味唐朝     
唐朝值得回味。 1.疆域广大。唐是继秦汉西晋隋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疆域辽阔,北及蒙古高原,西北达威海包括今天整个新疆地区,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南临南海,包括今天越南部分领土。除今天的西藏、台湾以外广大地区已属唐朝的管理范围。境内包括突厥族、回纥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这样讲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同时 ,课本所配《秦朝疆域图》两处提及南海地名 :一是秦朝设立的南海郡 ;一是中国南部海域南海。那么课文中涉及疆域的南海是何指呢 ?查《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南海 ]条 :“秦置南海郡 ,海疆实临南海 ;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 ,南海名称才用以专指今南海。”由此可知 ,教材中提及的秦南端疆域之南海当为南海郡。加之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海权”概念 ,很少把海域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 ,因而教材中的“南海”当为“南海郡”无疑。…  相似文献   

20.
在 谈到 方 位 时 ,中 国 人的 习 惯 是 先说 横 的 方 向— — —“ 东 西 ”,再 说 纵 的 方 向— —“ 南 北 ”。 例 如 :“ 这 个 城 —东 西 三 里 ,南 北 五 里 。 ”当 我 们 说 到“ 四 面 八 方 ”中 的“ 四 面 ”时 ,说 方 位 的 顺 序 也 总 是 说“ 东 西 南 北 ”,而 不说“ 北 南西 东 ”。 涉 及到 这 四 个 方位 中 的 两 个方 位 连 说时, 也 按 这 一 顺 序 。 例 如 :“ 大 江 南 北 ”、“ 一 桥 飞 架 南北”。 若说“ 北南 ”,就 不合 汉 语的 习惯 。 但 西 方 人 似 乎 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