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授治校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的大学内部管理模式,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移植、借鉴了教授治校制度。它先是由北京大学开始,后来在清华大学被发扬光大,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能够长期延续和维持,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和内在原因,其教授治校制度直到今天仍然是大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师生通过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教授治校"制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形成的方式是经由"自下而上"的斗争;二是制度设计上采取代议制,并且实现了既包括学术事务又包括非学术事务的完全的"治校"权。清华大学"教授治校"是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西方大学民主管理方式本土化的产物,其最大价值在制度文化方面。"教授治校"体现了以学术为本的大学组织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学者为本的民主管理的组织文化,体现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教授治校"是民国时期大学管理留给当下的遗产。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首先在蔡元培先生执掌下的北大开一代风气之先,继而在清华、南开、东南大学等诸多高校也各自大放异彩。而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因其实施时间持久,教授权力广泛而著称。对罗家伦时代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体制的演变过程进行回溯分析,对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后人所称道的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有其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以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教授治校”为例,教授会与评议会是其基础性组织。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过程中,“教授治校”制度的成立和“教授治校”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思潮引领、组织基础与人员支持。特别是留美“少壮派”作为中坚力量,在教授会与评议会成立过程与早期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教授会与评议会代表着清华教师群体,在维护教师权益、践行“教授治校”过程中发挥了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作用。以教授会与评议会为基础的教授治校制度,深深影响了清华二三十年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的学术机构属性及管理制度需求出发,"教授治校"应成为中国大学的价值选择和制度安排。西方大学史上"教授治校"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长期延续和中国大学"教授治校"的本土案例,均表明这一大学理念与制度安排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恰恰源于该制度的价值合法性与现实可行性。积极尝试"教授治校"的制度方案,对中国大学行政化弊病的革除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推进而言应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教授治校:源流、模式与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理念的精髓,亦是西方大学管理的基本模式。通过对教授治校历史源流的追溯,阐述教授治校的两大基本模式——欧陆模式与英美模式,并从合法性、合理性和局限性的视角对教授治校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8.
坚守与维护:中国现代大学之"教授治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移植西方现代大学制度时,注重引入"教授治校"原则,并通过设立评议会及教授会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大学评议会及各科教授会亦为学术自由与学术独立精神之制度性保障。教授治校使大学免受教育行政部门的过分干涉,堪称中国现代大学独立之重要标志。但国民政府以提高中国大学学术水平为借口,不断将政治势力渗入现代大学之中,破坏"教授治校"原则,强化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这样一来,中国现代大学所追求的独立自由精神与国民政府的党化教育方针及行政干涉政策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如何妥善处理两者关系,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授治校,对于高等教育工作人员来说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命题。教授治校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大学经久不衰,肯定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什么在我国不能得到顺利推行,层层受阻,且被"教授治学"所取代?要想知道原因,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的内涵是什么?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仅一字之差,二者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10.
陈媛 《教书育人》2012,(9):28-30
"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悠久的大学管理理念,近年来又逐渐引起高教界人士的关注。教授治校,从其字面上来看,在英语中应直译为professoria lgovernance。但由于在西方大学,尤其是传统的西方大学中,教授是大学教师的主体,甚至是大学教  相似文献   

11.
大学共享治理机制设计进入运行层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大学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学术管辖权的界定与划分。共享治理不是简单的分权或者授权,而是董事会、大学管理层、教师治理系统享有不同性质的管辖权。董事会享有对大学的治理权,管理层享有对大学内部事物的管理权,而大学教师治理系统则享有对专业性学术事物的控制权。文章研究共同治理模式下美国学术治理管辖权的划分的理论与实际运作,以期为我国大学治理的机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授治学是当前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授参与学术管理和大学事务管理的重要表现,既能促进大学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也能彰显大学特色。然而,教授治学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其中文化阻隔是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需要形成教授治学的观念文化,构建教授治学的制度文化,形成教授治学的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3.
Romania is perceived as the most corrupt EU member state according to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In 2008–2009, a grassroots coalition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education stakeholders created the Coalition for Clean Universities which organized the first assessment of integrity of the Romani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Coalition evaluated 42 state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an original methodology,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ve Integrity, Academic Integrity, Democratic Governance, Academic Governance and Sound Finance for a time internal of one academic year. The evaluation found systemic problem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university life, and attributed them to the failure to build accountability systems at university level following decentr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fter 1989. The results, in the form of a ranking of universities, were made public and hotly debated, creating a major incentive for universities to compete for a better public image, and therefore for reform of their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4.
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任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在任期上存在明显差别,原因在于两国大学的自治传统、校长产生方式和内部领导体制等方面.研究表明,较长的校长任期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延长我国大学校长任期,改革校长产生方式并完善大学内部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5.
高职通识教育的影响因子、发展悖论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在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众所周知。如何看待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影响因子与发展悖论角度去分析,得出一些新的看法。并且将高职大通识教育的实施与大学精神的建立,以及管理制度上的"教授治校"等联系在一起,还提出高职发展通识教育的一些对策,诸如通识教育的"新三个面向"、新乡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代会是大学教师群体参与大学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主要形式,教代会制度也是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北京地区某"985"综合性大学教职工代表参与教代会制度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发现教师和非教师两类教职工代表有着不同的参与路径和参与周期,并试图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探讨这些不同,揭示教代会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是源自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管理实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将其付诸实施的大学。北大“教授治校”制度虽然面临合法性的困境,但是民主的治校理念、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以及蔡元培校长的个性特质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该制度,北大教授获得了大学事务的决策权力。但是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由于其管理理念的不同,“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