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正>“周长是多少”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单元教学之后编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四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用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量一量、移一移等方法定量刻画周长的可测量属性,并能根据图形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有关图形周长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图形周长的定量表达,感悟图形周长与图形形状之间存在着联系,  相似文献   

2.
周长的巧算     
小朋友们在计算图形周长的时候,遇到过下面这样的问题吗? 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同样长吗?  相似文献   

3.
怎样做能更好地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可采用如下教学环节。学具准备: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一把直尺、一个直角三角板等。一、自主探究请你计算下面图形(如图1,单位:厘米)的面积。1.估。请你估一估,这个图形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方厘米。2.摆。请你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在图1上摆一摆,用了几个小正方形?图1的面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61 ̄6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1.说一说。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本课开门见山,直接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中进行学习。]2.剪一…  相似文献   

5.
这是三年级陈老师的数学课:认识周长。 师:这是长方形、五角星和圆3个图形(教师顺势在黑板上贴出这3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测量出这3个图形的周长吗?  相似文献   

6.
<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相关知识。周长的计算其本质是长度单位的度量,而面积计算是二维空间的度量。本节课作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起始课(或种子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和想一想”等活动,由扶到放,逐步获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从即时的教学效果看,  相似文献   

7.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那么,圆环有没有周长?如果有,它的周长该怎么表示?(甘肃兰州陈晨)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做周长。它有三个要点:封闭图形,一周边线,长度。它的本质是长度,即包含多少个单位长度。圆环显然不是封闭图形。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用两种设计执教了“周长的认识”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在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第一次是这样设计的: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着两个图形提出: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图形的周长,那这两个图形你觉得谁的周长长一些?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非常积极地猜测,有的说长方形比正方形的周长长,有的说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有的说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那谁有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没等老师说完,有学生就举起了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9.
数图形     
聪聪和慧慧是好朋友,她们非常喜欢用火柴棒摆各种各样的图形。你看,下面两个图形就是她们用火柴棒摆出来的,是不是很漂亮呀?  相似文献   

10.
动手画一画     
下面两个图形(图一)都是由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但是周长不同。你能画出几种面积是6平方厘米,周长是12厘米的图形吗?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正方形、长方、梯形等图形的周长。也能测量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面积和周长"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初接触到有关图形的计算。人教版教材中将周长定义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习题中一般表现为所有边长的和,用长度单位衡量;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衡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混淆,导致出错。一、问题提出问题1: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哪部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练习十九的第11题:在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4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2.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测量、计算和估计,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设计】一、复习周长的意义谈话:(出示图1)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周长,请你用手比画下面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三角形、四边形、半圆形硬纸片):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工具袋里的工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它的周长。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合作。(没等教师说完,学生就开始紧张地测量了。教师巡视指导。大约三分钟过去了,学生渐渐举起手来。)师:看来大家都量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量的?生1:我选的是三角形,我用直尺分别测量出它的三条边的长,加起来是42厘米,这就是它的周长。生2押我们选的也是三角形,不过我们是用皮尺绕三角形一周量的。师(教师故作惊奇状):这行吗?说…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片断一:师(出示图1):请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图中各个图形的周长。师: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生1:周长是16cm。师:图中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生2:周长是14cm。师:再看这个组合图形(电脑动态显示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复制后粘贴在一起,即长方形粘贴在正方形的右侧),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生3:30cm。生4:26厘米。生5:28厘米。……师:同学们,一个方格是1厘米,我们一起数数吧,看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估算意识,会测量并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积累学习几何知识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巧摆正方形同学们,请准备一盒小塑料棒(或火柴),动手摆一摆,你能想出许多有趣而巧妙的游戏,它能锻炼你的想像能力与思维能力。这个图形,你能移动五根火柴,让它变成两个正方形吗?好好想想,在脑海中摆一摆,锻炼自己的平面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实际测量,激疑导入  1.明确概念。  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明其周长指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圆的图形,启发学生类比联想: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直观演示说明:围成的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周长。  先启发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的含义思考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 (如棉线、直尺等 )测量圆片的周长。测量后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学生可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用线绕圆片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出示了下面的思考题:图1是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全班学生冥思苦想,一时得不到答案。我本想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图中哪一部分,怎样才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后来转念一想,不如把探索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20.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