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妍玮 《甘肃教育》2011,(15):83-83
"决"作副词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绝"作副词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天津方言风格独具,韵味浓郁。本文结合天津地域文化特点,对"卫嘴子"、"白牌儿"、"人五人六"、"惹惹"、"shun鸟"、"膀大力"、"歪脖蜡"、"鸟食罐儿"、"大尾巴鹰"、"套白狼"等典型的天津方言词语,进行词源理据和语用特点的探索分析,以显示天津方言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妍玮 《甘肃教育》2011,(16):39-39
"隹"读zhuī,字形和"佳"相近。"隹"是个象形字,在古书上是指短尾巴的鸟。它一般作为偏旁出现在合体字里,有时表读音,有时表意义。"隹"作声旁的字,有"堆"、"锥"、"睢"、"摧"等。"隹"作形旁的字,意思大都与鸟有关,如"雀"、"雁"、"雉"、"隼"。再如,"集"是个会意字,本义是鸟落在树上;  相似文献   

4.
情商,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诸如"自控"、"责任"、"信心"、"乐观"、"毅力"、"兴趣"、"与人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情商是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走进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关注他人"是情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花腰歌舞"围圆跳跃,产生于花腰先民的渔猎生产,其存在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男女青年相会歌舞(自娱性),二是节日喜庆歌舞(庆贺性),三是祭祀场合歌舞(祭祀性)。"花腰歌舞"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围圆跳跃"、"击掌定调"、"循循善诱"、"段落性重复"、"奔放热烈"、"意味隽永"、"坦露心怀"、"觅求知音"、"抚慰心神"、"潜移默化"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发"进行词项分类,义位统计,对"发"归纳出"产生"、"显现"、"散发"、"发财"、"出发"、"送出"等后,从构词法角度对"发"进行语义特征分析,分析其构词特征,从而对"发"进行全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7个,其中"垛"、"撮"、"泚"、"觑"、"搛"、"斗"、"纠"、"勒"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亢"、" "、" "、"[宀丐]"、"靸"、"仰"、"[歹皮]"、"[歹辟]"、"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古音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8.
北海白话的否定词“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白话的单音否定词有"冇"、"未"、"不"和"无"。"冇"的使用频率最高,"不"和"无"带有书面色彩。"冇"表示没有,否定存在、已然,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副词。"冇"表示不,否定认可、当然、将然,是副词。北海白话的否定词跟广州和北京的否定词呈错综对应,北京的副词"没有"在北海要分别用"冇"和"未"。北海的"冇"、"未"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在"非遗"项目的剪纸活动中,文章有针对性地从"奖项评委"、"剽窃作品"、"剪纸尺幅"、"剪纸要素"、"现场表演"、"组织会费"、"剪纸属性"等方面提出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4-4
1.《煤炭高等教育》以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行业、学科、院校研究为支点,崇尚学术,设有"改革与发展"、"理论解读"、"博士文苑"、"教育与经济"、"高校管理"、"比较教育"、"思想库"、"高教风景线"等栏目,选稿不拘一格,欢迎国内从事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前来投稿。  相似文献   

11.
教育"概念"、"试验"以"新"字开头的有很多,如"新教育"、"新学校"。最近,我对这"新"作了思考。与"新"相对应的,是"旧",进而又在思考"旧教育"、"旧学校"。什么是"新教育"、"新学校"?什么是"旧教育"、"旧学校"?我以为这里的"新""旧"肯定不是时间概念,不是时间的先后,"新"与"旧"是由内涵决定的。在2011年一个题为"面向未来"的全国教育论坛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意象图式、隐喻、语义链等理论,着重研究了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机制,并建立了"for"的语义链。当射体指向界标时,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模式为:从"方向"到"目的地"、"空间/时间距离"、"爱好、特长",同时又从"目的地"依次扩展到"目的(获取、代表、利益等)"、"交换"、"相当"等义项。当界标指向射体时,"for"从"方向"引申为"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早"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到了元代,尤其是在元杂剧中,"清早"往往与"大"、"晨"组合成"大清早"、"清早晨"使用。明清时期,"清早"一词的使用很普遍了,在小说与戏曲中更是屡见不鲜。"清早"中的"清"为"侵"之变声,是深邃黑暗之貌的意思。"清早"与"侵早"、"早晨"、"清晨"、"昧爽"的意思一样,是指天欲明未明之际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阐明,如果"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核心,那么,"中庸"就是"仁"与"礼"相统一的方法。"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权(适中)"、实用价值等,都是"中庸"之法的运用与实践,其目的是有效地达到"仁"与"礼"的融合,以最终实现"大同"理想和愿景。  相似文献   

15.
以哈贝马斯的"交流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先秦儒家思想中关于言行方面的指导思想—"德"、"诚"、"礼"、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言说厚德"、"修辞立诚"、"论辩崇礼"和"话语尚义"四点作为话语伦理基本内容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和"研究什么"是专业发展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当前,西方专业发展研究范式呈现出从"个体认知视角"范式向"基于实践的取向"范式转向的趋势。这两种范式关于实践、知识和学习本质假设的"隐喻"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实践本质从"容器观"转向"关系观"、知识本质从"固存物"转向"流动物"、学习本质从"获取"转向"参与"。由于两种范式对于实践、知识和学习本质的假设不同,导致了它们关于专业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立场的重大转变,即从关注"知识占有"向聚焦"知晓过程"的转变、从关注"知识迁移"向聚焦"发展实践"的转变,并进而导致了"研究什么"的重新设定。  相似文献   

17.
"廉"侧重于正直,"洁"侧重于不贪,合称则是指人的正直而不贪的高尚德行。《道德经》提出了"廉而不刿"的命题,并指出以"无私"、"不争"、"不以兵强天下"、"以百姓心为心"、"以正治国"等重要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而"洁"主要是指不贪财色功名以洁身自好,要做到这一点,《道德经》指出应"功成身退"、"不贵难得之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知足知止"等。《道德经》"廉洁"思想是以其"道"论为核心的辩证的自然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表示"追逐、追赶"这一义位,先秦主要用单音词"追"、"逐"来表示,"追"、"逐"在用法上存在一些差异。西汉时,"追"在文献中数量大增,且用法灵活,口语中"追"已经开始了对"逐"的替换。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最晚南朝梁时,口语中常用词"追"实现了对"逐"的替换。  相似文献   

19.
"学"和"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事件。但是,因"师教生学"、"重教轻学"的惯习影响,很少有教师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以及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关系等作系统深入思考。事实上,唯有对"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什么更有价值"、"怎样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等问题作深刻思辨和清醒认识,学校教育才能实现"重教"向"重学"转型、"为学而教"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临县伞头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歌舞艺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说唱于一身。临县伞头秧歌源远流长,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探究其发展可以归结为:从"赛社""赛会"到"社火""会子"、从"跳大傩"到"祭瘟神"、从"转道场"到"踩牌子"、从祭祀中的"皂罗"到秧歌队中的"花伞"、从"阳歌"到"秧歌"、从固定的"祭歌"到即兴编唱的"秧歌"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