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作文"一语主要指学生的写作练习。近年来,上述意义的"作文"却在一些媒体中出现了"做文"的书写形式。在中小学学生所作的纸质练习中,"做文"的写法也已出现。同样的语义,存在着不同的书写形式,这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把"作文"写作"做文"及其二者的并存混用,给中小学生造成了困惑。今考,"作文"是传统的规范写法,而"做文"则是新出现的不规范的写法;用于学生写作联系,"作文"理据性充分,而"做文"的理据性则相对不足。对于"作文",媒体及学校教学应该坚持规范写法,抵制不规范的书写形式。  相似文献   

2.
学习初中文言文,借鉴文言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承古代文明。古代文言文写法多样,写作技巧精湛:有写景、抒情、议论的结合、对比衬托,想象丰富,托物言志等,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领会,并通过写作训练学会运用这些写法,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人文意识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了解作者极力赞美白杨树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和象征手法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课前简要地介绍作者和本文的写作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 ,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的一个必要步骤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全文大意 ,是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必要环节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诵读课文第 5、第 7、第 8自然段 ,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课内 (或课后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练习写 30 0字左右的小作文 ,是学以致用、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导语】今天我们学习茅…  相似文献   

4.
【思路说略】 《听潮》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是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写法并进行朗读训练。《听潮》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是难得的朗读材料,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为: 1.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 2.学习本文以景抒情的写法。通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体会以景抒情的散文的艺术力量,领会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   现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教…  相似文献   

5.
国家语委在"笔顺规范"的有关文件中指出:"规范笔顺本身尚存在一些难点"。"母"字的笔顺国家规定它的写法是"点横点",笔者从"俗成法"、"路径法"、"主辅法"、"笔势法"和"书写法"等方面来说明"母"字的笔顺规范写法应该是"横点点"。  相似文献   

6.
[训练要求]本单元是散文单元,一共有三篇文章:《背影》、《茶花赋》、《记一辆纺车》。这三篇文章都是抒情散文,有的是借事抒情,有的是借物抒情,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抒情和记叙紧密结合。教学这一单元,首先应该训练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这种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其次,这三篇文章在修辞和章法上都各有特点,如《背影》的剪裁,《茶花赋》的象征,《记一辆纺车》的比喻,教学时也应注意训练学生理解和掌握。再次,词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本单元,应在第二册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巩固词和词组的有关知识,继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写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抒情技法。所谓“对写”,指的是诗人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落想,虚设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深挚地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对写法,据笔所知.始见于《诗经》,习见于唐诗宋词。运用此法,可收一石二鸟之效,得一击两鸣之功,能极大地增强抒情力度,丰富诗歌意境。下面,试撷取几例优秀诗作,谈谈对写法的具体运用及其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悼亡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在抒情、审美上都有其独特性。《诗经》中的《绿衣》、《葛生》在写法和抒情特色上都对后代的悼亡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逆反式抒情"是汉魏六朝诗坛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时代浸濡的产物。《文选》招隐诗类和反招隐诗类都是典型的隐逸诗,其手法多运用了"逆反式抒情"。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并揆诸文本,可以看出其对"逆反式抒情"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华语现代诗抒情式批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试着以抒情传统美学的当代界定,借助高友工所指出的两个理论主轴:一为"抒情过程",一为"抒情式的批评",找寻一条评论现代诗的蹊径。"抒情式的批评",体现以语言与语境为核心,不以诗的体类为限,而是以理想、风格、境界以及"抒情言志"传统进行文学批评。由是基础,将"情景交融"与"含蓄",作为诠释现代诗抒情意涵的两个要项。  相似文献   

11.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咏物抒情的作文。咏物抒情,是一种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情感的写法。很多咏物抒情散文的内在"骨架"是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法典型的优秀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指导学生认真揣摩分析这个"例子",掌握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说到"起承转合",人们会条件反射般地印象恶劣,受八股文的坏影响,"起承转合"作为一种有用的文章结构方法也随之被人们唾弃,仿佛一提起"起承转合"便封建老朽一般,这是误会。  相似文献   

13.
怎样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我常常从下面几点入手。1.审题弄清楚问题的要求,才有可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会答非所问,主要是还没有真正搞明白究竟“问的什么”,就急忙去作回答,因而答不到点子上。所以我提问时,常常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本身,而先引导他们认真地审题,搞清问题属于哪种类型,提问的范围、重点是什么,等等,特别要求他们注意把握题目的关键词语。我常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辨析问题。例如,教《荔枝蜜》一课,我问学生该课“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有何好处”,开始学生并未明确问题的要求,试图以多取胜。这时,我就让他们考虑这一提问和“《荔枝蜜》如何运用借物抒情写法”这个问题有  相似文献   

14.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作文范围从学生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中选取题材,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写作要求 1、采用倒叙的写法,文中还要有适当的插叙。 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  相似文献   

16.
《金钱的魔力》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笑"进行描写,采用了极其夸张、讽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把裁缝店员工托德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刻画出来了。教学中,我抓住"笑"字,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领悟情感,体会写法,让"笑"声飘荡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语文课本从第六册起,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作文外,还在课文后面安排了"练笔",如第六册就安排了五次练笔。由于它是一种新的作文训练形式,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有必要弄清其特点、作用乃至教学方法。现以第六册中的"练笔"为例,初步探讨如下:
  1."练笔"的特点和作用
  "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练笔"安排的是写一种水果,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课内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对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有内容相关联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同一写法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对比性教材的"对接"阅读。通过这种"对接",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互为补充,使学生了解课内文本中所反映的思想与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过去应试教育的作文教学一直重"文"轻"人",只重教"文"法,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行文,记叙文写法一二三,议论文技巧ABC;尽管我们的学生也能写出规范文章,但最终却使学生作文写成了于人一面的八股文。所以,创新作文的研究必须关照作文的主体——人。  相似文献   

20.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错误",注意纠错,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养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理清认识,"对症下药"要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必须弄清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常见的错误,才能"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首先,受汉语影响出现的错误。如汉语中第三人称单数"他、她、它"虽然写法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在英语中则是拼写和读音都不同。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他、她不分",甚至常常把"她的丈夫"说成"his husb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