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讲究"情趣"的,读书是可以"对话"的。新书导读课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趣",应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阅读的感情放在首位。旨在通过教师的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成功推出这本新书。《査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想象力丰富,导读过程中通过制造悬念,大胆猜想,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独特魅力,引发阅读期待,激起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3.
韦桂香 《考试周刊》2012,(21):37-3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吴锦洲 《考试周刊》2010,(38):41-4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5.
张正石 《考试周刊》2011,(29):62-6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莉 《小学语文》2009,(5):23-2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学习各种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当前学校已大多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研究了,但把"阅览室阅读"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建构的则比较少。王显才校长把读书作为我校特色,提出"阅览室阅读"。  相似文献   

7.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多读书,会读书。阅读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指导学生精读深思,让学生学会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精读是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通过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透彻的理解,来全面消化文本的一种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实践证明,加大初中学生的阅读量、大量积累汉语言材料无疑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激发兴趣善读、结合特征选读、学习方法精读、享受成功终身阅读和言传身教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和论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创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薛雅 《教师》2011,(3):128-128
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作业。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2.
王慧丽 《考试周刊》2012,(26):62-6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应更新观念,营造书香氛围,注重方法指导,制定课内外"读书档案",教给学生精读、速读的读书方法,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评价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从这些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人们的重要性。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5.
当今教育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事说说容易,真要落实下去,就难了。尤其对农村学生难度就更大了,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  相似文献   

1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让阅读引领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要在学生不懂处点拨,不明处启发,不畅处引导。学好语文朗读是一条有效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外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课内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阅读彰显魅力,引领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田雨华 《文教资料》2010,(25):80-8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读说练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教师要多训练学生,授之以方法,让学生愿读书、会读书、爱读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就会从书的海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阅读难,难阅读"这种现象就会远离他们。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不应仅限于课本、课堂,而应拓宽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课外读物,要在大语文环境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教师能否让学生喜欢阅读、持久阅读、有效阅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增云 《考试周刊》2012,(38):30-30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段精彩的论述:"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局限在课本,则所得必然"枯燥",如何让学生走进阅读的广阔世界去采许多"花",酿出许多"蜜"呢?学生的阅读必须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读"是语文学习的精要所在,掌握好的读书方法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良好的阅读心态、阅读情景、善于质疑、读写结合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