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在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角逐中,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计划生育的思想。三年困难时期前后,《人民日报》作为执政党的党报,对于计划生育这一思潮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对计划生育这一社会萌芽思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并呈现了一系列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几乎囊括了她在"文革"期间所有刻骨铭心的遭遇和心路历程。杨绛韬光养晦的生存方式使她避免了在"文革"中卷入更大的灾难,其"文革"记忆富有浓郁人情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绛的"文革"记忆几乎全部停留在个人境遇的陈述上,她对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缺乏反思,缺少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何蜀 《老年教育》2010,(12):18-19
年龄稍长一些的人大概还记得,“文革”结束后不久,放映了一部电影叫做《戴手铐的旅客》,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戴红袖标的女红卫兵,在水果摊上挑来挑去地拣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喊道:“要斗私批修!”红袖标女则回敬道:“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相似文献   

4.
在叶青博士的专著《“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即将付梓之际,她嘱咐我撰一小序,我也的确有几句话要说,于是欣然应命了。这本二十余万字的著作,厚积薄发,独具视角,似有如下可称道者。  相似文献   

5.
"三突出"是"文革"时期在总结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文艺作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文艺作品要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而且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关于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强调:应围绕阶级斗争的主线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都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完全把文艺创作当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宣传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勇 《现代语文》2005,(5):14-14
《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随想录》按发表的先后顺序,陆续收入《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中,1987年五册合一,成为一个合订本,以《随想录》冠名。  相似文献   

7.
汪丽萍 《文教资料》2011,(25):21-23
"文革"十年的文学译本迫于局势原因,大部分以"皮书"的形式存在着。文章以福柯的权力话语论、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为基础,从对非公开文学类译本的存在形式、特点剖析入手,解读此间翻译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操控带来的一系列潜在效应。  相似文献   

8.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席卷全国的热潮.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层面对这场运动加以审视,探究“文革”时期知青投身上山下乡运动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并揭示上山下乡运动走向终结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张放 《老年教育》2011,(11):15-15
其实,“文革”时期根本没有“明星大腕”这种说法。如果按今天人们眼中“明星大腕”的标准去衡量那个时期,肯定不合时宜。在一切都被泛政治化的当时,那些在今天绝对是“明星大腕”的人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却不会像现在这样被人们称作“娱乐圈”。那时的称谓一听就十分严肃而正经,叫做“文艺界”或“文艺战线”。  相似文献   

10.
“文革”前几年,革命人民每天必须进行“三祝愿”。早上、午前、午后上班前,都要站在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像前,手捧《毛主席语录》,由一人领班,他说一句,大家跟着念一句。“首先,让我们衷心祝愿,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愿  相似文献   

11.
编辑方针是编辑工作的指南和灵魂.它规定新闻传播的内容及水准、选择和衡量稿件的尺度、版面的形式和风格、报纸的特色等.《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以“党的报纸,人民的报纸”为宗旨,以评论作为思想引领和舆论导向的旗帜.本文以2012年1~3月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的评论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该报的编辑方针和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2.
《古炉》是贾平凹带着"文革"的责任和记忆,以狗尿苔这个孩童为叙事视角,写"文革"来到古炉村后引起的村民的心态、生活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巨大变化。《古炉》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写实风格,在对乡村生活琐事的描绘中抵达人性的本真,在对"文革"神圣性的嘲讽中挖掘其荒诞,在对魔幻世界的勾勒中蕴含对传统伦理的缅怀,在一场场闹剧背后显露出贾平凹对"文革"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文革"的历史早已结束,可关于"文革"的记忆并未停止,而且记忆越远越清晰。"文革"中的芸芸众生如同河中泥沙被特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浪涛冲刷,形成了不同寻常的"文革命运",在这其中,善人和狗尿苔如同两尊冥冥之中的神明,为我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天窗,从丑恶的历史和命运中映照出精神和灵魂的善与美。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对“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的特殊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突然爆发,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作为全国经济工作总指挥的周恩来,为了尽力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极为艰难的处境中,一方面忍辱负重,顽强抗争,自始至终抓住经济工作关不放松;另一方面深入生产建设第一线,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决策和组织领导。尤为突出的是,周恩来善于巧抓机遇,因势利导,运用高超的斗争技巧,促进经济工作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在十年动乱中不至于崩溃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5.
“文革”期间文学理论教材不多,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以文学工具论为指导思想:二、阐述的政治化;三、问题的简单化;四、态度的保守化。阶级、阶级斗争、世界观改造等等是其核心关键词。澄清这一段时期我们在教材建设上的混乱思想,目的在于今天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文艺副刊“读者来信”对作品进行批评、建言或表扬,推动作品的艺术再加工,达到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但同时,在倾斜的文学场中,“读者来信”遮蔽了作品内在的丰富性、差异性以及作品、读者与编者之间的矛盾,在泛政治化的场域中,也就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作品的美学价值,从而走向审美失衡。  相似文献   

17.
“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为数众多,本文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音节形式和构成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期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其他阶段的新词语长,而在构词上,则有高频使用的构词成分多、“数字构词”多、“军事构词”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总结了“文革”时期连环画的关学特点,其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研究其艺术的同时会感受到当时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能为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如何叙述文革——以苏童新作《河岸》的解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是苏童新近的一部“文革”题材小说。苏童真诚地直面大时代,借助一条河流的故事,铺衍了一段悲剧性的文革往事,从革命政治与日常生活、父子关系的隐喻表征、寻找与逃离等几个角度,把一段老故事讲得新意叠见,隽永深刻。  相似文献   

20.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山西作为“文革”的重灾区,经济建设在这10年中曾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损失。今天,我们回顾和分析“文革”时期山西经济建设复杂的历史,总结教训,对于防止这种灾难的重演,推进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是十分有益的。  “文革”时期山西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与特点“文革”10年山西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正常,时起时落,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66年5月至1969年12月),国民经济发展呈良好的势头,因受到社会动乱的破坏而急剧恶化。1966年上半年,山西经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