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间故事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集体创作的文化财富,其中包含着一个群体的精神形态和民俗信仰,是民众朴素思想的表现。民间故事中的"禁忌母题"是世界民间故事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密室型"故事是"禁忌母题"的一个主要代表类型。日本的"密室型"民间故事体现了日本民族独有的无常思想、座敷童子信仰及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禁忌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人们所共同遵守。女性禁忌则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在禁忌习俗中女性禁忌是将女性作为禁忌对象加以防范或者某些禁忌仅仅是女性必须遵守的,而男性却被排除在外。这种女性禁忌在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中也普遍存在,其实质是社会性别论在新疆民族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与再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艺术的理想主义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个时期是85美术运动的开端,很多参与过85美术运动的艺术家把那段时间多的表现在艺术文化领域,这种表现与其说是改革开放认识产物更不如说是长久文化禁忌忽然放开所导致的心理压抑的减轻和解脱。称为自己创作的黄金时代,80年代也成为唯一以"群体"和"运动"命名的艺术时代。群体和运动相当准确的体现了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那么到底这次运动是对西方艺术的一种盲从,还是对突破官方禁忌的一种创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先锋性到底是一种突破还是一种"炮灰精神"?中国当代美术运动中的艺术家们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现代艺术观念的组织,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与对艺术的探索使"人文热情"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文化领域,这种表现与其说是改革开放认识产物更不如说是长久文化禁忌忽然放开所导致的心理压抑的减轻和解脱。  相似文献   

4.
王华颖 《文教资料》2006,(31):171-172
在中英文化交流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语言禁忌现象。语言禁忌现象在各种文化中的普遍存在促使我们对语言禁忌进行理性探索。本文着眼于中英语言比较,主要探讨了英语语言禁忌及其特征和分类,并列举了大量中英禁忌预言互译的实例,试图对中英禁忌语的翻译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新生命孕育历程中,珞巴族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而又约定俗成的生育礼仪活动和禁忌,富含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以象征视阈为视阈切入点,运用"通过礼仪"和"阈限"理论模式论述珞巴族在孕育新生命期间的礼仪和禁忌,为认知珞巴族文化提供又一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6.
禁忌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极普遍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会避免使用能引起对方不满或反感的词语就是禁忌语。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禁忌语的认识与使用并不相同。正确了解、分析禁忌语的主要特征,可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禁忌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禁忌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言语活动中因参与者、场合、话题的不同而出现变异。语言禁忌具有普适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传承性的特征。它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灵物崇拜和人们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掏了燕,死一院;掏了火石戛戛,死一家家"是陇中农村民众熟悉的谣谚禁忌俗语,属于典型的生态民俗。这种禁忌主要源于当地民众感恩于家燕和火石戛戛大量捕食害虫、喜爱它们与人为善的生活习性以及人们忌恶求善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这种生态禁忌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莹 《海外英语》2011,(13):293+301
禁忌现象普遍存在十世界上从古至今各个文化之中,涉及范围从个人到整个社会生活。为了不冒犯他人,人们往往对禁忌语采取"回避"的态度。但禁忌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中英文禁忌语的文化差异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两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做出对比,以使读者对中英文禁忌语有更深刻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浅析禁忌语与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语和委婉语都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语言现象。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等原因应避免使用的词语或忌讳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禁忌,人们为了避讳禁忌或表达不雅或不宜直接提到的对象而采用的婉转且温和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委婉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禁忌语和委婉语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本文以大量的实例为基础对比并分析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中西方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语言禁忌是禁忌的一种,包括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拜物教)和语言的禁用和代用.语言禁忌是人们在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对大自然的某些现象不理解而产生的.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共生共存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禁忌,而语言禁忌中又渗透着人们不同的文化心理.语言禁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语言禁忌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以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独具自然和民族特色、一个富有集体主义且协调性很强、一个在各种礼仪上要求严谨的国家,其中的禁忌文化不仅在中日两国的交流中产生很广泛的影响,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了解日本的禁忌文化,可以了解到日本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及其在人际关系上强调达到"和"的境界;可以了解到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并在此基础上,增进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减少或消除在与日本人交往过程中的误会,做到"入乡随俗"。  相似文献   

13.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语言禁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难 《考试周刊》2010,(27):33-34
语言禁忌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史,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西语言禁忌现象的特点,并就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与文化移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这就是禁忌。在同文化体系中有“十里不同俗”之说,在不同文化中禁忌的差异就更加明显。禁忌像一种无形的戒律束缚着人们的语言和行为,如果谁犯了禁忌,就会被排斥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日常交往中人们都十分注重这一点,正所谓“入境问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中西禁忌的差异有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郑娟  刘宁 《考试周刊》2007,(42):146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禁忌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它来源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而且也包含着人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礼俗。因此,有些禁忌是消极的、迷信的、愚昧的,而有些禁忌则是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殷二永 《考试周刊》2010,(54):137-138
暧昧文化是日语语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以心伝心(以心传心)"的委婉、含蓄表达代替直接吐露心声。对日语暧昧语特征的分析可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新疆少数民族女性禁忌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习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人们所共同遵守。女性禁忌在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中也普遍存在,其实质是社会性别论在新疆民族现实生活中的折射与再现。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新疆民族女性禁忌习俗的成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语言禁忌则反映了语言这一社会交际工具的社会文化功能,了解语言禁忌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禁忌的研究和运用,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语用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存在着一种恐惧、敬畏的心理。因此,在中西文化中,对诸如生老病死、名称、日常生活以及隐私和亵读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禁忌用语。为了回避这些禁忌语,人们普遍采用委婉语来表达,所以禁忌语和委婉语就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并存现象。对这一并存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不但能使人们在文化交流中掌握好语言的运用技巧,而且能够使人们深入了解语言所在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禁忌语,是跨文化交往中的敏感问题,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禁忌的差异很大。因此,了解中英语言禁忌有助于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同时,指明语言禁忌还与语言崇拜物教密切相关,并提出语言禁忌流行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