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择差教育"大多教育性动机不足,其实施的教育并非因材施教式的.体罚教育更不具合理性.择差教育非优质教育,依据"全纳精神"在普通学校中以教育爱心来针对性地转化每一个后进生才是正确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6,(7):105-105
作为教师,我不关心“择差教育”是不是填补了教育空白,我更关心它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救助和真诚爱戴。在优质学校、传统教育评价将他们一棍子打死、无可救药的时候,“择差教育”作为一种教育阳光,唤醒他们沉睡的人生进取价值。  相似文献   

3.
眼下,社会上悄然出现一批专门招收后进生的“择差学校”,这种学校大多采用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收取的都是一般学校不愿管、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的事物——“择差学校”,这种学校招入的都是一般学校不愿要、管不了的“后进生”。2005年初,江西九江庐山脚下成立了一所“择差教育”中心,不到一年就已接收来自除海南、西藏外的内地29个省(区、市)的102名学生。这样的“择差学校”还有湖南邵阳市的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江苏徐州市东郊的阳光教育培训中心、湖北宜昌市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第三分部、河北石家庄市的向阳教育训练华北营、吉林松原市的首家“择差教育”学校……时下,这种专门转化“后进生”的民办学校,正在迅速增加。这些学校对学生进行军体等方面的训练,如穿插强行军、劳动实践以及学习技巧训练等。学校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培养,实行小班制教学,师生比例一般控制在1:8以内,学校要求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还公开采用戒尺教育,对顽劣的学生予以惩治。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强调“先做人、再成才”,教师从最基本的叠被、洗衣服教起,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尊重孝敬父母、挫折训练以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亲和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进入良好状态后才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为重返普通学校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广东教育》2006,(7):104-105
事件:在升学率考核体系下,普通中小学校几乎无法做到不“嫌差爱优”。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去年年初,江西九江庐山脚下成立了一所择差教育中心,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同年,湖南邵阳成立同样以择差教育为目标的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湖北宜昌也设立了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第三分部……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学校,实行的都是择优录取制,而在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却有这么一个人敢于反其道而行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就是徐向洋。这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1960年生,下过乡,参过军,打过仗,当过大学教师,在他身上既保留有军人那雷厉风行的作风。同时又不乏儒雅的学者风度,使之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1996年,徐向洋的儿子上小学6年级时数学只考了10分,被同学给起了个外号叫“徐十分”。老师也认为他的儿子是个不可救药的“差生”,  相似文献   

7.
“择差教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字眼。单从表述层面来讲,许多专家和教育人士认为,单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提法就值得推敲。但是,争议归争议,这并没有太大地影响这种教育模式的生发,在江苏、河北、江西、湖南等许多地方,“择差教育”大旗高举。“择差”到底是在哪种理念、何种方式下进行,它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为了不再雾里看花,记者为此南下江西九江,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中“数学差生”的形成因素有内、外之分,内部因素有:生理、人格、学习迁移、动机、学习策略等,外部因素有:校长教育观、教师教学观、学校机制、教材等.徐向洋“择差教育”的成功给高师数学教育很多启示:要正确认识数学差生和转差工作、转差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差工作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出现了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江西九江择差教育中心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他们从最基本的叠被、洗衣服教起,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尊重孝敬父母、挫折训练以及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亲和力训练,学生进入良好状态后开始学科学习,为重返普通学校做准备。 一时间,“择差”教育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成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所谓的“择差”教育,其背后演绎着什么?是教育革新,还是商业运作?是极端个案的躁动,还是教育主流的潮涌?也许,人们会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回答。究竟如何看待“择差”教育? 本刊为此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后边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学生群体。学校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行为懒散、精神颓丧、成绩不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后进生是相对的、变化发展的,学校没有一成不变的后进生。根据我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对后进生的观察、交流,我觉得后进生并不是智力上有严重障碍,也不是无法教育的。后进生并不是不想学好,也并不是没有理想或美好愿望,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太差,没有信心,没有干劲,缺少勇气。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关注后进生,针对后进生的实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经过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努力工作,后进生一定会转化为好学生。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学生“嫌差爱优”实在是不可避免,大家也都理解。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管理者一定严格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差生”,学校更不能“嫌差爱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嫌差爱优”相当严重,招生竞争也相当混乱。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谓之“择差”学校。“择差”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然而,“择差”教育的效率却有悖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择差”学校的出现也给了公立中小学校背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行为,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2.
方立新 《教育》2006,(5):18-18
据新华社报道,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一位“择差教育”学校校长胡一夫说,他们收的学生“都是普通学校不愿管、管不了的”,普遍存在逃学、结帮打架闹事、抽烟、网瘾等毛病,有的甚至参与过抢劫。  相似文献   

13.
上网、逃课、打架、懒惰是“问题孩子”的标准特征。近年来,江苏、河北、江西等地出现了专招这类孩子的民办学校。这里不教文化课,主课就是让学生进行上千公里行走以锻炼意志.一些几乎被放弃的孩子被调教得“服了管”。然而,一些教育专家对这种“择差教育”模式提出质疑,并极力反对行走中的变相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4.
女儿才十个月,病了,做母亲的心只有做过母亲的才能体会得到。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23日,经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批准,我创办了专收“差生”的“择差教育”实体——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迄今已经8年多了。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年,即2003年就受到了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关注。6月27日,《人民日报》(华东版)发表了该报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龚永泉的《“差生”训练营探秘》的专访,并于7月10日在该报的“百家争鸣”栏就“教育还是训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特殊群体:潜能生,即所谓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赞同”。为了啃下这块“骨头”,我校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以班主任为主,学校教导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班干部为辅转化潜能生的教育模式,即“1十4”教育模式,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我校潜能生转化工作已经走在了同级同类学校的前面。  相似文献   

17.
熊淑琼 《教师》2020,(3):9-10
"后进生"群体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关系着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因而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以转化"后进生"小周为例,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的策略,并对案例进行了反思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徐向洋创立了以"择差而教"为特色,在"行走"中教育的行走学校。这所新兴的行走学校的产生,不在于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多大的贡献,对教育理论与实践有多大的影响,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域外"视野,让我们对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师这一职业以及行走学校自身进行一些新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的教育是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面临的问题,我们应把后进生的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后进生的管理,首先要解决教师和后进生的思想问题,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必须统一思想.在管理中要突出后进生管理的三个中心,要遵循学生的特性,加强方法的引导.各种活动的开展,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23日,经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批准,我创办了专收差生的择差教育实体——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迄今已经8年多了。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年,即2003年就受到了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关注。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