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文章依托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德育实践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前期实验,对取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少年儿童心理教育的问题,得出有效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过,受心理教师的人数、心理课程的次数等条件限制,心理教师往往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个别学生的心理干预方面。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每一位学生,真正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全员参育,心理教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初见成效,也助力于个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他们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促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心育和德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怎样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理解和接受德育,这首先是一个心理接受、认同和内化的问题,探索和研究基于心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育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心育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本质的回归.心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和谐的完整的人.心育注重实践,注重过程;强调对全体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强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紧密联系及全面渗透.所以,心育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全面性和整体性.心育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特色心育实践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心育实践模式应当针对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构建以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为重点的心育内容体系;应当围绕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建立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体的心育途径体系;应当基于职业院校人文底蕴相对薄弱、专业人员缺乏的状况,借助行政手段,建立人、财、物、机构一体,融心育于学生培养过程、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晓波 《江苏教育》2023,(30):48-50
心育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技能,进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积极氛围、构建积极关系、加强家校共育等方面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的成长生态,让学生成为内心强大而积极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是实施德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品德又是心理健康的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及心理素质的健全有助于新课改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应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多年来,我们一直进行教育实践的探索,寻找教育的真谛。我们始终认为教育应从“心”而发.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我们依据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厚德启智、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教育实践探索,开拓了一条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始终,在学校教学、课外活动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都要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者击打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