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课改中,“情境设置”、“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倡导与运用,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也明显感到,相当数量的数学课又走进了一个形式主义的误区:教学中一味追求理念上的新颖、形式上的新奇,热衷于创设绚丽多彩的情境,组织漫无边际的探究活动。对教学形式的过度追求似乎让我们淡忘了“数学”的存在。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在关注教学形式的同时,更多地展现学科的本质,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打动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学科感受和数学情怀?为此,笔者开展了“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科一直在小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看法是:学数学很繁琐.内容枯燥无味。因此.在各个班级中往往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作业更是无法按时完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必须运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手操作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学生操作了,学生是“动”了起来,而学生的“动”触及学生的思维了吗?充斥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效吗?我们怎样在数学课程中组织更有效的操作活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键靠我们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我觉得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都是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上体现出来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扎扎实实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成功发展呢?笔者认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曹振荣 《海南教育》2014,(16):48-4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其中"认真听讲"是这次修订后增加的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也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却时常发现以下现象:现象一:"老师,我来!我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小手林立。  相似文献   

6.
在折纸活动中“想”数学和“说”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倩孙志远  黄荣金 《数学教学》2004,(5):F002-F002,1,2,3,4
追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数学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为改变“边讲边问”、“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我们观摩了许多公开课,可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然而,表面上的“热闹”是否真正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内涵与精髓?有  相似文献   

7.
高效课堂、高效教学,一直都是每位老师的追求目标。在培智教育的课堂中,让培智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目的,我们更要注重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能从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将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教学的高效陛。那么,在培智学校,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效教学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市编数学教辅用书《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作为构建生态课堂的切入口,通过完善、补缺《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改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足提高质量效益的主阵地,只有课堂效益的提高才有质量效益的提高。在当前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时期显得尤其重要。那我们教师到底应拥有怎样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数学教师都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促使小学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活跃和热闹。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背后,我们发现,数学课堂中本应得到重视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等核心内容却被一再淡化,这些课堂由于过分追求活动化的教学形式而变得华而不实。因此,教师应反思为什么小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究的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丰富的课堂形式,来激活数学课堂,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数字生活化”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过分追求“生活味”,使我们的课堂多了几分热闹失缺了数学的本质,变得不像数学课了;过分追求“数学味”,又使得我们的课堂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变得枯燥与沉闷了。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看看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自由发展、自我成长。把自主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那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来让学生在新型的、和谐的数学课堂上实现自我成长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枯燥和复杂是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或者“抵制”等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新课程实施后,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和感悟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是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芮珍娣 《考试周刊》2011,(62):97-97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数学的局限,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活化,更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声、光、形、色、动的有机组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理解,进而形成对知识的热烈追求。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参与课堂学习的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它能直接唤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自觉的学习行动,而这些心理因素都是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给予学生丰富的数学知识,给予学生必要的数学能力,给予学生熟练的数学方法,不如赠予学生最佳的学习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何愁学生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课堂,投入学习活动呢?有了这种心态,有何惧学生会虽令不从,不予配合呢?笔者认为:数学课堂上的这种最佳学习心态具体表现为一种活动的轻松感,一种表达的愉悦感,一种解题的严谨感和一种收获的成功感。那么,如何有效地赠予学生最佳的数学学习心态呢?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的内容比较抽象,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差,学生学习数学相对困难,再加上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枯燥困难的印象,因而很多学生害怕甚至讨厌上数学课,不喜欢学数学.如何改变、扭转这样的局面,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学数学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把数学的根留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这是笔者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一次教材培训会上特级教师钱守旺给我们的建议,为困惑和迷茫的笔者指明了方向,他指出:认认真真钻研教材,简简单单搞设计,扎扎实实抓训练,本本分分为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高高兴兴离课堂。不难看出,每个方面都着眼于简单、实在,可见,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数学教学的一种本真、一种平实、一种实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比较稚嫩,对数学的认识与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因生活而更加精彩。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接轨、给课堂加点生活气息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