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横拍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2年的首届全国锦标赛算起,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至今已有52周年,与乒乓球终生结下不解之缘的我,50多年来对乒乓球尤其是对横柏,始终关注不渝,无论是身历其中还是冷眼旁观,皆未尝稍息。温故而知新,今天我想系统地回顾一下中国横拍运动员的这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2,(7):34-35
快带 快带是目前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付弧圈球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借力多,速度快,弧线低,线路少,非常适合近台快速的攻防转换。在实战中,它可以分为正手快带、横板反手快带、直板反手反面快带。 (1)正手快带 正手快带普遍用于各种打法中。  相似文献   

3.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1):i010-i010
这是目前进攻型选手必须掌握的技术。This is an essential1 technique which shoulobe mastered2 by offensive players① essential:(形)必要的;不可缺的。② master:(动)精通;掌握。 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兼顾了威胁性与稳定性,近、中台均可使用。它还具有节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邱少虎 《乒乓世界》2003,(10):23-23
长胶,顾名思义就是颗粒较长的正贴胶皮.如国内的RITC755(颗粒高1.7mm)、388D(颗粒高1.6mm)等.而国外长胶的颗粒长度大多在1.6±0.01mm。长胶最先用于削球,以后又逐渐成为部分进攻型选手的武器。长胶的进攻与反胶有明显的不同.我刚用755长胶时就明显感到不适.回球经常下网——主要因为它要求摩擦球要薄。发力时要增加向上的成分。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4):i022-i022
对很多人来说,与削球手比赛是件棘手的事。尤其是当球一次又一次单调地落在自己这方台面上的时候。但是在本届世乒赛上,日本队的梅村礼和福原爱用不同的战术展示了对付削球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世上本没有长胶,是张燮林发掘了它,让乒乓的世界里从此有了“魔术师”一族。那是他还在上海市队的时候,某天去仓库领新胶皮,一时间却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型号,只得暂具换上一张别人不愿意用的次品——颗粒偏长,超出了正胶的既定规格。快攻讲究的是“快”字当头,过长的颗粒会减慢出手速度,别的选手自然将其视同废品,但直板削球的张燮林一试之下,却有新的发现:用它削过去的球飘飘乎乎,旋转令人琢磨不透,按说搓过去的球应该是下旋,他搓的却不转甚至带上旋,一般推过来的球应该不转,他推出的球却稍带下旋,攻过去的球更是“发沉”……虽然自己也较难掌握,但更令对手头疼。  相似文献   

7.
DR.球博士     
《乒乓世界》2003,(9):49-49
  相似文献   

8.
金云美采用的是正面反胶、反面长胶的近台快攻型打法,其实此种打法是在中国的葛新爱、陈子荷、齐宝华等直板长胶选手的基础上继承、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但较其前辈们更显全面,更具威胁。金云美主要是利用长胶下沉的性能,采用攻、磕等手段,不断地变换回球的性质和节奏,来为自己正手进攻创造机会。本组图片由三个环节组合而成:金云美首先采用反面长胶攻打,将对方调动至中台。再用磕短球的技术将对方吸引到前台,在对方的前后移动扑救中寻找机会,最终亮出正手冲杀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3,(10):12-13
巴黎世乒赛,中国队的出场阵容里第一次没有了直板正胶的身影,而在此前的第46届世乒赛上.削球打法其实就已“断档”。由于陆元盛的提议,“领导重视了。派了一对削球去打混双”.这才有了侯英超/范瑛的巴黎之行。  相似文献   

10.
唐恒  熊宇  夏娃 《乒乓世界》2003,(9):13-13
尽管韩国外援朱世赫征战中国乒超联赛仅仅十天三轮,但在来去匆匆的背后,他短暂的亮相还是给中国乒坛留下了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11.
如何练习反拉弧圈球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乒乓世界》2001,(8):36-37
反拉弧圈球技术是现代乒乓球比赛中对付弧圈球.有效完成攻防转换.争取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必备技术之一。对这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是中国乒乓球队从九十年代中期打翻身仗到今天取得全面优势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2.
身为中国人,梁戈亮却长着一副外国人的脸。打球时,他常常点着头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对自己,也对对方笑一笑。 梁戈亮,1950年5月5日出生在中国广西。在中国削球选手中,他和陈新华在打球时经常围着球台转。他另一个有趣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如果对方偶尔打出一个好球,他会跑到对方的教练那里,向他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实践练习和理论分析认为,"直拍横削结合推攻打法"的构思是可行的,它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进行反手攻和加力推,增强了削球打法反手位的进攻实力;能在反手位用球拍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两面不同性能的旋转变化,干扰对方,为进攻创造机会;还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进行推挡、推挤、磕球、拨球等技术,积极多变地防御对方的发球抢攻、搓中突击,从而为削球打法找出一条新路,走出低谷,争取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王茵 《乒乓世界》2006,(3):92-92
“百花齐放、以我为主、采诸家之长、走自已的路。”本文以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女团失利为启示和参考.对直拍反胶、背面长胶“倒拍”技术打法做了初步探讨。试图从中摸索出像打法的一些规律.以唤起大家对该打法的重视.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在该打法的发展和攀登高峰做“抛砖引玉”的铺路之石。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11月6日我校输送队员范瑛获得乒乓球女子世界杯团体冠军。范瑛是名特殊打法的削球手,近5年来对外国选手保持不败,而国家队选派大赛人员时,这是很重用的一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削球打法不失为一支奇兵,只要不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完全可以重放异彩。提高削球打法的技术,当前应注意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6.
长胶打法是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中很常见的一种打法,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长胶的性能以及使用方法又有了许多心得。目前长胶技术多以防守为主,通过旋转、弧线等变化起到过渡调节的作用,但长胶技术的真正威胁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7.
李克非  闲云 《乒乓世界》2008,(6):127-127
有这么一个品牌,它名气不算太大,价格却绝不便宜;它最出名的不是遍地开花的反胶,而是濒临灭绝的颗粒胶.它还没踏足过中国市场,它的胶皮却有不少在中国制造:它的创始人学管理,而不是化工;它的创始人打过德国甲级联赛,还同梁戈亮搭档拿过元老赛双打亚军,却说自己打得不是很好……它就是来自德国的Dr Neubauer,而它的创始人是Herbert Neubauer博士。  相似文献   

18.
早先我们分别以“渔网”和“买鱼”比喻了使用“稳健型”和“凶狠型”底板,但世上的事往往随着前提条件的变化而能相互转化。同样一支OC,在初学者和招式传统的老球迷手中,只能沦为控球尚可但拉也不易打也不成的鸡肋,此时的所谓稳健是贬了值的,因为发挥不出能与之相得益彰的杀伤力;而在饱受现代弧圈熏陶的中高水平年轻球迷看来,这却是不可多得的暴力武器——不仅因为他们的“打摩结合式”发力能让OC潜在的杀机最大程度的迸发。更因为其良好的“吃球”为“凶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即“稳健”。因此,这儿谓之稳健的底板,并非就无法凶狠,关键在于怎样使用。即便同为“稳健”,也各自有别——有的整体刚性较强仅凭浅表“吃球”,有的则韧性十足能将来球深深含住;有的是为全面型选手搭设了演绎古典的布景,有的则是为进攻型选手敲响了现代劲舞的鼓点——同一片天空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宋斐  侠客  夏娃 《乒乓世界》2004,(10):40-42
2003年巴黎世乒赛男单比赛,朱世赫以他的长胶魔杖削倒了庄智渊、马林、格林卡,最终获得亚军,而陈卫星也在阔别中国国家队数年之后击败了人气指数颇高的王皓杀入八强。削球手在国际乒坛沉寂了将近十年之后呈现出了一种“非理性”的繁荣。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男单32强中出现了朱世赫、陈卫星、林聚、刘松和松下浩二5位削球手,这在历届奥运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而女子32强中。金景娥、施捷、帕芙洛维奇和加尼娜也占据了四个席位,最终获得铜牌的金景娥成为五届奥运会中唯一夺得奖牌的削球手。  相似文献   

20.
高绍林 《乒乓世界》2003,(12):54-55
我们曾在今年第4期杂志中刊载了题为《直板长胶倒板 业余此赛一奇葩》的文章,让大家分享了该文作者使用直板长胶倒板的亲身经验。那么,对于占更大比例的其它各种打法的球迷而言,又该如何破解直板长胶呢?最了解自己的人莫过于自己,最了解直板长胶的人也莫过于使用这种打法的人,因此我们为您请来了另一位此中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