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中编辑工作的文化本位《审计与经济研究》编辑部高亚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出版业的变革,各出版单位逐渐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新旧体制交替、商品大潮冲击令许多编辑感到惶惶然。积累传播科学文化的崇高理想遭到嗤笑,“为人作嫁”、“树无字碑”、“...  相似文献   

2.
刘瑾鸿 《新闻界》2005,(5):103-104,84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不仅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由于它同时触及着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信念,因而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已经动摇了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例如人们对于“大锅饭”“铁饭碗”“再就业”的认识都不同于十年之前,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何建立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标准、文化理念,大众传媒自身也在探索当中。  相似文献   

3.
广告,请勿“非法扩张”!杨思迅在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广告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无疑是“有功之臣”。广告的昂首阔步,反映了经济、文化的长足进步,映现了社会发展的侧影。然而,伴随着广告的良性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亟需纠正的不良倾向。广告的“非法扩张...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而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处在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前沿,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努力开创文化产业与图书馆事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二、现实观照:市场经济对人的“塑造”——经济新闻必须塑造“完满”的人明确经济新闻必须以人为主体,只是问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入”。1、市场经济对人的两种“塑造”。市场经济以人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对人进行着正面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特权等级观念,促进独立自主意识,培植开拓创新和竞争意识,增强行为的文明性和自律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确立个人独立人格。这一切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结果,同时也是其逻辑前提。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却是完全抹杀了个人独立人格的。所谓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与几个同事聊天,大伙都有一个感觉:时下一些报纸,尤其是地市县报,采用群众来稿越来越少了,地方新闻十有八九是“本报记者”写的,就是副刊专版,也大都由宣传、文化、新闻部门领导和名人“包”了。稿件内容反映群众思想、情绪以及火热生活的明显少了。就连原来一些反映群众心声的小言论专栏,不少报纸也砍掉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诚然,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要生存、要发展,也要求得“领导”、“大款”的支持。然而,更应看到,报纸读者绝大多数还是普通百姓,脱离大多数群众,与少数人再“贴近”,报纸印出来没人…  相似文献   

7.
李萍 《新闻前哨》2005,(10):105-106
法国著名广告评论家罗贝尔说:“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纵观作为直接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的先导产业的广告业,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不仅自身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在指导消费、活跃市场、促进生产起桥梁作用的同时,所形成的广告文化,对引导人们健康日常生活需求也是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的。这是广告业发展的主流,但是其逆流——虚假广告,正在影响着广告业主流的健康发展,也不能不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总要求,同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影电视,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如何在产业经营中对市场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如何及时应对市场上来势汹汹的媒体间的竞争,做到既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又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吻合,这是我们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改革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陈思玲(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必将带来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也必将引发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乃至价值观念、意识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有效增强了我国的经济软实力,但文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用法律来规范。本文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模式做了探讨,以期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发展,更好地提高我国的经济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从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图书馆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观念树立为市场经济服务、打破传统图书馆的自我封闭状态,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消纳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场”等新形势下图书馆文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李刚 《现代传播》2001,(3):117-11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规定了我国电视业改革发展的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十五”计划要求“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全面估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国际通例,电视作为视听传媒行业也是一个产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电视业的经济属性逐渐被承认并得到强化,它要服务、服从于发展市场经济、对外开放这个大局,适应“入世”带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的图书馆和大学、科研机构一样,都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都是依靠财政支撑的“象牙之塔”。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少人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引入竞争机制以求“自我发展”,也有人强调社会效益而提出“反竞争论”。  相似文献   

14.
找准着力点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次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提并论,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进一步指出“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有关中央国家机关报刊管理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批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应运而生。这类报刊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拓宽了报刊业市场,促进了报刊业发展。与此同时,这类报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报刊偏离正确舆论导向、刊载虚假报道、炒作“社会热点”、渲染格调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民问题及其与之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括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创新档案事业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适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形势的需要,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档案局结合本地实际,在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和促进农村档案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其经验有着一定的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爱珺  童兵 《新闻界》2005,(3):20-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要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传媒体制改革的呼声不断。“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传媒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客观上弥补了国家对传媒财政拨款的不足,改善了传媒的自身条件,但如今已经成为制约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传媒的集团化只是“物理整合”,而没有“化学反应”,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陷入重重困境,更没有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传媒市场中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也影响了传媒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2007,(5):38-38
对于“国学热”的产生,尽管人们褒贬不一,但我们还是应该正确地看待它,因为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首先,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化在全球覆盖面越来越大、人们的共识也越来越多的同时,人们的“寻根”意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复归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所以,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复兴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21世纪的经济,是“文化经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共生互动,文化力与经济力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力量。人们认识到,文化力不但是精神动力.更是生产力。谁拥有强大的文化力,谁也就拥有了持久的发展动力。作为身在“文化”之中的广播电视,应该如何认识这种文化力,如何在文化力之中找到定位,如何营造,壮大这种文化力?探讨其实现的途径,促进广播电视更快发展,实为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据资料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全线飘红。1月至5月,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增长势头良好达30%,销售增长2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中国文化产业在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文化市场全面拓展,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那么,作为地市报来说,最近两年文化产业开辟得如何?在“本期特别视点”点专栏里,我们推介地市报同仁撰写的有关文化产业方面的几篇文章,其中有观点,有体会,也有一些经验做法,仅供广大读者参考,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和加快地市报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