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次,马克·吐温来到英国一个小城镇,便径直向一间旅馆走去。服务员请他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他翻开登记本一看,发现在他之前曾经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在这里住过。这位旅客的签名是这样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  相似文献   

2.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3.
当海明威初出茅庐,还是个不成熟的青年时,曾在加拿大侨居了8个月。他既不喜欢多伦多,也不喜欢加拿大;他的小说中没有一篇是以多伦多或加拿大为背景的。但是,一些加拿大人士认为,不管海明威喜欢与否,由于他于1920年和1923至1924年曾两次侨居多伦多,这座城市对他还是有影响的。加拿大诗人戴维·唐奈在最近的一本书中断言,“正是在位于安大略湖畔的多伦多,海明威在为一家编辑部大量撰稿过程中,找到了使用各种不同短句子的创作方法。”其他人却对此提出质疑。最近在一次午宴上,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和他的作品近年来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他仍有一部已完成的作品迄今尚未出版,它便是《危险的夏天》。该书叙述了海明威浪迹天涯后重返西班牙的所见所伺;描写了他的两位朋友:西班牙的著名斗牛士安东尼奥·奥多涅斯与路易斯·米格尔·多明奎在1959年进行的那场殊死的竞争。海明威于1961年别世之后,他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出版,其中有些作品他生前并未完成,而是后人硬凑而成的。考虑到这一情况,这部长达十万八  相似文献   

5.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由于他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杰出语言风格和精通叙事艺术,而获得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生游历世界各国,1941年春,他曾携妻来到炮火连天的中国进行采访,对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深表理解和同情。中国之行,不仅使海明威长久引以自豪,同时对当时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特殊意义。反战题材曾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长期的主题。在成为作家之前,他就是出名的战地记者。第一次大战时,他在地中海一带打过仗;后又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又自觉地在这带海域守护达两年时间,帮助美国海军当局侦察和监视德国法西斯的潜艇活动。正当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最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年轻尚未成名的时候曾在巴黎住过。这期间,西班牙出生的画家胡安·米罗也在巴黎。他整天画着卖不出去的画,比海明威还要穷。美国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赞扬米罗的绘画艺技超群并将其推荐给海明威。海明威去米罗的画室拜访时,看中了挂在画室里的一幅题为《农园》的画,便决定买下,可是当时他没有钱。海明威先取走画,去体育馆充当拳击教练赚些钱才一点点付清了5万法郎的画款。据说米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笔钱才免于挨饿。从那以后,过了40年,今天那幅《农园》的画标价已高达1.5亿法郎。米罗的画同瑞士画家库勒  相似文献   

7.
探访海明威在马德里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心目中,1937年的马德里是世界的首府。西班牙内战期间,海明威对与法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作战的西班牙共和国忠心耿耿,他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以马德里为他的总部。马德里市和为保卫这座城池而战的士兵们深深地吸引着他。 1923年以来,海明威曾多次访问马德里,斗牛的壮观场面和勇敢的斗牛士令他神往。他观赏斗牛,接着又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记取了他周围发生的这些戏剧性事件,日后便成为他一系列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死在午后》、《第  相似文献   

8.
激情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当时他说这话只不过是打趣,可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预言。世人公认海明威有四大小说,即《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对应这四部小说,他的一生的确先后娶过四位太太。一、《太阳照常升起》——第一位太太哈德莱·理查逊1920年在芝加哥认识哈德莱时,海明威正陷于困境。在这前一年,他身负200多处弹伤,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回国,既…  相似文献   

9.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凭借简约有力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出色的现代派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也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坛地位。研究海明威的性格,人们总是在他的成名著作中寻找答案,却常常忽视小说家早期的作品。《印地安人营地》就是海明威24岁左右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根植于海明威对生活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含蓄而又清晰地折射了小说家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周轶 《世界文化》2006,(8):12-13
出生于奥地利犹太富商家庭的茨威格,被公认为20世纪最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艺术之都赋予了他诗人的气质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他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对人物的心灵进行挖掘,是一位抒写人性的高手。然而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犹太人的身份使得他不得不暂时搁浅谱写艺术之笔,远离他  相似文献   

11.
这位86岁的英国人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国科技史权威。“好了!你终于就要看到李约瑟博士了,”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的守门人指示我去这位历史学家住所的方向时说,“整7点他一定在那儿,非常准时。”的确如此,当我在这清新的早晨踏进那座16世纪建筑风格的庭院时,这位86岁的汉学家正在草坪上散步。他身高6英尺以上,肩膀宽阔稍有弯曲,手持栎木手杖,步履缓慢稳健,而且看上去年龄只有7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2.
贺江 《世界文化》2013,(4):8-10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1933—)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福克纳式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又有海明威式的极简风格,可以说是福克纳和海明威最合格的文学继承人。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麦卡锡一共创作了十部小说,三部戏剧和一个电视剧本。他是一个自我流放者,用生命谱写着伟大的流浪之魄。麦卡锡最初是以南方小说创作登上文坛的,但他并非生在南方,而是出生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罗德岛。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曾担任田纳西水利局的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13.
在山西汾阳市的昌宁宫村,家家户户都知道刚刚不幸去世的任永明在北京有个好姐姐,好比“菩萨再世”。永明五次去北京看病,都是这位姐姐开车从车站接下,都是这位姐姐给安排好食宿,都是这位姐姐陪他去医院,给他买药,给他买好回程的车票,临走还给他一笔钱。永明最后一次来京身上带的钱一点儿也没用过,这位姐姐临走还给了他5,000元。任永明虽然不幸去世了,但是,他家里的人,村里的人还都在夸赞这位北京的姐姐。如果这位姐姐是个亲姐姐或者是个表姐,人们也许就不会那么称道了。姐姐虽然也姓任,可非但不是亲姐姐,亲戚也不是;在任永…  相似文献   

14.
说到20世纪叱咤美国文坛的巨匠,人们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提到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的恐怕不多,殊不知,我们提到的这些文学巨匠大多受到过安德森的深刻影响,或者可以说他们有些人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功的。他被福克纳视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著名的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也称他为“作家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空间批评主张从共时性切入来解读艺术作品,提倡聚焦于空间叙事和意识空间.泰国影片《永恒》(2010)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空间特性.影片讲述的是富商帕博在曼谷的一次晚宴上遇到年轻貌美的玉帕蒂,两人一见钟情.于是玉帕蒂跟随帕博回到他自己的庄园.在庄园,玉帕蒂遇到了帕博的侄子尚孟,尚孟年轻英俊,玉帕蒂立即被其吸引,两人坠入爱河.帕...  相似文献   

16.
据7月26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年轻时写的五个短篇小说将于今秋在关于他的一部新的传记里首次发表。海明威的这五个短篇小说,以及他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和一些信件是该传记作者彼得·格里芬教授在一大堆箱子里面发现的。那些箱子已由作家的第四个妻子捐赠给麻省多切斯特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格里芬教授说,《十字路口》、《雇佣兵》、《灰踵之腱》、《潮流》和《爱情空想家的画像》这五个短篇小说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作品揭示了海明威的  相似文献   

17.
舒云童 《世界文化》2010,(10):16-17
1919年3月的一个夜晚,年轻的海明威怀着甜蜜的心情急切地拆开女友来信,仔细阅读起来,只见他表情越来越僵硬,面部肌肉痛苦地拧成一团,信纸由颤抖的手中脱落,慢慢地飘到地板上,上面写道:  相似文献   

18.
自成立之日起便是共和制国家的美国,在19世纪中期确实出现过一位鲜为人知的"皇帝",而且这位皇帝的身份也得到了美国政府某种形式上的认可。这位人称"诺顿一世"的美国皇帝曾下令解散美国国会,还曾提议建立“国联”。他生前大起大落、饱受嘲弄,死后却备受礼遇、极尽哀荣。那么,这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美国皇帝”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相似文献   

19.
怀念杨荣昌     
蔡毅 《大理文化》2021,(8):56-60
好友杨荣昌病故多年,我时常会在心中怀念,却一直没有动笔为他写上一篇文章,心怀歉意,是因为觉得这文章难写. 首先因为他不是什么高官富商、大家名士.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从病重到离世都让家人隐瞒,不让人去看,所以我对他后期的事不甚了了.三是我对自己看重且喜爱的人心怀敬意,怕写不好玷污其形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必须将自己眼里心中的好友用文字呈现记录,因此提笔书写.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尽管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依然是许多人的床头书,犹如一瓶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地醇美香浓,影响深远。作为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部情节简单、篇幅简短的中篇小说,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文学殿堂级的经典名著。小说刻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