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编了《西门豹治邺》,文中“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一句,注释为:  相似文献   

2.
释“顾”     
“顾”,本义是“回头看”。《西门豹治邺》中“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的“顾”就是用的“顾”的本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隆中对》)的“顾”,意为“探望,拜访”。“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的“顾”,意为“照顾”。都是用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3.
褚少孙,西汉元、成之世为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史记》续补者。褚补六人中有一则“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反映了战国中期魏国变法图强的史实,丰富了《史记》的内容。关于西门豹治邺,《史记·河渠书》有记载,云:“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但司马迁没有给西门豹作传,所以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西门豹治邺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故《史记》在《魏世家》中又记载说:魏“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相似文献   

4.
近读中学《语文》文言文,感到有几处注释未必妥当,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正于大家。初中四册《西门豹治鄴》“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注:“以,这里相当‘以及’、‘还自’”。“以”当“以及”讲,就我们目前所具备的辞书看未见先例,古代汉语中,已自有“以及”一词,如:“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诸候谁纳我?’”(《左传文公十六年》)即使硬把这个“以”当“以及”讲,也讲不通,我们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下一回他要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这是西门豹了解到邺地越来越穷的原因后说的话。《“曲问”方法举隅》(刊东北师大主办的《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年第3期)一文以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范例:板书两个句子——①我也去送新娘。②我  相似文献   

6.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哲学上有神论与无神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斗争,始终反映不同阶级和党派在根本利益上的斗争。法家对儒家有神论、唯心论的批判,是儒法斗争的重要内容。战国初期的法家和杰出的无神论者西门豹,在先秦的儒法斗争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战斗的脚印。《史记》等历史文献中记载着他治邺时投巫修渠的动人事迹。邺县 (现河北临漳县) 地处魏、赵两国交界处。公元前四百多年,魏文侯为了加强边防、巩固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权,选派西门豹任邺令。西门豹到了邺县,只见土地荒芜,城市萧条,人烟稀少,一片凄凉。他询问当地父老。回答说:“每年为河伯娶媳妇,可把大家害苦了!”原来,邺县在漳河旁,“漳水悍怒,迁徙无常”,经常泛滥成灾。地方官三老、廷掾与巫婆相勾结,假称只有为河伯娶媳妇,才能免除水灾,藉此年年大肆搜刮民财,并强迫“选聘”穷人的女儿,充作神妇,投入河中。百姓不堪压榨,尤其有女无钱之家,更是纷纷逃亡。西门豹听到后十分气愤。他对父老们说:“下次给河伯娶媳妇时,你们告诉我,我去  相似文献   

7.
《西门豹》写了战国时候西门豹在管理邺地时“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和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两件事,重点讲了为民除害破除迷信。这篇课文比较长,西门豹治理邺地、破除迷信方法巧妙,展示了他的才能。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们要抓住西门豹所用之“计”,将计就计,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8.
对用封建迷信愚弄、压迫和盘剥人民的伎俩,戳穿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史记》中有篇“西门豹治邺”(“河伯娶妇”),今日读来更觉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篇》)这句话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这句话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所载西门豹之言,《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杨伯峻《论语译注》第87页)。具体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只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一、人称名词(代词)+之+地点名词——“之”用作动词 例:(1)吾欲之南海(《蜀鄙之僧》)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分析以上句子,“之”字前面都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3)是承前省略了陈涉.“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垄上”;整个句子合起来表达“某人去某地”.这样的句子中“之”用作动词,解释为“去”、“到”或“往”.  相似文献   

11.
《郑人买履》里,有“至之市”句。课本(初一一册)上译“等到去集市”,“至”到,等到。之,往,去。大部分文言读本、参考资料上,都把“之”译为“往”,“去”,划作动词(见《初中语文辅导》,《古代作品讲析》《中学古文译注》等)。这样,“至之市”就显得有点费解,就是把“至之”理解成同义词合用,我觉着也有点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在秦亡后对关中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史记》卷8《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对西汉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但史学工作者对它的性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它只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如翦伯赞《秦  相似文献   

13.
“为”字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它的用法灵活,字义甚多。部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为”字,或作动词,或作判断词,或作介词,或作助词,或作名词,释义多达三十余种。正确地判断“为”字的词性,准确地解释其词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意。现将教材中“为”字的用法按其词性分为五大类。依其不同含义,举例整理于后, (一) 动词: 1、“做”、“担任”: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治邺》  相似文献   

14.
《西门豹治邺》“思考和练习”四中有如下两句话:1、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  相似文献   

15.
令ling今jin令,古文字作①,②像个屋子,表示人坐在屋子里发号施令。《说文》:“发号也。”即叫、使。让……的意思。本是动词。例如《李没雪夜人蔡州》中的“管今击之以混军声”句;用作名词,作“命令”讲,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句;又引申为“法令”,例如《屈原列传》中的“每一令出”句;再引申为发令人的地位或官职,例如《西门豹治螂》中的“西门豹为螂令”等句;现代汉语中仍然活着“司令”一词。用它作声符的字如零、冷等;含“令”的成语如朝令夕改、令行禁止等。值得一提的是,“令”还含有美…  相似文献   

16.
释“永号”     
《诗经·硕鼠》中有一句“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东汉郑玄笺云:“之,往也。永,歌也。乐郊之地,谁独当往而歌号者?言皆喜悦无忧苦。”显然,郑玄将“之”看作动词,将“永”通作“咏”。笔者不同意此种解释。笔者认为“号”是动词,号哭。“永”在号前,作副词,长长地。而“之”在此是结构助词,无实义。整句话的翻译为“乐郊啊乐郊,谁还会长长地哀哭号叫?”一、“号”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句子的中心词“号”的意义。“号”的繁体字为“號”。(见《语言文字规范手册》1997年重排本)1.《说文解字》“虢,呼也。”2.《王力古汉语字典》虢:háo(一)大…  相似文献   

17.
喻欣同志的《“欲以客往赴秦军”注释异议》(载《中学语文》一九八六年第九期)一文对“欲以客往赴秦军”中的“以”解释为“带领”提出了异议。喻文认为句中的“以”应解作介词,作“凭借……身份”讲。笔者认为“以”字当作“带领”讲。第一,把“以”解释为“带领”,在文言中不乏其例。例如: ①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左传·文公二年》)沈玉成《左传译文》  相似文献   

18.
汉高祖刘邦破咸阳后,曾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制定了三条应急的法律条文,历来的研究者都称之为“约法三章”。但笔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法三章”。首先,汉代史家司马迁、班固均言其为“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云:“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高帝纪》基本上沿袭了《史记》。其次,历代学者之所以“法三章”为“约法三章”,笔者认为是对班固《汉书·刑法志》两条史料的误解。《刑法志》云:“汉兴,高祖初  相似文献   

19.
《西门豹治邺》中“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一句,各书注释颇不一致。句中的“共粉饰之”的“之”是代词,有的注本认为指代“婚嫁的场面”(《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辽宁人民出版社)这是没有多少根据的。从上下文来看,“之”显然是指代被“娉取”为“河伯妇”的“小家女好者”。值得讨论的是,“如嫁女床席”到底作何解释?有的注本译为“……大家都来打扮她,象出嫁女儿那样准备了床帐枕席……”(辽宁教育学院《古代诗文选读》);“……给小女梳洗打扮,象真要出嫁闺女一样。准备好床席,让小家女坐在上边……”(吉林人民出版社《古诗文讲读》)显然,为求语意顺畅,这些译文均不惜改变原句的语法、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西门豹》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同学说:“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先摸清楚底细,再处理事情。”有的同学说:“西门豹是个智勇双全的人,不露声色就把坏人处死,有勇有谋。”还有同学说:“西门豹是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哦!”这时有个同学犹豫着说:“我觉得西门豹这叫做草菅人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