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操作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如何让操作活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一、通过自己操作。获得感性知识以往在数学活动中,我以为只要幼儿有动手机会就算主动活动,如在“给图形分类”的活动中,我拿出一个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然后再让幼儿拿出和我相同的图形,以此类推,幼儿感知的只是图形对应。实践经验告诉我,让幼儿按  相似文献   

2.
反观目前的科学教育活动,虽然教师能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但“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或观点强加给幼儿,忽视客观事实和幼儿的主动建构。“一个正方形变成了几个长方形”在中班“铺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折、剪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变换图形,并贴在相应的“路洞”(用硬板纸做成)里。操作之后,教师问一幼儿是怎样变图形的,幼儿答:“把正方形变成长方形。”教师接着问:“用几个正方形变成几个长方形?”幼儿说:“用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觉得这一说法违背常理,…  相似文献   

3.
一、要明确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材料、文字材料的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获取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数学操作活动。例如:教学“同样多”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从准备的学具中先拿出3个圆片摆成一排,再拿出3个三角形片对着圆片一个一个地摆,摆好后让学生体会圆片和三角形片同样多。然后让学生再拿出5个正方形片摆成一排,并在第二排摆三角形片,要求三角形片和正方形片同样多。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来体会“同样多”这一概念,既满足了学生好操作活动的特点,又加深了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如何让幼儿更有效接受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呢?笔者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采用下面一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自主操作,增强感性认识,理解数量关系。以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以为只要幼儿有动手机会就算主动活动,如在“给图形分类”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分类计数     
幼儿园课程改革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分类计数”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提供现成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进行分类计数.缺乏提供给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此次执教“分类计数”活动,我有意识地将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整合,在数学活动中融入了“粘贴技能和色彩辨识、拼图”等美术活动内容,以此方法进行分类计数,有助于幼儿多元技能的发展,在他们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体验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纲要》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不只是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专门的数学活动是集中介绍某方面的数学概念,给幼儿提供的学习和操作机会少,而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让幼儿在和材料、环境、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中独立、自主的习得数学知识,思维更有效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伟红 《教育艺术》2009,(11):52-53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基于“情·知教学”思想的幼儿园数学游戏活动,可以运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数学;让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中学习数学”三种策略,促进幼儿在数学游戏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拓展思维,实现幼儿快乐学数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操作活动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被普遍认为是有效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虽然比较重视在操作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机会,但事实上,幼儿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主体性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幼儿未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操作活动中我由“勤”的角色转换成“懒”的角色,积极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因而收到…  相似文献   

10.
操作时间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有时是在教师新授之前,有时是在教师新授之后。安排在何时恰到好处,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如小班幼儿“比较一样多”活动,宜让幼儿先操作,教师再做演示,这样幼儿对“一一对应比较一样多”的方法印象就更深刻。而有些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则宜教师先讲解再让  相似文献   

11.
以往数学教育更多的是在正规的课堂上进行,教师以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集体数学教学方案,精心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过了”,老师“教过了”,幼儿就学会了数学。其实这种数学教育脱离了幼儿的现实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而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学习,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正是立足于我国幼教发展现状,顺应《幼…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既要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数学,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一、重视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的科学评估1.定期测查。幼儿数学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一班级的幼儿其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就大不相同,采用测查的方法可以使教师对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测查的时间和次数,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分类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小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班幼儿的分类操作需要建立在正确感知物体形状及颜色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近期在主题活动"图形乐"实施过程中,班上幼儿已通过配对游戏、沿着图形走等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也积累了一些色彩方面的经验,我利用"乐园游戏"这种幼儿乐于参与的户外游戏形式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分类,以  相似文献   

14.
数学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字、图形的基本活动方式,而活动情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质量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在当前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游戏、生活元素,以及现代教育资源,促进游戏情境、疑问情境、生活情境,以及直观情境的创设,以便让幼儿数学活动更高效。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操作活动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经过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在操作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操作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仅体现在孩子动手的形式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孩子操作时是否发挥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在许多场合,教师应从对幼儿的指令性操作转向让幼儿主动操作,提高幼儿操作活动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13,(4):74-75
基于图形计算器的数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数学、发现数学、体会数学的奥秘。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引入图形计算已有多年,近些年更是邀请了国内国外的教师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讨活动,不仅学习了国外与图形计算器相关的数学活动案例,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了数学实验的活动课;而且在这基础上创建了基于图形计算器的数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数学、发现数学、体会数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几年来的数学教育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操作环境;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主动进行操作;在游戏活动的操作中,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使操作具有层次性、暗示性、验证性;教师要善于抓住适时、适当的指导时机,让幼儿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8.
四、教学材料如今,有很多能帮助幼儿发展数学概念的好材料。在好的数学计划中,各种材料包括教师制作的材料都很有用。买来的材料,例如几何积木和数字木块,都是基本的操作材料。教师制作的操作材料包括类似算盘的珠棒、用来分类的旧货盒、1~10个玻璃珠串成的玻璃珠串等等。在制作操作材料时,教师要保证数学概念准确地包含在内,并且要保证材料不会分散幼儿学习概念的注意力。不能拿出“大象”教幼儿“灰色”的概念。一些材料在帮助幼儿发展概念方面,可能不是很有效。对于不具备长度守恒能力的孩子来说,数数线(countingline)就不…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蹦蹦床、乒乓球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一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另一幼儿立刻反驳道:“乒乓球没有弹性。”乒乓球究竟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说,因为乒乓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20.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