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肖川 《青年教师》2006,(2):21-21
人们常说,金钱、财富、荣誉、权势、地位等等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既然有身外之物,必定有身内之物,否则人就成为空无一物的酒囊饭袋,甚至是行尸走肉。身内之物包括些什么?在我看来,应该包括信仰、希望、爱心、智慧、节操、内心的明敏、理智的好奇心、探索的冲动、生活的激情、灵性与高峰体验、生命的境界、个性的魅力等等,概括地说,就是思想与情怀。  相似文献   

2.
虽说钱财被冠冕堂皇地喻为“身外之物”,但关起门来,看着存折上不断累积的数字,谁心里又不暗自欢喜呢?你是职场有钱人吗?职场人士如何快乐工作、快乐钱生钱?你的理财指数是多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淡泊名利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地位、金钱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在老家当过小学教员、中医教师。到了北京,讲课口音重,学生听不懂,怎么办?我就埋头做研究,一本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翻烂了。  相似文献   

4.
声乐与器乐最大的区别在于器乐所用的乐器是身外之物,它的构造形状、体积、比例都是固定的,发音是机械式的,所以比较容易控制。而声乐是由声带、喉部、咽腔、口腔、鼻腔、肺等许多器官组成,它们的构造伸缩性很大,机能变化多端受神经支配,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控制。因此,在声乐训练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现就几个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父亲一生对钱守得很紧,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瓣用,可一辈子下来,父亲没余下多少钱,反而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中年便躺在病榻上。母亲一生对钱看得很淡,时常穷大方。母亲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相反,她的生活常不缺钱用。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是一位质朴善良、平易近人、历来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又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无限深情的画坛大师。所以,其一生巨额收入,不是捐献给国家,就是用  相似文献   

7.
衣着装饰乃身外之物,然而其意义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它透露着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选举前后     
不要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要说什么都是身外之物,更不要说事不关己,身边的每一处都睁大眼睛关注着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题记  相似文献   

9.
灵魂何在?它既非先天而生,又不是离开血肉之躯的身外之物。灵魂储藏在你的心中,闪动在你的眼里,流露在你的嘴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它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审美观和性格。  相似文献   

10.
动脑想吧     
什么报只印一份?什么东西人人有,虽是身外之物却不能交换?电报。姓名。茄子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满满一瓶牛奶,怎样才能喝到瓶底?蔬菜。用吸管喝。动脑想吧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无论寿命长短,最终都要面对死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死后或多或少留下一些遗产。将遗产留给谁,或者说如何分配自己的遗产,这是死者生前的权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财产将逐渐增多,但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多的遗产死后总要留给后人。那么,如何分配遗产?一、遗产是自己分,还是让法院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继承的主要方式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进行财产继承。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数遭贬谪,其思想亦随宦海沉浮而变化,并在其词作中流露出来。从他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首中秋词中可以窥见其心理发展的轨迹:由对功名的向往到视功名如身外之物,由对外在的追求转向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达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情”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工具论”观点由来已久,认为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什么是工具?原始意义上说工具是身外之物,拿来为我所用,完成我的一项工作。那么拿语文作工具,就是以语言、文章之类作工具,完成“交流”这一工作。将语言看做  相似文献   

14.
一、个富即安思想。一些农民感到现在住的是瓦房,吃的是精粮细米,手里不缺钱花,知足常乐,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因而,对奔小康无打算,对新的致富门路不钻研。有些农民自己安慰自己,认为不发大财不要紧.够吃够用就没事: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二.讲求实惠观念。在经济繁荣的地区,农民注重讲究实惠,以物质利益来决定自己的取舍,放弃追求,对土地的依恋日趋淡薄,对市场经济较感兴趣。三、墨守陈规观念。一些农民习惯于广种薄收,对新的生产技术不愿接受,有的农民认为农业收成好坏在于年景,因而对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作物…  相似文献   

15.
杨绛纪事     
明红 《职业技术》2006,(5):20-22
杨绛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南沙沟。杨绛先生是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最令人感佩的是她的淡泊宁静,她对名利及其他身外之物的超然心绪,始终与纸笔和书本相依,活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她立身处世很"特殊"──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杜门谢客,蜗居书斋,专心治学,过着出世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她对名与利及其他身外之物,看得淡淡泊泊,始终与书本和纸笔相依为名,活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 银灰色素雅的封面上,《杨绛作品集》五个大字,是她的丈夫、学术泰斗钱钟书先生的墨宝。按他们伉俪之间的惯例,杨先生每出一本集子,钱先生都要亲自题签。  相似文献   

17.
开放的社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家长也要引导孩子,让孩子的头脑变得复杂一点。1.看人不要看表面。对陌生人要了解其真实面目,不能确认身份时,绝对不可轻信。2.解决问题多方案。对承诺的事情要懂得相关知识技能,用多种方案解决难题。3.真诚要看准对象。对信任了解的人讲真诚,对于不了解的人,不可轻易暴露真实情况。4.有进有退善转弯。说话留有余地,无把握的事不可随便承诺,有时需退却或走弯路。5.保护安全最重要。珍惜生命,不要陷入无保护的境地,安全、健康第一,保持谨慎。6.不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身外之物可失而复…  相似文献   

18.
不知起于何时源于何地,中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上课了,前3—5分钟,或搞一段演讲,或朗诵几首古诗,或念一篇学生作文,等等。我们起先称之为“课头”,但后来想想,“头”毕竟还与身子是一体的,而不少教师开场5分钟内容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主体内容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就改称之为“课帽”。帽子,是身外之物。戴好了人就可因帽子而光彩夺目。但如果戴错了,比如性别之误,季节之误,张冠李戴之误或其他更甚之误,那么这个帽子是否有点滑稽,是否还有必要戴?语文课堂需要解禁,需要开放,教师也不能过分拘谨,…  相似文献   

19.
梁朝伟是矗立于香港电影界的一座丰碑。曾经五度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三度夺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是迄今为止香港唯一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影星……这些无数影星梦寐以求的荣誉,对他来说似乎都是身外之物,他所要做的只是在孤独的世界里独享孤独,在自己的角色里寻找自己。  相似文献   

20.
张露露 《教师博览》2023,(11):47-48
<正>“差生文具多。”我上学的时候,初次听到这句话,不以为然:“成绩不好和文具有什么关系?这是把学习差的原因归结到身外之物上,以逃避人的主观不作为。”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句话用来形容我自己真的是太贴切了,忍不住惭愧。要运动减肥了,好,先买一块运动手表;要安排年度计划了,好,先买一本漂亮的本子;要开始阅读了,好,先买一堆书,再买各种文具……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让我想忽视都不行。但哪怕意识到了这种不对的行为,我也会用古人的话安慰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